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前言

這兩天幫朋友看了下盈康生命(SZ300143),我的朋友是看了網友小猴子天天的研究之後對盈康生命產生興趣的,所以拜託我幫忙看一看,我仔細看了遍公司的資料,包括剛發佈的2019年年報和近期的一些公告,還有2020年一季度業績預告和定向增發公告,同時也研究了盈康生命現在的大股東海爾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海爾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長期戰略。

和網友小猴子天天的看法相似,我個人對盈康生命的長期發展還是比較看好的,雖然公司近期原有大股東葉運壽和天津源和大幅減持,同時公司計提了超過7億元的商譽減值導致2019年淨利潤鉅額虧損,但是公司股價近期漲幅依然很好,從2月初的8元低點到今天收盤的12.16元,漲幅高達52%,光是在4月份,公司的股價就有接近30%的漲幅。

那麼,盈康生命股價一路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本文中,我將結合公司財報以及海爾集團近年多次提到的“黃金圈”理論,嘗試分析海爾集團佈局盈康生命的戰略目標和具體措施。


一:盈康生命的前生今世


盈康生命的前身是星河生物科技,星河生物靠金針菇的工業化生產起家,主營業務為食用菌的生產和銷售,由於營收增長緩慢的同時營業成本不斷高漲,上市之後星河生物業績連年下滑。從2011年到2014年,公司淨利潤分別為5885萬元、449萬元、(虧損1.67億元)、(虧損3億元),2014年公司收入3億元,營業成本卻高達6億元。

業績不佳,股價自然也是一路下滑。公司在這期間多次更名,也說明公司戰略上的搖擺,最終公司籌劃了一系列的資產重組計劃:

2015年4月,收購瑪西普100%股權,進入腫瘤治療設備領域;

2016年12月,出售旗下食用菌業務的子公司,正式轉型醫療行業;

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分別收購了杭州怡康中醫腫瘤醫院、四川友誼醫院和重慶華健友方醫院51%的股權,並且投資創建了長沙盈康醫院和長春盈康醫院。

通過一系列的重組運作,星河生物全面轉型醫療行業,並且更名為“星普醫科”。

2019年3月,葉運壽及公司其他主要股東共同向海爾集團以每股11.5元的價格轉讓1.59億股股份,佔總股本的29%,公司實際控制人變為海爾集團。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資料來源,盈康生命公司年報


二:海爾集團的大健康戰略


2019年7月,星普醫科更名為盈康生命,這一更名,代表公司正式進入海爾集團掌控的時代。

那麼歸屬到海爾集團旗下的盈康生命將如何發展?這要從海爾集團的大健康戰略說起。

在過去幾年裡,“黃金圈”理論被海爾集團多次提及,用來詮釋集團的物聯網戰略。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首先來說“WHY”,海爾集團斥重資收購星普科技並更名為盈康生命,它為什麼要這麼做?

2019年,海爾集團成為Brand Z全球品牌榜中唯一一家物聯網生態品牌。海爾集團的戰略是要憑藉物聯網思維在大健康領域打下自己的一片江山。

實際上,現在的海爾集團早已經不再是人們印象裡那個家電品牌,而是一個集智慧家庭、工業互聯網、大健康等多產業為一體的龐大生態體系,在過去的幾年裡,依靠物聯網科技的東風,海爾集團完成了從一個傳統家電品牌到物聯網生態品牌的轉化。

不僅僅是盈康生命,去年10月,海爾生物也在科創板成功IPO,這是海爾集團在大健康領域的另一個佈局,

而盈康生命是海爾集團向腫瘤醫療行業進軍的關鍵棋子。

根據WHO最新發布的《2020年世界惡性腫瘤報告》,由於環境汙染、老齡化、吸菸、肥胖等多種原因,惡性腫瘤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死因,2018年死亡人數達960萬人,社會負擔不斷加重。WHO數據顯示,2018年惡性腫瘤患者約為1808萬人,預計2030年將達到2411萬人,在2040年將攀升至2953萬人,增長率達63.4%,增長勢頭明顯。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佔全球新增惡性腫瘤病例的23%以上,約佔肝癌、食道癌和胃癌新增病例的一半,約佔全球惡性腫瘤死亡病例的30%。

