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橫渠四句是國人的精神寫照,也是長久以來中國文人追求的目標。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並非寫文章的的都是文人,文人是指在人文方面的、有著創造性的、富含思想的文章寫作者;嚴肅地從事哲學、文學、藝術以及一些具有人文情懷的社會科學的人,就是文人。

文人是追求獨立人格與獨立價值,更多地描述、研究社會和人性的人。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司馬遷受宮刑而作史記”,“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宋各家詞最盛,體非一格,蘇、辛之雄放豪宕,秦、柳之嫵媚風流,判然分途,各極其妙。”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臥虎藏龍》工作照,李安指導周潤發。)

自從電影橫空出世之後,文人多了一項工具,電影成了新時代的“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

著名導演“李安、張藝謀、陳凱歌。侯孝賢、謝飛、蔡明亮、賈樟柯,王全安等”用電影書寫著自己心中的錦繡文章,他們是新時代的文人。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英雄》片場的張藝謀。)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陳凱歌在《霸王別姬》現場指導張國榮與鞏俐。)

勿容置疑,陳凱歌是國際大導,也是文人更是才子。

且跟我一起看看一代國際文人導演是如何煉成的?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時代、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等。

陳凱歌父親陳懷皚是著名導演,母親劉燕馳是高級編劇。

​1920年9月,陳懷皚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區首佔村,一個木匠家庭。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20年一位福建婦女提著木桶走在路上。)

1937年陳懷愷父親病故,家中僅靠母親為人漿洗衣服為生,因經濟拮据,17歲的陳懷皚尚未中學畢業就不得不去任小學教師。

1941年,陳懷皚考入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中央戲劇學院前身之一。)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國立戲劇專科學校舊址。)

1951年,陳懷皚被調至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擔任教員。陳懷皚的代表作品:楊門女將、海霞、鐵弓緣、朱門玉碎等。

沒有父親著名導演陳懷皚和高級編劇母親劉燕馳,或許很難有現在的文人導演陳凱歌。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陳凱歌和父母及妹妹。)

1952年8月12日陳凱歌(原名陳皚歌)出生於北京西城區,來到了這個世界。

西城區是戰國燕都薊城所在地,遼、金、元、明、清歷代均為京都一部分。

作為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地和800多年的建都地,是皇城文化、仕子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種文化高度融合的區域 ,如今西城區更是同時聚集了大量國內頂級現代文化設施。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72年的北京胡同。)

陳凱歌童年和少年就成長在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和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

父親陳懷皚是一名導演,各地奔波拍電影,工作很忙,偶爾會帶陳凱歌到片場瞧瞧,但拍電影跟看電影不同,有時候幾個小時過去了,還沒開始拍攝,拍攝現場瞧瞧稀罕可以,但呆久了旁觀者並不會覺得太有意思,童年的陳皚鴿就覺得“拍電影太無聊,沒勁”。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84年陳凱歌和張藝謀在拍攝《黃土地》現場)

父親忙,母親劉燕馳(高級編劇)跟陳凱歌相處的時間就多些,相較於電影,顯然小時候陳凱歌受到的詩文薰陶更多些。

總之,陳凱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藝術薰陶,文學功底打得很紮實。

陳凱歌的初中是在著名的北京四中讀的(知名校友:于丹、王蒙、謝飛,北島等),不知道是因為基因遺傳還是小時候營養好,13歲的他已經長到了一米八,處於少年叛逆期的他將父親取的名字陳皚鴿改成了陳凱歌。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66年的北京女民兵。)

1968年初中還未畢業,16歲左右的陳凱歌被下放到雲南西雙版納農墾局,分別時父母給陳凱歌準備了日常生活用品外,臨別時還讓陳凱歌帶上了一些書籍其中就有《唐詩三百首》。

雖然西雙版納風景極美,但繁重的勞動和艱苦的生活對於一個少年來說是艱難的。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同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閒暇時,陳凱歌如飢似渴地讀書,將書中的內容同生活和美景相驗證。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六十年代的知青生活)

多年後陳凱歌回憶這段生活:十多歲的少年,獨坐月光下的西雙版納,思念著遠隔萬里的父母。

心頭就會湧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真實地體驗生活,才能咀嚼出文字之中的深意。

生活雖然艱苦,但對一個來自大城市的小小文青來說,有著文字相伴,陳凱歌漸漸適應了在雲南西雙版納的生活。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六十年代,一位西雙版納的青年在作畫。)

由於身材高大(約1.87米),籃球打的好,70年陳凱歌成一名體育兵,當時怕農場不放人,還是偷偷摸摸走的,臨走時連行李都沒帶走,陳凱歌十分心疼,對徵兵的同志抱怨說:我爸給我的書和10筒牙膏都在裡頭呢!

