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CFIC导读

◆24日,新华社主办“一线牵四地”网络培训。主会场在北京,授课会场在上海,听课会场在新华社定点扶贫县石阡和新河。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特聘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井然哲从新常态、新方向、新任务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一线干部群众剖析了电商发展新局面。

县长带货、汉服出镜、网红助威……“直播带货”成为近期热词。直播怎么搞,货怎么带?很多人跃跃欲试却苦于知识技能不足。24日在贵州石阡和河北新河,数百位干部群众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见影听声不见人”电商培训课,既有大势分析,又有操作技巧,大家纷纷点赞。

这是由新华社主办的“一线牵四地”网络培训。主会场在北京,授课会场在上海,听课会场在新华社定点扶贫县石阡和新河。国务院扶贫办电商扶贫特聘专家、上海财经大学井然哲从新常态、新方向、新任务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为一线干部群众剖析了电商发展新局面。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图为云课堂的北京会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新河县东边村致富带头人陈清涛听完课后说:“以前种地就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原来玩手机也是干农活,上网也能致富啊。如果没有专家讲授,自己真是想不到这个脱贫法子。”

特殊时期,这场特殊培训有着特殊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产生不小挑战,尤其使得农副产品生产销售链条出现“裂痕”,大量农副产品滞销。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图为云课堂的上海会场。齐劼人 摄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24日下午,新河县刘秋口村村民刘志民在村委会收听收看视频培训。王帅 摄

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特殊性,新华社结合石阡和新河的经济发展现状、农民知识结构、特产等实际情况,筹划了“新华社扶贫云讲堂”系列讲座。24日的培训是系列讲座的第一讲,下一步将根据当地干部群众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等择机推出后续培训。

新华社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近年来充分发挥国家通讯社优势,结合定点扶贫县实际,聚焦产业扶贫、信息扶贫、宣传扶贫、党建扶贫、教育扶贫、消费扶贫、人才扶贫,既“输血”又“造血”,下大力气帮助两个定点扶贫县成功脱贫摘帽。脱贫不脱钩,未来新华社将进一步凝聚全社资源力量,提高脱贫质量、巩固减贫成效。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河”农民网遇“海”专家

新河小县城要迎来上海大专家,大伙儿将学几手防返贫新招,宋亮村脱贫户邢书泽盼这天已有些时日。

谷雨一过,明媚的阳光铺洒在百亩韭菜地里。眼前景象生机无限,老邢眉间却泛起愁云:“疫情还没散尽,电商专家还能给俺们讲课不?”

新河是河北中南部小县,地近九河下梢而得名,2012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时,有近一半人口身处贫困线以下。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扶贫干部带着党中央的嘱托来到这里帮助乡亲们脱贫。

“宋亮村的脱贫经历算是新河县脱贫工作的一个缩影。”新河县扶贫办主任焦雨时介绍,老邢所在的宋亮村是有名的黄韭种植大村,特殊的水土条件使得黄韭长得快、品质好。从明代永乐年间到现在,已有五百多年产销史。

世殊时异。近年来,各地也开始种植黄韭,市场趋于饱和,村里产品渐渐卖不出去,不少村民索性直接放弃种植奔向城市打工。同时,多年来习惯了市场安逸日子的村民,也从来没想过要在规模化种植、品质化包装销售等方面下功夫,“韭”香也愁巷子深,就算卖得出去也卖不上好价。

一来二去,宋亮村不再闪亮,渐渐成了贫困村。“可不能再这样浑浑噩噩下去,必须得想个法子让村子重绽光彩。”宋亮村村支书邢海龙说,被列为贫困村的消息一下子刺痛了村“两委”干部和乡亲们。

宋亮村的致贫“覆辙”更触发了扶贫干部的思考。新河县机关事务局副局长、宋亮村扶贫工作队队长王立斐说:“扶贫首先要帮助老百姓打开思路,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让高质量农产品赢得更广阔的销售门路。”

为此,扶贫工作队结合宋亮村黄韭种植实际,一方面帮助乡亲们“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另一方面“引进来”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业师资力量,为黄韭种植量身设计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