一方面是不斷增長的病例數量,而另一方面是醫療服務供應的嚴重不足。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得益於腫瘤醫療技術水平提高和資源數量增多,我國每年腫瘤患者出院人數不斷增多,從2005年的27萬人左右,提高至2018年的543萬人,13年增長1911%,腫瘤科床位數11年增長154%,腫瘤患者的增加幅度遠遠大於腫瘤科床位數增加的幅度,而每張腫瘤科床位對應出院患者從2007年的0.33人到2018年的0.05人,腫瘤科床位嚴重不足。 而我國曆年腫瘤醫院入院人數持續增長,2018年為307萬人,同比增長10%,而2010年為111萬人,8年增長176%。

需求不斷增長,供應卻沒能滿足需求,供需之間存在巨大的市場空白。而且,中國的人口結構正在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際統計局去年發佈的新中國成立70週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係列報告之二十,報告明確提出,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際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或以上的人口超過7%,即可稱之為老齡化社會,而中國在2018年,65歲以上人口就已經達到11.9%。

而且,根據中國人口統計年鑑,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從1952年開始,中國迎來第一個嬰兒潮,這個嬰兒潮一直持續到1958年,之後因為三年自然災害中斷,在這7年的時間裡,每年新出生嬰兒數量平均接近1800萬。

而在三年自然災害之後,中國迎來第二個嬰兒潮,之後的十幾年裡,每年新出生嬰兒數量暴漲至平均2400萬左右。

從長期看,中國的醫療行業未來的潛力還非常巨大

從行業內部的發展情況看,放射性療法的重要性正在逐步提升。

目前腫瘤治療方法主要有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其中手術治療適用範圍小,窗口期短等,也會造成病人其他正常器官功能的損害,而且這些損害多是不可逆的;化學治療是利用化學藥物阻止癌細胞的增殖、浸潤、轉移,直至最終殺滅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方式,它是一種全身性治療手段;放射治療被理解為“無創手術”,通過電離輻射,破壞細胞核中的DNA,使細胞失去增殖能力,非介入性達到殺死腫瘤細胞的目的。

早在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就公佈,45%的癌症患者可治癒,其中外科治療佔22%,放射治療佔18%,化學治療佔5%,可見放射治療已成為癌症最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統計,從2000年到2013年,腫瘤的綜合治癒率從45%提升到67%,其中,放療的貢獻最大,從18%提高到30%;而且放療適用範圍廣泛,可覆蓋95%的癌症治療。

放射性療法的重要日益凸顯,但是我國的放療設備還嚴重不足。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要求,每百萬人配置加速器的臺數應該是2至4臺,而根據《2015年中國大陸放療基本情況調查研究》,中國2015年是1.42臺,而根據BCC research的2015年的統計,亞洲是每百萬人擁有加速器臺數為2臺,歐洲為6臺,法國為7.5臺,美國為12.4臺,分別為中國的1.4、4.2、5.3、8.7倍。按美國每百萬人12臺放療設備的標準計算,我國尚需新增放療設備14000臺左右。

針對這一情況,國家衛健委在2018年發佈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的通知,伽瑪刀等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由甲類調為乙類, PET-CT、伽瑪刀等將不再由國家衛健委,而由省級衛健委進行配置審批。

2019年11月,最新發布《國務院關於在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的通知》,社會辦醫療機構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改審批為備案。

政策的不斷鬆綁,顯示出國家對放療設備普及的支持,同時,國產替代進口也將成為主流趨勢。

根據2015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中國現存腫瘤患者約750萬人,按人均每年治療花費7萬元、腫瘤治療滲透率60%測算,國內腫瘤醫療服務市場規模約為3200億元

正是因為存在長期的巨大的需求增長潛力,所以海爾集團這次耗費巨資收購星普科技,更名為盈康生命,準備在市場空間巨大的腫瘤醫療行業打下一片江山。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問題,黃金圈理論的“WHY”,海爾集團為什麼要做這件事,下面我來講第二個問題—“HOW”。

三:盈康生命的業務結構


盈康生命的戰略是“一體兩翼”,一體指的是盈康生命公司主體,而兩翼指的是盈康生命目前的兩大主營業務,腫瘤醫療設備和腫瘤醫療服務。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首先來看腫瘤醫療設備。

根據公司財報2019年,醫療設備營業收入1.44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8.16%,主要系經銷商品及伽瑪刀銷售收入增長所致;醫療器械營業成本580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9.21%,主要系伽瑪刀及經銷商品銷售收入增長而導致成本上升以及銷售產品結構變化所致。

《中國製造2025》明確把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作為未來十年重點發展的十大領域之一。該行動綱領提出,未來十年需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使我國逐步擺脫高端醫療器械依賴進口的局面,不斷髮展和提高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水平。“十三五”規劃將高性能醫療器械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積極扶植和發展國產醫療器械產業。《“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未來15年,將深化醫療器械流通體制改革、強化醫療器械安全監管、加強高端醫療器械創新能力建設、推進醫療器械國產化。

