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八歲",讓人意外的表現,各種各樣,你有準備了嗎?


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發現,學齡前的兒童還是比較聽話又可愛的,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孩子一般還是聽得進父母和爺爺奶奶的話,但是,這一切,基本會在八歲吧,對,也就是剛上學這段時間,會有所改變。

當兒童上學後,就踏入了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變得有些淘氣不聽話,有些自主。

放學要寫作業,課堂要聽講,但他們屁股上彷彿長了釘子,一刻都安穩不下來,扭扭頭,玩玩筆,嘴邊還不停的唱著大人聽不清的歌,玩玩具熱度不減當年,只要不用學習。等到了八歲,孩子更像撒了歡一樣,在討人嫌的路上一騎絕塵。"可怕的八歲"有多可怕?看這幾種表現就知道了,你家孩子也是嗎?

"我不"

"我不","不要",這簡直是八歲孩子的口頭禪。家長們怎麼做都不對,孩子就是硬著脖子表示不滿意,比如,該讀書了,該關電視了,該刷牙了,媽媽們說完了,也退讓了,孩子卻還是非常抗議,把媽媽們氣的想揍他。

雖然他還小,但不喜歡媽媽圍著他轉,所以在他幼小的意識裡,認為自己才是對的,而媽媽對他的要求會讓他覺得自己被束縛了,就會不停地說不不不了。

同樣的道理,在這個年齡段被冷靜對待的孩子,會發現自己做的出格,也會略微懂事,也是因為他的意識裡,認為這樣大家才會比較愛他。

頂嘴

孩子到了八歲,就敢跟你頂嘴了——這可能是身邊的人慣的,也可能是你沒定規矩慣的,也可能是從身邊的人學來的。

父母對孩子在原則的問題上還是不要總是讓步。請記住,從孩子八歲開始,如果你捨不得對孩子說“不可以”,到了以後的十多歲,你再對孩子說“不可以”已經沒用了。到那時,不要再說孩子多麼叛逆,因為你在孩子八歲的時候,就埋下了隱患。

要知道,老師管不了學生的叛逆心理。學生往往怕老師,但是孩子不怕你,就是因為你沒有教會孩子該懂的規矩。

愛發牢騷

這個媽媽們一定深有體會,上學後的孩子性情大變,自我意識在形成,他們對一些事總是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孩子會出現“煩死了”、“好煩呀”之類的話語,而且這類話語的數量會一直上升。

一次找了個時間,和身邊的幾個孩子說了心裡話。

一個孩子說:“媽媽總讓我吃雞蛋,煩人。“另一個說:”我媽也煩的很,不知道咋想的,突然沒收了我所有的零花錢。”還有的說:“我可煩我媽了,我正好好的看電視,她非得讓我下樓扔垃圾,而且不是一次二次了,還有我喜歡長髮,媽媽卻讓我剪成短髮……媽媽是不是太不尊重我們了。” 這是他們長大了,有了自主意識,覺醒後他們會捍衛自己了。

反感情緒

就像孩子開始學走路那樣,東倒西歪,家長要多鼓勵,慢慢的,一切都會好起來。八歲,剛進入學生期,情感的突變,家長也容易生氣、發火,有些事情,學會輕視。

比如,我朋友的孩子一次考試沒有考好,父母是這樣做的:

父母已經知道今天發成績,回到家後,他說:“兒子,今天考的怎麼樣?“,兒子反感的說:”你怎麼一天到晚都是成績!“這時,爸爸媽媽心裡已經有數,可能成績不理想。他們那一整晚都沒再問孩子考的怎麼樣,多少分之類的話。晚飯時,爸爸媽媽還和他說了一些今天的所見所聞,絲毫沒提成績,之後又回到自己的臥室裡看電視去了。

孩子也像往常那樣寫完作業,準備睡覺,卻在枕邊發現了一個紙條:孩子,不管你考了多少分,你都不必緊張,因為我們知道,分數永遠不是目的。

那晚,那個不輕易流淚的孩子,卻被父母的理解和關愛感動得流淚了。

你看,孩子也是容易感動的。與送給他們昂貴的禮物相比,父母輕視有些事情,不要責罵孩子,要理解和尊重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感動,也更容易進步。

釋放

允許孩子適度表達自己的情緒,八歲的孩子,交往的重心已經不再是家庭周圍的朋友,更多的是學校,同學之間的關係和友誼將成為影響孩子精神的重要因素。學校裡,他們也會因這樣或那樣的事情發生不愉快,回家後,讓孩子盡情地發洩心中的鬱悶,允許孩子自由表達悲傷或軟弱,只要孩子釋放了,你也才會明白和理解,於是,你也知道怎麼安慰孩子,怎麼緩解孩子的不良情緒。

孩子是父母希望的種子,只要你用心灌溉,它一定會在陽光下開花結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