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主導者”變成“指導者”

興趣是孩子們進行各種創造力和求知慾的動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首先要做的就是培養學生對所學科目的興趣,這樣,無論是教師的教學還是學生的學習,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學習過程中,有很多從一開始就偏科或者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偏科的學生。但是有的學生其他科目學習成績很好,單獨一門功課怎麼努力成績也無法提升。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主導者”變成“指導者”

慢慢的學生所產生的膽怯和內心過分的自我批評就可能會讓學生在繼續學習中產生逃避的態度。所以對於教師教學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要儘可能改變自己的地位,不要變成課堂和教學中的“主導者”,教師要變成學生們學習中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尊重學生的探索結果,即使是錯誤的。要明白為什麼學生在新知識的探索上出現了異見,然後給予適當地指導讓學生明白自己在探索過程中是哪裡出現了漏洞或者分歧。

善於表揚和鼓勵學生,讓學生自己感受到學習的美妙。把關愛獻給學生,把信心還給學生,這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感情基礎。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主導者”變成“指導者”

每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所學習和體會到的內容都是不同的,就好比一百個人讀“水滸傳”就會有一百種見解。對於教師和學生來說,教師不能一昧擺出“唯我獨尊”的威嚴,這樣會讓學生不敢表明自己的看法,也就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所以我們更應該創造的課堂氣氛是百家爭鳴、各抒己見。讓學生們自己發表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們爭辯的過程中自然就會激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學生所探究到的結果也體現著學生的自身學習價值。

無論是任何個體在獲取知識的過程,都要經過的是對某事物的興趣,有了興趣自然就有事情繼續發展的期待性,自身就會對新鮮事物進行研究和探索,這就需要自己憑藉興趣行動探索。

只有自己去探索研究了才能真正透徹明白其中的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傳授新知識的時候,更應該讓學生感到的是主動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從“主導者”變成“指導者”

我們在現實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的是,往往在學習文字性知識方面有厭倦的學生,在課外實踐、體育活動等方面都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

而心理學也曾經理性表示,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完全可以遷移的。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藉助學生自身的特點,因人而異,學生比較適合融入哪種學習環境,我們就儘可能去給學生創造。

把各種課外實踐活動和書本教學內容巧妙結合,學生“愛屋及烏”自己產生學習的興趣,對於教學任務來說也一定會事半功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