放在這個大背景下,投資者能夠更加清晰的瞭解海爾集團為什麼有此佈局。

盈康生命的腫瘤醫療設備產品主要是旗下全資子公司瑪西普生產銷售的第一代頭部伽瑪刀、第二代頭部伽瑪刀和體部伽瑪刀。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第二代頭部伽瑪刀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體部伽瑪刀


瑪西普在國內頭部伽瑪刀的市場佔有率逾約50%(國內市場第一),並率先實現大型放療設備自主出口,全球裝機量 100+ 臺(伽瑪刀設備的售價一般在數百萬元至千萬元左右);其第二代頭部伽瑪刀具備國際領先優勢,國內首家獲得美國FDA和SS&D雙認證,同時取得了全球主要市場準入認證,成功打破國際大型公司全球壟斷地位,併成功在美國實現銷售。

根據盈康生命2019年報,去年伽瑪刀銷售收入8800萬元,營收同比增長52.4%,毛利率81.46%,毛利率同比增長6.36%,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5.32%。快速增長的銷售額,以及毛利率的大幅提升,說明在伽瑪刀業務上公司具備很強的競爭優勢。

此外,公司正積極開展醫用直線加速器、術中放療設備的研發,瑪西普研發的直線加速器樣機已經在機房調試階段,同時也通過參股美國Protom公司佈局小質子刀領域。根據華西證券的報告,醫用直線加速器每臺的價格平均約為2800萬元左右,瑪西普的直線加速器設備將於2021年上市銷售。

海爾集團入主以後,在2019年大力改善人員配置,在銷售上實行“人單合一”,這種策略可以極大地激發優秀人才的銷售潛力,對於醫療設備業務的未來我還是非常看好的。

然後是腫瘤醫療服務。

醫療服務營業收入4.2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77%,醫療服務營業成本2.8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8%,主要系人工成本費用增加所致。

公司持續推進醫療服務在全國範圍內的業務佈局,堅持“小綜合大專科”腫瘤特色專科醫院。目前公司已擁有5家以腫瘤治療為特色的醫院,分別是杭州怡康中醫腫瘤醫院、四川友誼醫院、重慶華健友方醫院、長沙盈康醫院和長春盈康醫院。並形成了以西南為核心,輻射華東、華中、東北的區域腫瘤醫療服務網絡,為公司搭建全國範圍內的腫瘤醫療服務網絡奠定了基礎。

腫瘤醫療服務毫無疑問也是極具前景的業務,四川友誼醫院無論是口碑還是商業化都是非常優秀的,這家醫院是全國聞名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有望於年內正式成為三甲醫院,擁有1200張床位,2019年收入同比穩步提升,營收規模大約在3億元左右,平均床位使用率為99%,其中腫瘤科室床位使用率超過120%。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2019年由於對旗下五家醫院的業務結構和人員配置進行的較大的調整,所以毛利率有7%的輕微下滑,但是這是短期現象,不必擔憂。

醫療服務業務未來的最大看點將是海爾集團旗下的優質醫院資產注入。

根據華西證券的研究報告,海爾集團目前控制了包括上海永慈康復醫院(三級康復醫院)、蘇州廣慈腫瘤醫院(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慈分院)等多家頗具規模的醫院。2019 年 3 月,大股東海爾集團在收購公司時承諾將在未來 60 個月內解決同業競爭問題,將符合條件的優質資產、業務優先注入上市公司,若無法注入上市公司的,將轉讓給無關聯第三方或者託管給上市公司。

實際上這也是我看好公司長期價值的關鍵原因之一。眾所周知,這幾年中國醫藥行業飛速發展,醫院已經成為稀缺資產,優質資產的注入,可以提升公司在醫療服務方面的規模和品牌,同時也將提升公司的利潤增長,採用海爾“醫患合一”的新策略之後,這兩家醫院在海爾接手之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從虧損轉變為盈利。

對於現有的除了四川友誼醫院之外的四家醫院,海爾集團入主之後進行的調整也讓人充滿期待,這必然會讓這四家醫院的收入和盈利能力獲得大幅提升。


關注資產注入的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一下海爾集團旗下的湖南泰和醫院,這是湖南省非常著名的三級綜合醫院,共擁有3000張床位,是極佳億元資產,如果這家醫院將來被注入盈康生命,那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股價催化器,當然,這個現在還具有不確定性,建議先以關注為主。

