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疫情,如何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子彈再飛一會


本次新型肺炎疫情,來勢洶洶。我們也可以發現,互聯網上關於本次疫情的消息也是數不勝數。很多消息藉助朋友圈、微信群,散播速度極快,但是很多明顯的謠言,也在傳播,其速度比真實消息傳播更快。


面對疫情,如何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子彈再飛一會

比如,成都封城、四川高速封路的消息,大清早就在本地社群裡傳播。另有消息稱,武漢正在建造的火神山醫院開工一天後緊急換地址,已經被闢謠。謠言還有很多,不用我舉例,大家回想一下,這幾天互聯網上出現的信息是不是泥沙俱下,多到了難以分辨真假的地步。

我們一直呼籲,不信謠不傳謠,但是謠言不僅數量多,而且善於偽裝,特別能激發讀者的同情心、憤慨心。受眾在感情上接受了這類信息後,順手轉發便是一種認同。

在疫情面前,一是要控制病情的傳播,二是要穩定人心。控制病情是專業人做專業事,而穩定人心則需要專業人和普羅大眾共同努力。

有人會說,我不知道謠言的真假,我只是好心的提醒,重視一下總沒錯。對謠言隨手一次轉發,看似提醒,實則添亂。

那麼,普通網民怎麼區別一則信息是真實的還是虛假的,進而做到不信謠不傳謠?我們可以採用以下幾個辦法對謠言進行初步識別,雖然不能把謠言完全扼殺,但是能減緩謠言的傳播。抵抗疫情交給專業人士,維護好輿論場,人人有責。


面對疫情,如何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子彈再飛一會

第一,關注信息發佈者的身份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官方認證賬號發佈的信息,可信度是最高的。其他賬號主體發佈的信息,可信度相對並非很高。有的為了博取關注,有的為了其他目的,將實際情況誇大,引發流量。這類賬號主體,無認證信息,無綁定手機,ID多是無規律的字母和數字組成,有的註冊時間甚至很新。所以,這類賬號發佈的信息,大家要多個心眼。

第二,平靜地閱讀信息

傳播謠言其實是一種心理預設,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有色眼鏡"。你相信什麼論點,會努力尋找相關的論據,閱讀並轉發。所以,在面對重大事件的眾多信息時,作為接受者的我們,要以不帶立場的心態去接收信息,努力不讓自己的情緒被各種信息挑撥、綁架、左右。這樣,才能有足夠的理性分辨信息的真偽虛實。

第三,體會信息的目的

很多謠言會披上情感的外衣,以煽動性的語言激發人心中最恐懼、恐慌的一面。誠然,對死亡和未知的恐懼,是人類的本性。但是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理性與感性的交織。在閱讀信息時,我們更需要用感性體會信息的目的,是喚起你的同情,還是挑起你的憤怒,或者只是告訴你一個事件。如果一則信息,情緒的挑動大於內容的傳播,那麼,最好多一個心眼,考慮一下轉發的後果。

第四,相信或諮詢相關權威機構

面對各種信息時,如果不確定信息的真實性,不妨先尋找相關機構,看是否發佈了相應的信息。當然,重大事件發生後,輿論場上的謠言總是如雨後春筍,轟然湧現,數不勝數。在權威機構闢謠還未達到戰場時,我們不妨讓按下轉發鍵的手指等一等,讓急迫的心情停一停,讓子彈再飛一會。作為網民,在重要關頭,做到不信謠不傳謠,就是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

面對疫情,如何做到不信謠不傳謠——讓子彈再飛一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