宋亮村的贫困户随县里去外地考察学习发现,但凡有起色的蔬菜种植业,规模化种植定是必须的要素,反观村子黄韭种植,历史虽悠久,但都是各家各户种植。用老邢的话说就是有些“不成器”。

一番细致研究后,扶贫工作队同乡亲们统一了产业化种植黄韭思路,在扶贫资金支持下统一建起近20个黄韭种植大棚。宋亮村走上了合作社管理、规模化种植、集约式发展的黄韭产业之路,目前村子已摘掉贫困帽。

但干部群众渐渐又在如何巩固脱贫成效、防返贫方面发现了新问题。邢海龙说,规模化种植后,产量上去了,但是市场销售渠道太窄,一有风吹草动就容易积压产品,甚至“血本无归”。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农产品销售造成了一定影响,乡亲们忧心忡忡。扶贫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就琢磨着为宋亮村的黄韭开辟出“电商”销售门路。

这也正是老邢急切盼望“海”专家——上海的专家,为“河”农民——新河的农民来传授电商本领的原因。

为了防范疫情传播又能保障课程如期讲授,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协调努力下,日前,乡亲们期待已久的“脱贫攻坚电商专题讲座”,终于如期在上海市、北京市、河北省三地空中架起的“网络云课堂”举办。

“手机也能成为新农具,上网和直播也能成为新农活!这又是一次解放思想啊!”老邢和村民们在智能手机上,远程听完上海财经大学电商专家井然哲旁征博引的精彩讲授后,兴致高涨。

眼下,老邢正计划着在扶贫工作队的带领下,在电商领域开辟出一条“防贫路”。

“酒香”不再怕“巷子深”,电商扶贫兴农大有可为

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在金米村培训中心,习近平总书记同几位正在准备网上卖货的农民交流时表示,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近年来,“直播+电商”等网购新方式风生水起,越来越多消费者通过观看网络直播下单购物。这种新业态也在向农村地区延伸,在一些地方,手机已成为新农具,直播已成为新农活。电商给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赋能,既方便消费者,又促进农副产品“走出去”,实现了多赢。电商在助农方面的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受疫情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的特色农副产品遭遇“卖难”,部分农民甚至有返贫风险。然而,电商、直播带货等为村民们解了燃眉之急。不少地方的市长、县长、乡长通过直播为本地土特产代言,起到了积极成效。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4月7日,“农民院士”朱有勇直播1小时,帮农民卖完25吨土豆

一些电商平台积极作为,更展现出了组织化的优势。4月初,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联合京东发起“买光湖北货”行动,湖北货线上成交额整体比2019年同期增长106%;拼多多数据显示,自2月10日开通“抗疫助农”专区以来,拼多多售出滞销农产品总计超过16.25万吨。

疫情期间的电商助农实践证明,电商新业态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一方面,我国贫困地区、乡村大多处于山高路遥的地方,自身发展受客观地理环境限制,普遍面临“马好也怕路遥”的发展窘境。以网络为载体的电商,超越了物理空间障碍,可以让优质农副产品直接面向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拓展了新可能。另一方面,电商作为新兴业态,在提供自由灵活就业岗位、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脱贫、振兴内生动力方面,也有优势。电商往往与“产业”结合,有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产能。用这种新业态激活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比传统的“输血式扶贫”更能管长远。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山东海阳市副市长李磊直播帮农民卖货

当然也要看到,电商新业态属于社会新生事物,在农村的发展还存在不少梗阻。比如一些乡村地处高山大川,存在网络、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一些地方农产品质量不高、同质化严重,难以融入电商链条;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监管,缺乏人才,存在发展质量不高问题等。要让电商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赋能,就必须解决好这些现实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快递企业等延伸乡村物流服务网络,加强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促进电商新业态在农村地区健康成长,各级部门还应结合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实际,制定配套政策、细化落实举措,向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加快补齐农村流通设施短板,完善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销对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将农户纳入农村电商发展链条。

特殊时期的特殊培训,为“战贫”增加特殊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