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父母们为了让孩子成才,会为孩子做很多事。比如制定满满当当的学习日程,替孩子报各种培优班等等,可是这样真的就能把孩子培养成才吗?

有一位传奇母亲叫陈美玲,是一名教育学博士,凭借一己之力将三个孩子都送进了美国名校斯坦福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陈美玲15岁出道,红遍两岸三地,却在事业最巅峰时期选择退隐歌坛,先后到加拿大和斯坦福攻读儿童心理学学士和教育学博士。陈美玲用自己的教育方法,把三个儿子都培养得非常出色,记者采访她时,问起如何培养孩子,非常慷慨的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育儿之道。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陈美玲告诫各位家长:教育孩子时,这6件事不要做

一、不要和别人家孩子比较

陈美玲认为:总拿孩子去跟别人比较,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和自我肯定的能力,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也不愿意再展现出来。

父母不要觉得拿别人家孩子的长处跟自己孩子比较,就可以激起孩子的上进心,让孩子知耻而后勇。这样不但没用,反而会给孩子的内心造成负面影响。孩子会感到父母不重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努力。

应该让孩子学会和自己作比较,今天有没有比昨天进步。字写得是不是比昨天更工整;做作业是不是比以前更细心;成绩有没有比上次考得更好。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二、不要用物质奖励孩子

有一位母亲因为孩子不喜欢读书来请教陈美玲,陈美玲教她这样跟孩子沟通:“如果你认真把书读完,妈妈可以陪你去博物馆和科技馆,那里有很多有趣的、新奇的东西”。

陈美玲提到,永远不能用物质来奖励孩子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 为何不能用物质直接来奖励孩子呢?

哈佛大学的弗赖尔教授在美国的两百多所学校中,从小学到初中挑选了3.6万名学生,研究奖励跟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学历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对学生的输入行为进行奖励,才能提高学历,就是当孩子认真写完作业、看完一本书、课堂表现活跃时,奖励才有意义。

如果考出好成绩就有物质奖励,或者买玩具之类,学生的学历反而不能得到提升。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三、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陈美玲从来不会干涉孩子选择的权利,她的大儿子上高中时想去美国一个并不出名的学校留学,因为那个学校会给每个学生都分一匹马,让学生亲自照顾自己的马。陈美玲听完什么也没说,遵从了儿子的选择,结果儿子学习刻苦,成绩十分优异。

父母应该让孩子从小就可以有做决定的权利,小到买什么口味的雪糕、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孩子在小事上学会了选择,以后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四、不要对孩子撒谎

孩子会在父母的身上学会诚实守信,同样也能学会背信弃义。父母不要觉得孩子小就随便糊弄孩子,承诺的事情,再小也要实现。

陈美玲说:“如果孩子从小就不再相信父母的话,长大以后内心就会非常孤独。”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6岁前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强的,家长不断地对孩子撒谎,一方面失去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孩子也会学会撒谎。遵守对孩子的承诺也是在培养孩子的性格。在6岁前孩子的性格还没有固定,这时培养孩子诚实、信守承诺的品质是很重要的。

因此,萍萍妈妈推荐《宝宝性格培养经典童话故事》。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其中《木偶奇遇记》这一则故事,就是教会孩子诚实。这套书共有10册,每一个经典的童话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教育道理。很适合3-6岁的孩子看


五、不要制定每天的时间表

陈美玲不会要求孩子必须什么时候做什么事,要让孩子时刻保持好奇和探索

一次天突然下雨了,陈美玲就让孩子们放下手头的功课,带他们一起到池塘边玩耍。她让孩子们每人拿一片树叶放在水里比赛,并且问孩子“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有的树叶在水里跑得快,有的跑得慢”?

陈美玲不愿意让孩子们觉得学习就应该是按部就班、枯燥乏味的,在有趣的活动中,才会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陈美玲这种玩和学习结合的教育方式,很好的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保护了儿童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才不会枯竭。

7岁以下是孩子好奇心最浓郁的时期,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家长不要觉得厌烦,耐下心来引导、鼓励孩子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家长可以准备翻翻书。喜欢翻看东西是孩子发自本能的好奇心表现。因此,萍萍妈妈推荐《好奇心大揭秘》翻翻书,正适合3-6岁的孩子。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六、孩子发问时,永远不要让孩子“等一等”

一次陈美玲正在厨房忙碌,小儿子跑过来问自己“天空为什么是蓝色?”陈美玲立刻把火关了,然后回答孩子说:“你的问题问得真好,我们一起去寻找答案吧。”

陈美玲说当孩子们向自己提问时,从来不会让他们等一等,因为这是培养孩子们思维的机会,等一等就没有了。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美国教育向来很重视孩子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斯坦福、哈佛这样的百年名校,重视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大于孩子的成绩。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刻不容缓。因此萍萍妈妈推荐《全世界孩子都爱做的2000个思维游戏》。


3个儿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陈美玲建议:父母不要做的6件事


这套书共有8册,分别从分析力、逻辑力、判断力、计算力、观察力、记忆力等8个方面全方位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孩子会越玩越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