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上加喜》走进内蒙古奈曼旗,打造“相亲+”节目新模式

马舞起,人欢腾,载歌载舞喜相迎。本次节目团队来到了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奈曼旗拥有着浩瀚的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生态率先逆转的地方,还有碧波浩渺的沙漠淡水湖,独特的奈曼怪柳。蓝天白云,衬得节目现场身穿民族服饰的老百姓们一团红火。

“相亲+地方特色”

传递多姿多彩民族文化

《喜上加喜》每期节目都将当地的民风民俗、特色元素与节目本身进行糅合。从节目的开场,到嘉宾的谈吐,再到嘉宾的服饰等等都与当地的元素紧密挂钩。例如在奈曼旗这一期,包括女嘉宾的家乡是奈曼旗杜贵嘎查的地域划分,就与中国的大部分地市划分称谓有所不同,舞台选址在辽阔的大草原,男女嘉宾的民族服饰极具有民族特色。通过在节目中融入地方元素、民族风情,一方面让节目本身内容更加充实,拥有更多的元素点缀,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地方特色文化,以节目为载体,得以在大众中呈现与传播。

《喜上加喜》走进内蒙古奈曼旗,打造“相亲+”节目新模式

“相亲+扶贫脱贫嘉宾”

潜移默化传递国家政策

在这个脱贫攻坚的大时代背景中,当地的适龄青年把大好的青春投入到了家乡的扶贫建设,他们的付出一起助力当地摆脱贫困窘境,取得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嘉宾讲述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传递了节目内含的价值观。嘉宾们都是普罗大众的一员,通过他们让观众们看到原来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不普通。通过节目将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面貌进行展现。

第三期节目的主嘉宾是尹玲艳,身为扶贫干部的她,需要深入百姓家,每天在村里出东家进西家,搞扶贫工作。每天的重要工作就是不停地入户,不停地和老乡聊天,因为从这家到那家,走门的话挺远的,为了提高效率,就经常抄个近道。中国有千万个“尹玲艳”,这些青年扶贫干部,他们都沉住气,扎根在基层,奉献在基层。

《喜上加喜》走进内蒙古奈曼旗,打造“相亲+”节目新模式

除了扶贫干部,嘉宾的选择也涵盖了当地的农民群体的全貌。一号、三号与四号男嘉宾可以说是农民群众的代表,一个是刚脱贫的上进农户,一个是十年的种田大户,一个是先富带动后富的现代“新农民”典范。无论是脱贫还是致富,他们之所以能达成今天的成就,无一不是靠着自身的勤劳肯干。在得到国家帮助时,能够努力改变自己,抓住机会,这都是让青年人敬佩的事情。

《喜上加喜》通过选择恰当的相亲嘉宾,通过嘉宾的故事,传递着勤劳、自律、热爱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值得点赞!

《喜上加喜》走进内蒙古奈曼旗,打造“相亲+”节目新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