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強大的國家都有著自己成長的統一發展史,對於雄踞於歐亞大陸北方的北極熊而言亦是如此。作為當今世界一超多強格局下的一方霸主,血液中充斥著滾滾石油的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前蘇聯龐大的軍事武裝和政治、工業基礎,也面臨著在廣袤土地上游走的分裂割據勢力的挑釁和陰謀。從二十世紀的最後幾年至今,在身軀雄渾的俄羅斯聯邦西北角,車臣與俄羅斯主政權的明爭暗鬥從未停息。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巨人體內渴望衝出牢籠的狂徒

生長於北極圈以南的俄羅斯戰鬥民族身上流淌著勇猛和豪邁的氣魄,他們時而熱血沸騰,時而理性冷漠。信仰於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東正教,酷愛喝酒的俄羅斯聯邦人民同樣是有血有肉的存在。然而,在面對外來入侵、國內叛亂時,英勇好鬥的俄羅斯士兵就會用風靡全球的AK47和自行式火炮教他們做人。而在高加索山脈的另一邊,崎嶇不平的山川地形孕育出桀驁不馴的高加索古老民族。在這其中,尤其以出身山間、掠奪成性的車臣人極具代表性,民族主義盛行的車臣不僅地下暗藏寶貴的石油資源,而且在宗教和意識形態上與旁邊的北極熊格格不入。常年寒冷乾燥,加上物資供給難以滿足,歷史上戰火不斷的車臣人與他們的鄰居們結成了斬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近代,彼得大帝統領的俄羅斯帝國將車臣納入管轄,但較之核心地區的人民低一等。而在共產主義之火初燃的十月革命中,車臣人在反擊科尼廖父等行動中有所功績,之後宣告成立蘇維埃政權下的共和國,在蘇聯成立後被劃分為自治州。在此期間,車臣人多次反叛蘇聯統治的行為遭到了主政者的暴力鎮壓。在二戰中,部分車臣人參與到法西斯入侵蘇聯的戰爭中,蘇聯統治者以此為由取消其自治管轄並下令其遷移至國境東部(“扁豆行動”),這條道路上自然是死傷無數,後歷經多年逐漸迴歸高加索地區。

20世紀90年代初,世界格局動盪,搖搖欲墜的蘇聯聯邦讓高加索地區的多地人民看到獨立分裂的希望,包括車臣在內的原共和國成員開始籌謀獨開爐灶與老大帝國分道揚鑣。主張分裂的杜達耶夫武裝奪取政權,成為推翻蘇維埃政權統治後車臣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你要戰爭,便予你戰爭

信仰穆斯林的杜達耶夫上任伊始與時任蘇聯最高領導人的葉利欽態度曖昧,然而建國不久的政權內部矛盾激化加上佔多數的車臣民族主義者試圖割據自立,最終還是趁蘇聯自顧不暇之際補刀離開。緊接著,他在車臣內部大搞民族主義,驅逐迫害其他民族群體,向周邊國家和地區挑起戰爭,國內的反對勢力毫無反抗之力。面對杜達耶夫種族大屠殺式的挑釁,終於放下和平奢望的俄羅斯最高統帥葉利欽在暫時解決國內衝突後出手加入到車臣戰場,然而效果甚微,和平機會渺茫,戰爭不可避免。

1994年12月11日,第一次車臣戰爭爆發。俄羅斯聯邦動用了蘇聯老大哥的全部遺產,包括摩托化步兵和空軍力量在內的武裝部隊在戰爭初期從多維度對車臣軍事力量進行打擊。然而,戰爭武器的強大並未托起蘇聯軍隊的頹廢之勢,俄軍內部矛盾的作戰系統和散亂的軍紀雖然獲得了些許的成就,但損失和時長遠超原本計劃。數百輛坦克、戰車和炮火覆蓋了包括平民在內的車臣全境,激進和保守同時在這場戰爭中上演。

憑藉著數量和武器的巨大優勢,俄軍在持久消耗戰中步步推進;而車臣在喪失最初的制空權後對俄地面軍事實力進行沉重打擊,在城市戰中針對敵方裝甲部隊進行針對性戰術設計,用破甲彈和通信壓制贏取了寶貴的戰機。雙方傷亡慘重且行徑多觸及人權底線。俄軍從指揮官到士兵武裝乃至平民傷亡慘重,但在極大勝率的情況下仍未徹底消滅車臣的反動分子,研發數十載的T-80主戰坦克在這場戰爭中第一次亮相,確實小有勝績但並未扭轉戰爭局勢。雙方簽訂停戰協議,失去杜達耶夫的分裂主義勢力獲得喘息的時間和自主權。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戰爭再起,強硬鐵漢鎮邊關