徵兵的同志笑了:人民軍隊什麼沒有?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穿軍裝的陳凱歌。)

在軍隊的大熔爐中鍛鍊了五年,75年陳凱歌轉業回北京,陳凱歌在北京電影洗印廠當工人。

“春江水暖鴨先知”,處於大城市的人們總是能最早感覺到時代一絲絲變化,命運的饋贈也總是給予有準備的人。

1977年恢復高考,陳凱歌報考北大中文系,但落榜,陳凱歌文章寫得很好,但其他科目不過關。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77年高考)

1978年電影學院恢復高考,第一次正式招收本科生,招生廣告一出,當時報名人數過萬。

但據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倪震回憶“原定導演、表演、攝影、美術、錄音五個系總共招收100多人,每個專業只招收15到20人”

78級是很難考的,因為是恢復高考,北電第一次正式招收本科生,而且人數很少,導致幾屆愛好藝術的青年聚集在一屆考試。

最後26歲的陳凱歌通過了複試,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

那一屆真的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從這屆學生以後的發展就看得出人才濟濟。

北京電影學院1978級(1982年畢業)的學生是內地文藝界最有實力的一個群體,張藝謀、陳凱歌、顧長衛、李少紅、吳子牛、田壯壯、寧瀛、江海洋、張鐵林、張豐毅、周裡京、沈丹萍……這些人無一不是中國影視界的大“腕”兒。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78級表演系:周裡京、張鐵林、沈丹萍、方舒,謝園等)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78級導演系大合影。)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78級攝影系二排,張藝謀和顧長衛一左一右。)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1978年北電還招了一個“業餘表演班”,不是本科學歷,但學生也是鼎鼎大名。)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陳凱歌在北電學習期間表演小品。)

在人才濟濟的78屆北電,陳凱歌是導演系的高才生

1982年4月,30歲的陳凱歌北電畢業被分配在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

張藝謀和何群(美術系畢業)被分到了廣西電影製片廠,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分到廣西廠的張藝謀和何群首先獲得了機會,拍攝了第五代導演的開山之作《一個和八個》。

而且好友何群還帶給了陳凱歌改變人生的一個機會。

1984年當時廣西電影製片廠原廠長韋必達在何群的強烈推薦下,從北影廠借來了陳凱歌拍攝《黃土地》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黃土地》劇照。)

《黃土地》是中國電影的雙峰陳凱歌、張藝謀的“會師”之作。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黃土地》的創作人員。)

該片獲1985年第五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獎,1985年瑞士第三十八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張藝謀憑藉《黃土地》共獲得了三個攝影獎,而陳凱歌獲得了7個攝影獎。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導演陳凱歌和攝影師張藝謀。)

這部電影不是陳凱歌一個人的成功,而是34歲的張藝謀和32歲的陳凱歌兩人才華的結晶。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傳說兩人合作時,曾看見飛碟。)

陳凱歌出手不凡,《黃土地》的成功標誌著第五代導演真正崛起。

此後陳凱歌每拍一片必獲獎。

1984年執導首部電視劇《強行起飛》,該片獲得第5屆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

導演:陳凱歌,攝像:張藝謀,美術:何 群,三位好友再度合作。

1986年執導《大閱兵》獲得第11屆加拿大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評委特別獎、意大利都靈青年國際電影節大獎。

1987年執導《孩子王》,該片獲得第41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憑藉該片獲得第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等獎項。

同年赴美國進修電影,在紐約大學電影學院做客座教授,1990年返回中國。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陳凱歌在美國。)

1991年執導劇情片《邊走邊唱》,獲得第44屆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以及伊斯坦布爾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這是陳凱歌在1991年利用為數不多的外資拍攝的第四部電影,並被視為第五代電影的落幕之作。

這部電影中陳凱歌想表達太多的東西,裝的又多又滿。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邊走邊唱》中的黃磊和許晴。)

中國人講究“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1992年,四十不惑的陳凱歌拍攝了迄今為止其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電影作品《霸王別姬》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霸王別姬》劇照)

陳凱歌花了五個月時間來拍攝這部電影,1992年02月24日至1992年7月27日。

影片圍繞兩位京劇伶人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展現了對傳統文化、人的生存狀態及人性的思考與領悟。1993年《霸王別姬》上映,引起巨大反響,獲獎無數。

其中重要獎項有第4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第51屆美國電影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唯一同時獲得金棕櫚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的華語影片。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拍攝現場的陳凱歌和張國榮。)

第4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第6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第15屆韓國電影青龍獎最佳外語片獎。

截止1995年,《霸王別姬》獲25個獎項,四個獲獎提名。截止2010年獲7項國際榮譽。

迄今為止《霸王別姬》是陳凱歌導演生涯的巔峰,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的曠世鉅作之一,也是奠定其國際大導地位的最重要基石。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在四十歲時,人生精力及創造力最旺盛的年紀,陳凱歌也創造出了其巔峰作品《霸王別姬》,但隨著年歲增長,名氣越來越大,骨子裡是一個文人的大導陳凱歌雖試圖突破,也拍攝許多優秀的作品,也曾嘗試轉型拍攝商業大片,但再無超過《霸王別姬》的作品出現。

也許一個人有一個人的時代,一個人有一個人的侷限。

隨著歲月流逝,每個人的時代都會慢慢遠去......

人物誌;文人導演陳凱歌的故事

如今陳凱歌的兒子陳飛宇也加入了電影圈,也成為了北電的學生,陳飛宇是否能續寫祖父陳懷皚和父親陳凱歌的電影傳奇,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