通過介紹盈康生命的兩大主營業務,我們可以瞭解海爾集團將會如何通過盈康生命在醫療行業大顯身手,而盈康生命的兩大主營業務,過去幾年表現不佳是因為原來的大股東和管理層並不懂醫療行業,這個原因在海爾集團入主以後將很快被改善,未來這兩大業務都具備了爆發的潛力,兩翼齊飛的局面也許我們很快就會看到。


四:財務數據和定增分析

盈康生命年報解讀:脫胎換骨的盈康生命,為什麼是一個投資好標的


2019年,盈康生命營收5.73億元,營業總成本5.09億元,由於計提了7.33億元的商譽減值虧損,所以營業利潤下降至虧損6.73億元,全年淨利潤虧損6.92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2978萬元。

雖然商譽減值導致鉅虧,但是這種虧損並不影響公司的現金流,所以只是財務數據上的影響,對公司實際經營不會產生負面作用。

公司商譽一度高達19億元,佔公司總資產比例過高,所以現在的商譽減值在所難免,在本次計提7億元左右的商譽減值後,公司賬面上的商譽價值還剩11.7億元,未來進一步減值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商譽的減值也並不影響公司的業務經營和現金流,所以投資者不必太過在意。

根據公司財報,2019年末公司賬上的現金只剩9200萬元左右,如此的現金儲備確實有些過少了,所以公司近期準備定增,根據公告,公司將會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當前總股本20%,也就是最多1.09億股,大股東盈康醫療投資將會認購大部分,其餘部分採取員工持股計劃,發行價格每股7.61元。

本次定增已經獲得證監會發審會通過。

這次定增後,可以為公司提供充足的資金儲備,同時大股東盈康投資股權可以提升至最多41%,而且員工持股計劃施行後,必然會將公司業績和員工利益緊密捆綁在一起,海爾集團最擅長的“人單合一”和“醫患合一”政策也能夠很好地實施下去。

隨著調整的不斷進行,海爾集團可以更加順暢明確地實行改革措施,這是資本市場近期非常看好盈康生命的所有原因

此外,公司近期也發佈了一季度業績預告,由於新冠疫情爆發,四川友誼醫院作為成都市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定點收治醫院,其他醫院也因疫情關停部分科室,暫停或暫緩了部分診療服務,公司部分醫護人員亦主動請纓,加入馳援武漢的醫療隊。

同時醫療設備銷售也受到疫情的影響而放緩,這些對一季度的營收和利潤都產生了壓力,實際上整個醫療行業一季度都遇到了很大的壓力。根據預告,一季度公司營收將在1億元至1.05億元之間,相比去年同期的1.06億元略微下滑,而淨利潤下滑較多,去年淨利潤86萬元,今年一季度預計將虧損700萬元至1200萬之間。

不過,由於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兩大主營業務從三月份開始已經迅速回暖,四川友誼醫院三月份病床利用率已經恢復到一月份的水平。

一季度的新冠疫情,不會改變中國醫療行業長期的增長潛力,雖然短期會產生壓力,但是對長期而言反而有可能是好事,因為政府會格外重視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醫療行業也會因此受到更多的政策照顧。


五:海爾的戰略目標


根據黃金圈理論,最終成果是要實現怎樣的戰略目標,也就是“WHAT”。

海爾集團在醫療行業佈局已經多年,去年的收購星普科技更名盈康醫療,進入腫瘤醫療行業,以及去年10月的海爾生物科創板IPO,都只是海爾集團在醫療生物領域的落子,準備了多年的海爾集團,光旗下的優質醫院資產就十幾家,其中不乏四川友誼醫院和湖南泰和醫院這樣的著名三級綜合醫院,這都是絕對的稀缺資產。

現在,海爾集團想要通過這些上市公司和優質的資產,來實現海爾集團的物聯網生態品牌戰略,未來海爾集團想要做的不是一個帝國,也不是一個有圍牆的花園,而是一個熱帶雨林式的生態系統。

從這個戰略目標出發,海爾集團正在進行重塑,無論是黃金圈理論,還是“人單合一”,或是“醫患合一”,本質上都是為了這個戰略目標而實行。

對於盈康生命,已經有了清晰的戰略指導思想,同時旗下業務也具備足夠的競爭力,未來還有優質資產注入的良機,市場看好公司發展前景是理所當然的。

我對公司長期的看法和網友小猴子天天一樣,長期來看後面還會有大行情,不過考慮到公司近期漲幅已經較大,所以我建議投資者可以等待更好的價格,擇機進入,相信這家公司的股價將來不會讓人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