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記-信息產業的規律性

讀書記-信息產業的規律性

圖片來源:ee.ofweek.com

閱讀總結自吳軍博士所著《浪潮之巔》第一版第十四篇:信息產業的規律性


70-20-10規律

1.當某個領域發展成熟後(而不是群雄爭霸時期),一般在全球容不下三個以上的主要競爭者。

  • 這個行業一定有一個老大,它是這個行業的主導者,不僅佔據著超過一半,通常是百分之六七十的市場,並且制定了這個領域的遊戲規則
  • 老二或老三有自己穩定的百分之二三十的市場份額,有時也會挑戰老大並給老大一些顏色看看,但是總的來講是受老大欺負的時間多
  • 剩下的,數量雖然多,但是卻只能佔到百分之十甚至更少的市場,它們基本上唯老大馬首是瞻


2.老大總是密切注視著老二,並時不時的打壓它,防止它做大。老大和老二或老三通常都不會太在意剩下的小企業,這樣就讓這一群小的企業能有掙一些小錢的空間

比如:

行業 老大 老二

微機領域: 微軟 蘋果

處理器領域: 英特爾 AMD

網絡: 思科 Juniper

互聯網: google yahoo

IT服務: IBM hp/sun

3.制定規則的作用:

當微軟佔領了95%的微機操作系統市場份額後,軟件開發商專門開發蘋果軟件意味著什麼?意味著設計和生產一種只能在5%的公路上跑的汽車。

沿伸到信息安全也同樣適用。當我們談到在以往的基於Unix內核的操作系統,比如蘋果的OS,通常比微軟的安全時,其實新的微軟操作系統已經比蘋果的操作系統和Linux安全得多。但是微軟仍然比蘋果的操作系統容易受到攻擊,因為後者的數量(或者說市場佔用率)太小,以至於製造計算機病毒和間諜軟件的人“懶得”去攻擊蘋果的計算機。這對蘋果公司和蘋果的用戶來說是一條悲哀的好消息,它說明微軟在操作系統上的統治地位多麼強,就連造毒者都必須造微軟的毒。

4.當整個行業都開始遵循微軟制定的規則時,全社會就出現了各種各樣依靠微軟吃飯的人,改變微機行業的規則意味著這些從業人員的失業,他們就會首先跳出來,反對新的規則並且力挺微軟。(可見生態體系的重要性,大公司去扶持小公司組建自己的生態體系,短期看貌似損失,長期看其實就是大公司的長遠利益,回到國內,小米、騰訊也是這麼做的,扶持上下游企業,將自己做成平臺)

同理:

  • google也養活了無數做網站優化的人,這些人把各種網站優化成最適合google的排名,如果出來一個新的搜索引擎要挑戰google,不論它是否比google好,這些人會馬上出來反對。
  • cisco也一樣,要從事網絡行業,就必須有它的證書做為求職的敲門磚,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可避免的必須掌握其相關技術


5.在通信領域,規則比技術更有利於一個公司佔領市場

主導第三代手機技術的公司不是製造iphone的蘋果,也不是手機廠商nokia,而是高通。高通是第三代手機和無線通信的規則制定者,因為它是將CDMA用於手機通信的最早解決方案(CDMA2000)提出者,因此其CDMA2000便成為了國際標準。

高通通過專利保護幾乎堵死了任何繞過其專利的解決方案,由於高通對專利費用收費極高,這也就逼著日本、歐洲、中國不得不搞出自己的CDMA標準WCDMA(日本和歐洲)、TD-SCDMA(中國),但依然難以撼動高通的壟斷地位,因為它是標準的制定者。(回到當下,華為在5G上的標準競爭可見一斑,為何各大公司爭破了頭,並且上升至國家層面)


6.IT領域的這種70-20-10規律現象,在傳統工業中很難看到

為什麼信息產業的公司比傳統工業的容易形成主導優勢?

a.不同的成本在這兩種工業中佔得比例相差太大。

  • 傳統行業:研發成本低,但各種製造成本和銷售成本是非常高的。研發成本可以通過規模化經濟來抵消,而製造成本則不能。
  • 信息產業:製造成本只佔營業額的很小一部分,而研發成本佔大多數,當一個產品被研發出來,可以輕易的拷貝N份,製造成本幾乎為0

b.生態鏈各環節之間的耦合性不同

  • 傳統工業的生態鏈各環節之間的耦合性非常弱,比如:汽車的輪胎,你可以用米其林的,也可以用firestone的,關係不大
  • 信息產業的生態鏈各環節之間的耦合性非常強,比如:你適用了一種系統,你就會依託這個系統進行各種應用的開發,而不會輕易的轉換平臺,因為換平臺相當於更換整個生態系統,成本是極其高昂的


7.雖然理論上講,取得市場主導地位的公司可以通過惡意競爭和收購幾乎百分之百地佔領一個市場,但是實際上當它佔到60-80%的市場份額時,它的擴張基本上就到頭了。

原因:

  • 老二、老三等其它公司在某個局部領域做得比主導公司好
  • 各大科技公司自覺遵守的風險控制原則和商業反壟斷行為的嚴格控制

8.作為一種技術產品下家的公司,比如HP和DELL是Intel的下家,為了保證自己的長期貨源不會被一家公司所壟斷,通常會按一定比例同時採購兩個上家的產品,即使一個上家給出的條件比另一個好。因此,我們才會看到它們既賣Intel也賣AMD的計算機。有些時候,一種產品無法同時選用兩個公司的器件時,比如蘋果的iphone每一代只能有一種處理器芯片,這時,公司就會在這一代產品中選某個供貨商,下一代選它的競爭對手的。同理,大部分公司和政府部門在大宗採購的選型也一樣。

9.當一個主導公司非常強勢,上述方法也無法阻止其壟斷的形成時,競爭對手只好求助於司法部以反壟斷法來解決問題了。因此,聰明的主導者會讓出一些市場給第二、第三名,以免惹上反壟斷的麻煩。70%佔有率,既可以強調自己是行業的領導者,也可以給投資者和用戶信心。而且可以否認自己有壟斷地位,以免給自己找麻煩。

10.當一個公司一直佔領某個市場70%的份額,並且對第二名保持一定優勢時,它豈不是將這個市場變成了它的萬世基業嗎?

並非如此,隨著產業的變革,內在的規律會加速它的新陳代謝



諾威格定理

1.當一個公司的市場佔用率超過50%後,就無法再使市場佔有率翻番。

因為市場佔有率小時,根本不用擔心成長的空間問題,當它佔領了大部分市場時,它的成長就受制於整個行業的發展,此時,該公司就必須尋找新的成長點,為營收忙碌。(這就像一頭小象進入一間房間,當它還小時,你不覺得怎樣,因為房間裡還有大把空間,但是當它慢慢變大後,房間裡的空間越來越小,這時,我們想的可就不再是繼續讓大象變大,而是尋找一間更大的房間)

和傳統工業不一樣,一個科技公司用不了幾年就可以成長到飽和狀態

比如:google的搜索領域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後,從搜索廣告進軍到內容相關的網絡廣告,這也是google收購youtube的一個原因

2.對於一個在全球某個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公司來講,如果不能較早地預見到市場的飽和性(或迴避這個問題)是很危險的。

比如:當年朗訊已經佔了美國程控交換機市場的大半江山,依然夢想著這個開始萎縮的市場上做到快速成長,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3.諾威格定理決定了在一個市場佔有主導地位的公司必須不斷開拓新的財源,才能做到長盛不衰。

開拓新的財源有效途徑只有兩條:

a.擴展現有業務:擴展適用於在自己特定的領域的業務趨向於飽和,而更大的相關領域還有很大的擴張空間時。擴展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公司原有的經驗和優勢,可以在新的領域很快的站住腳。

比如:

  • google從基於搜索的廣告擴展到基於內容的廣告(搜索廣告趨於飽和,而整個互聯網廣告市場的潛力依然很大時,所以我們看到youtube內容平臺上的廣告投放就是一個例子
  • 微軟從操作系統軟件windows擴展到應用軟件office

b.轉型:整個大行業發展已經飽和,擴展的空間已經不存在時

比如:

  • GE從一個電器公司轉型到一個傳媒和金融公司


4.為什麼一個公司進入成熟期後,很難在新的領域獲得成功?

因為一個在某個領域特別成功的大公司一定已經被優化得非常適應這個市場,它的文化、做事方式、商業模式、市場定位等等已經非常適應,甚至過分適應自己傳統的市場。這使得該公司獲得成功的內在因素會漸漸地、深深地植入該公司,可以講是這個公司的基因。

5.當一個公司還沒有佔到市場的50%,並且在高速發展時,它不會涉及到轉型的問題。一個非常成功的跨國企業需要轉型時,都是在它的發展非常成熟以後,就好比人到中年。

6.一旦新的業務和公司傳統業務衝突時,一些公司甚至會犧牲掉新的業務,哪怕新業務的發展前景更好,這可以說公司管理層的目光短淺,也可以說是公司占主導地位的話語權分配問題。這不得不令人唏噓。

7.微軟的MSN十幾年還不能盈利,而yahoo和google幾年就開始盈利而且發展很好,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微軟的商業模式是以出售客戶端軟件為主,不適合互聯網這種以廣告收來提供免費服務的新的商業模式。

如果微軟也提供免費軟件,這樣做的阻力就類似於“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樣,就算微軟自己願意,公司員工也會反對,因為盈利下降,而且華爾街的投資者也會反對,所以一個決定的成形並非如此簡單。這涉及到公司其自身的商業模式。google可以,微軟就未必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