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大赚的背后,是资本与实体矛盾的突显吗?

中新经纬客户端5月1日报道,4月30日,36家上市银行2019年年报已全部披露。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市银行的营业收入共计50495.28亿元、同比增长10.21%;净利润共计16727.23亿元,同比增长6.92%,日均净赚45.83亿元。

银行大赚的背后,是资本与实体矛盾的突显吗?

收入同比增长高于20%的有9家占比25%,收入同比增长在10~19.9%的有17家占比47.22%,增长高于两位数的26家占比72.22%,没有一家银行亏损。

新华社记者昝秀丽5月6日报道,实体类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9万亿元,同比增长7.8%;实现净利润1.7万亿元,同比下降2.0%,降幅较上年收窄2.0个百分点。实体类同比增长7.8%同比增长明显低于银行业的10.21%。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不可否认,银行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很好的支持作用,实体行业也有因行业竞争导致利润降低的实际情况。但从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实质情况分析,目前实体行业通过银行融资的成本过高是最主要拉低利润的原因。

也许会有做银行的朋友跳出来反对我说的,银行利率根本就不高啊,国家规定的利息我们从来就没违反过呀,我们有银监会监管啊,什么什么的……好吧,也许这些也是事实的一部分。而大部分实体在融资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个问题,必须要签订担保公司或中介公司合同(这点谁来反驳?),那担保公司与中介公司从中收取3~15%的区间费用,有的甚至高达25%。这样一来,使用资金的实体就面临一个难题,不用公司要死掉,用了也许不会死,但利润被盘剥掉了。

银行大赚的背后,是资本与实体矛盾的突显吗?

当然了,又有人会跳出来反对啊,如果没有担保公司,我银行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钱收不回来你赔呀。别做梦了,我赔是不可能的。我就想问问,你们银行做审核的是怎么做的?实体行业要拿你的钱跑路的话,都是会有迹象的吧,如果真要跑路担保了就不会跑了吗?你们是要用担保公司帮你们催款才是全部的事实吧。

《经济参考报》 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大量金融掮客属于不需金融许可证、只需工商注册的非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掮客不务正业、野蛮生长背后,存在的是社会信贷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监管缺失的现实。“担保”行业乱象丛生,不仅损害担保行业形象,扰乱金融秩序,还会影响社会稳定。这样的现象离2014年报道后已经时隔多年,除涉黑状况有所收敛外,利益输送从未停止。

银行大赚的背后,是资本与实体矛盾的突显吗?

随着新一轮国际金融风暴的即将到来,流动性亦将日趋紧张,民间资本成为了中小企业的救命稻草,非法开展民间融资业务的担保公司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