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上回咱们说到,头次养白虫

拿了俩“飞子”,上怀就叫,甚是欢喜

资深玩友,甩过来一句话

“好白虫,气死蝈蝈!”

不管蝈蝈到底,会不会,真的被气死

“气死xxx"这种语式

听起来,还是既上口,又过瘾!

老话说,萝卜赛梨

无非两重含义

一、质量好,二、价格优

本着少花钱多办事,不花钱也办事的态度

追求最高性价比

细想想,纯属无奈

有条件谁能不讲究,没条件的时候也只得如此

这也充分体现了,咱普通百姓苦中作乐

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按照过去,老的说法

“飞子”,不算正经“白虫”

也就是不算“蛐蛐儿”

说是“梆儿头”和“蛐蛐儿”串出来的

此种说法,不大可信

两种鸣虫根本就不是一个属的

杂交的可能性不大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多伊棺头 / 蟋棺头蟋属,俗称棺材头、梆儿头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萝卜赛梨|蝈蝈是怎么被气死的?

迷卡斗蟋 / 斗蟋属,俗称蛐蛐儿

其次,带飞翅的蛐蛐儿

并不罕见,只是比例偏少

不少玩友留言

认为视频里的蛐蛐儿鸣叫,是“呼雌”

也就是“叫母”,或者“骚叫”

我特意发上两段视频

大伙自行判断

蛐蛐儿到家,刚开叫,难免断断续续

一旦养定,食水得当,叫溜了

便像是开闸放水,一发不可收

这条白虫虽然叫的普通,但仔细听听

还真有几分与蝈蝈神似!

白虫到家第三天的鸣叫视频

最后咱们说说,“黑白虫”“上怀”

所谓上怀,其实就是冬天为了给虫子保暖

揣于胸前内兜

常听玩友提到,“白虫”比“黑虫”难弄


稍有风吹草动,就敛翅收声

依我看,秋虫机警敏感

人工份养的冬日听叫的白虫

相对来说,就没有说的那么邪乎

要想上怀鸣叫,无非就是提高鸣叫的欲望

首先我们考虑

鸣虫的鸣叫,目的是什么?

无非就是通过鸣叫,吸引异性交配

鸣叫是鸣虫,与生俱来的天性

只要食水得当,体格健康,环境适宜

自然就要鸣叫!

我的方法就是

平时不想让它叫的时候

放在较冷的窗边,抑制它的鸣叫环境

想让它叫的时候

点上水,换上食,揣于怀中

有句话叫“饱暖思淫欲”

为此,我特意晚上揣上虫,出去遛了个弯儿

条件适宜,一路上

阵阵虫鸣,自怀中抑制不住的涌出

为了大家看的清楚明白

(我就不展示在怀中鸣叫的视频了)

用晃动葫芦,模拟“上怀”后的走动

对于“上怀”

再唠叨两句,说下我个人的看法

假如您财务自由,或是退休赋闲在家

再或是自主经营,生活恬淡闲散

闲云野鹤,衣食无忧

那您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

揣着虫子到处溜达,难免有显摆炫耀之嫌

要我说,您不妨克制、谨慎些

回到家中,听听自然天籁,也是很好

一味的追求技巧,追求人前显贵

在我看来就玩的过于市井了

喜欢一样东西是很“个人化”的东西

就好比喝茶,形式并不重要

他爱西湖龙井,您爱茉莉茶芯

他喜欢小壶独酌,您喜欢搪瓷缸子

个人喜好,无可厚非

过于注重形式技巧

好比商业茶馆里的小妹向您展示

凤凰三点头,关公巡城之类的技法

就无异于“街头戏法,江湖耍猴”了

凡事还需,适可而止,蕴籍有度

不分场合的醉心某种嗜好

难免给人留下玩物丧志,难堪重任的印象

关于白虫

我这野路子的“玩法”,只为“抛砖”

期待引玉,各位资深玩家

愿这个冬天,百花齐放玩的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