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从临洮出发,先向北朝兰州方向走三十公里,然后折向西南,一个多小时就到了临夏。

临夏回族自治州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西倚积石山与青海毗邻, 南靠太子山与甘南藏族自治州搭界,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境内山谷多,平地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递降,呈倾斜盆地状态,平均海拔2000米。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伊斯兰教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

路过临夏,沿途看到各个村寨都建有非常讲究的清真寺。民居大多低矮简陋,但清真寺一个比一个高大气派,你不能不承认宗教的作用和信仰的力量。在后来几天行程中,多次用餐时都巧遇临夏人开的饭馆,可见临夏人在外经营餐饮的人比较多。在扎尕那扎营时,还遇到一个小伙子为我们帮了大忙,一问,才知他也是临夏人,在扎尕那办了个小餐馆。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从临夏到夏河,海拔从一千七上升到两千八。十二点到达拉卜楞寺,售票口已停止售票,在周围转悠了一圈,与其等待两小时,不如先去桑科草原看看。

桑科草原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3公里。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桑科草原是桑科乡达久滩草原的一部分。以其优良的草场和历史上多在此举行盛大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而享誉西北藏区。四面群山环绕,中间草地平缓开阔,还夹以少量的灌木丛。大夏河水自南向北淙淙流过,滩的北部边缘是桑科电站的蓄水库。这里水草丛生,风景优雅。辽阔的草原四野无声,没有繁华城市的喧闹,也看不到密集的村庄。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我们先驱车过河,迎着一堆堆白花花的帐篷驰去。初到草原,眼前绿草如茵,似一块天然地毯铺展于天际,绿茵中各种野花争奇斗妍,绚丽悦目。放眼望去,牛羊点点,帐篷星罗棋布,帐篷上炊烟袅袅,领略到高原牧区的景象和藏族牧民的风情。

从南岸回到北坡,爬上一面斜坡,太阳出来了,新雨后的草原清新迷人,游人有骑马的,有徒步的,有在绿草花丛里摆出各种姿势照相的。我们在草原上疯够了,便回头赶往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下午四点回到拉卜楞寺,门票40元,买到门票后,等了好久,才被开门放进去。景区要等游客聚集到一定数量,才给派一名带队的讲说员。不通过带队讲解,许多地方是进不去的。我们是最后一批游客,几百人跟着一个小喇嘛讲解员。各个佛殿的门都是上了锁的,有专门的喇嘛经管,一批游客到了才打开,参观完毕,立即上锁。

拉卜楞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在历史上号称有108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拉卜楞寺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

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

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

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

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

参观完大经堂,天下起大雨来。我们的伞都放在车里,只好在经堂里呆着。讲解的喇嘛说已经参观完了,好多游客都在大经堂避雨。我们数着经堂里的柱子,计算着坐团的数目。这是个可容纳近千位诵经者的大佛堂。

下午四点,雨小了,我们立即驱车赶往合作。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甘南纪行之二、桑科草原与拉卜楞寺


合作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东连卓尼县,南靠碌曲县,西接夏河县,北临临夏州,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21日夜宿合作市“速8”酒店,最便宜的房间138元。找不到可口的陕西饭,只能寻找川菜馆。四菜一汤,5人120元左右。


7月21日行程约300公里。临洮至临夏105公里;临夏至夏河100公里;夏河至桑科草原18公里;夏河至合作76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