無論是自詡北方霸主的北極熊還是剛剛獲得勝利還有些膨脹的車臣武裝集團,都不會滿足於當前的局勢。溫和派的車臣領導人馬斯哈多夫試圖通過和平方式保持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的對等合作關係,遭到國內強硬派的反對,執政過程中也被迫妥協並逐漸失去對國內局勢的把。號稱高加索之狼的沙米爾·巴薩耶夫向老對手——俄羅斯聯邦下的達吉斯坦共和國開戰,試圖將伊斯蘭新月掛滿整個高加索地區。失去地區控制權的俄羅斯聯邦方面自然不肯示弱,在此與之進行激烈的交火。為向俄示威,巴薩耶夫在俄羅斯多個重要城市發動恐怖襲擊,受害者達數百人。當時的俄羅斯總理普京引用《怒火求援》中的話聲明:“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務是送他們去見上帝!”在得到了葉利欽的授權後調動各部門負責人和聯邦戰爭機器,第二次車臣戰爭悄然而至。

1999年10月,俄羅斯空軍踩著時代最後的曙光衝向了達吉斯坦共和國境內的武裝格局分子。相較於上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軍隊吸取了美科索沃戰爭的經驗採用高科技戰爭的形式派遣空軍予以第一輪針對性打擊,避免無必要的人員傷亡。初戰,俄軍戰果斐然,受到重創的巴薩耶夫再次向俄境內輸送恐怖分子意圖引發其國內混亂。此舉確實造成俄羅斯平民大量傷亡,險些動搖人心。以鐵腕手段著稱的普京在獲得國內更多支持的情況下積極調整作戰計劃,全方位打壓車臣反動勢力的生存空間並樹立合法權威政權。在圍攻攻佔車臣共和國首都格羅茲尼後散宕高加索山區,逐步恢復而聯邦對這片地域的管轄。儘管武裝反動主力遭到毀滅性打擊,但是殘餘的車臣武裝分子仍致力於擾亂社會秩序和報復俄軍,尤其是對俄境內學校和娛樂場所的襲擊。車臣,尤其是在南方尚未完全平息的地方所遺留的地雷,造成了當地大量平民傷亡,也影響了俄聯邦全境的統一。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終結戰爭?渴望

第二次車臣戰爭俄羅斯聯邦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戰爭天平的傾斜卻並不意味著和平的到來。山區掃蕩遙遙無際,大戰消滅了其有生力量,而追捕兇徒的行動長達數年。2001年,就任總統剛一年的普京大帝宣佈從車臣大規模撤軍,同時在《哈薩維尤爾特協議》的基礎上穩定兩國關係和車臣國內局勢。然而,車臣戰後卻沒有恢復到世人所期待的平靜,而是出現了規模更加龐大的恐怖行動和刺殺事件,暴亂的漣漪輻射周邊各國。車臣問題仍未解決,這一關係到俄羅斯向西、西南方向發展的戰略重地成為俄上下和全世界放不下的心頭重病。

頻頻爆發的車臣恐怖襲擊、爆炸案,隱藏於黑暗中的車臣“黑寡婦”與汽車炸彈,臭名昭著的劫持人質、客機等惡性事件令地區安全和和平穩定成為遙不可及的存在,一些外國勢力插手分裂行動並予以資金、武器等的援助,甚至為之公證要求雙方和平談話。到了21世紀20年代,儘管俄當局在立法等自主權上予以讓步並主動緩和矛盾,推動受信任的車臣地方勢力掌控地方石油資源和政權,遺留的車臣問題和信任危機仍未得到解決。普京大帝訪問車臣後,聯邦對於車臣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財政轉移、利潤保留、地方建設損失補貼和推動反恐等。

進入新世紀,車臣問題猶未解決,成為俄羅斯廣袤領土境內極為複雜的分裂因素之一。境內有多國僱傭軍和土著民族密謀反俄,境外有阿富汗、美國等虎視眈眈,平叛之路道阻且長。普京作為俄建國以來最強勢的領導人在法律、思想、經濟等領域都做得極為出色,在反恐問題上態度一向堅決,不僅在本國境內肅清一切反動恐怖主義,還主動出擊在國際社會上尋求合作建立長期有效的反恐機制,這當然也與車臣這個俄人民的心頭肉不無關係。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車臣問題是國際格局中地區政治衝突和矛盾的重要一隅,也是全球和平與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關鍵一環。兩次車臣戰爭對崛起的俄羅斯聯邦像發展路上的傷疤,也是其展現國家強大實力和堅定決心的強硬行徑。恢復車臣和國內全境和平秩序,穩定發展自身特色和工業佈局,還要在世界其他行業獲得獨佔性優勢和光明前景,對於俄羅斯政府和其全體人民而言,還是一個任重道遠的任務。

車臣之鑑:戰鬥民族不相信眼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