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强大的国家都有着自己成长的统一发展史,对于雄踞于欧亚大陆北方的北极熊而言亦是如此。作为当今世界一超多强格局下的一方霸主,血液中充斥着滚滚石油的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军事武装和政治、工业基础,也面临着在广袤土地上游走的分裂割据势力的挑衅和阴谋。从二十世纪的最后几年至今,在身躯雄浑的俄罗斯联邦西北角,车臣与俄罗斯主政权的明争暗斗从未停息。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巨人体内渴望冲出牢笼的狂徒

生长于北极圈以南的俄罗斯战斗民族身上流淌着勇猛和豪迈的气魄,他们时而热血沸腾,时而理性冷漠。信仰于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的东正教,酷爱喝酒的俄罗斯联邦人民同样是有血有肉的存在。然而,在面对外来入侵、国内叛乱时,英勇好斗的俄罗斯士兵就会用风靡全球的AK47和自行式火炮教他们做人。而在高加索山脉的另一边,崎岖不平的山川地形孕育出桀骜不驯的高加索古老民族。在这其中,尤其以出身山间、掠夺成性的车臣人极具代表性,民族主义盛行的车臣不仅地下暗藏宝贵的石油资源,而且在宗教和意识形态上与旁边的北极熊格格不入。常年寒冷干燥,加上物资供给难以满足,历史上战火不断的车臣人与他们的邻居们结成了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近代,彼得大帝统领的俄罗斯帝国将车臣纳入管辖,但较之核心地区的人民低一等。而在共产主义之火初燃的十月革命中,车臣人在反击科尼廖父等行动中有所功绩,之后宣告成立苏维埃政权下的共和国,在苏联成立后被划分为自治州。在此期间,车臣人多次反叛苏联统治的行为遭到了主政者的暴力镇压。在二战中,部分车臣人参与到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战争中,苏联统治者以此为由取消其自治管辖并下令其迁移至国境东部(“扁豆行动”),这条道路上自然是死伤无数,后历经多年逐渐回归高加索地区。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格局动荡,摇摇欲坠的苏联联邦让高加索地区的多地人民看到独立分裂的希望,包括车臣在内的原共和国成员开始筹谋独开炉灶与老大帝国分道扬镳。主张分裂的杜达耶夫武装夺取政权,成为推翻苏维埃政权统治后车臣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你要战争,便予你战争

信仰穆斯林的杜达耶夫上任伊始与时任苏联最高领导人的叶利钦态度暧昧,然而建国不久的政权内部矛盾激化加上占多数的车臣民族主义者试图割据自立,最终还是趁苏联自顾不暇之际补刀离开。紧接着,他在车臣内部大搞民族主义,驱逐迫害其他民族群体,向周边国家和地区挑起战争,国内的反对势力毫无反抗之力。面对杜达耶夫种族大屠杀式的挑衅,终于放下和平奢望的俄罗斯最高统帅叶利钦在暂时解决国内冲突后出手加入到车臣战场,然而效果甚微,和平机会渺茫,战争不可避免。

1994年12月11日,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俄罗斯联邦动用了苏联老大哥的全部遗产,包括摩托化步兵和空军力量在内的武装部队在战争初期从多维度对车臣军事力量进行打击。然而,战争武器的强大并未托起苏联军队的颓废之势,俄军内部矛盾的作战系统和散乱的军纪虽然获得了些许的成就,但损失和时长远超原本计划。数百辆坦克、战车和炮火覆盖了包括平民在内的车臣全境,激进和保守同时在这场战争中上演。

凭借着数量和武器的巨大优势,俄军在持久消耗战中步步推进;而车臣在丧失最初的制空权后对俄地面军事实力进行沉重打击,在城市战中针对敌方装甲部队进行针对性战术设计,用破甲弹和通信压制赢取了宝贵的战机。双方伤亡惨重且行径多触及人权底线。俄军从指挥官到士兵武装乃至平民伤亡惨重,但在极大胜率的情况下仍未彻底消灭车臣的反动分子,研发数十载的T-80主战坦克在这场战争中第一次亮相,确实小有胜绩但并未扭转战争局势。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失去杜达耶夫的分裂主义势力获得喘息的时间和自主权。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战争再起,强硬铁汉镇边关

无论是自诩北方霸主的北极熊还是刚刚获得胜利还有些膨胀的车臣武装集团,都不会满足于当前的局势。温和派的车臣领导人马斯哈多夫试图通过和平方式保持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的对等合作关系,遭到国内强硬派的反对,执政过程中也被迫妥协并逐渐失去对国内局势的把。号称高加索之狼的沙米尔·巴萨耶夫向老对手——俄罗斯联邦下的达吉斯坦共和国开战,试图将伊斯兰新月挂满整个高加索地区。失去地区控制权的俄罗斯联邦方面自然不肯示弱,在此与之进行激烈的交火。为向俄示威,巴萨耶夫在俄罗斯多个重要城市发动恐怖袭击,受害者达数百人。当时的俄罗斯总理普京引用《怒火求援》中的话声明:“原谅他们是上帝的事情,而我的任务是送他们去见上帝!”在得到了叶利钦的授权后调动各部门负责人和联邦战争机器,第二次车臣战争悄然而至。

1999年10月,俄罗斯空军踩着时代最后的曙光冲向了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的武装格局分子。相较于上次车臣战争,俄罗斯军队吸取了美科索沃战争的经验采用高科技战争的形式派遣空军予以第一轮针对性打击,避免无必要的人员伤亡。初战,俄军战果斐然,受到重创的巴萨耶夫再次向俄境内输送恐怖分子意图引发其国内混乱。此举确实造成俄罗斯平民大量伤亡,险些动摇人心。以铁腕手段著称的普京在获得国内更多支持的情况下积极调整作战计划,全方位打压车臣反动势力的生存空间并树立合法权威政权。在围攻攻占车臣共和国首都格罗兹尼后散宕高加索山区,逐步恢复而联邦对这片地域的管辖。尽管武装反动主力遭到毁灭性打击,但是残余的车臣武装分子仍致力于扰乱社会秩序和报复俄军,尤其是对俄境内学校和娱乐场所的袭击。车臣,尤其是在南方尚未完全平息的地方所遗留的地雷,造成了当地大量平民伤亡,也影响了俄联邦全境的统一。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终结战争?渴望

第二次车臣战争俄罗斯联邦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但战争天平的倾斜却并不意味着和平的到来。山区扫荡遥遥无际,大战消灭了其有生力量,而追捕凶徒的行动长达数年。2001年,就任总统刚一年的普京大帝宣布从车臣大规模撤军,同时在《哈萨维尤尔特协议》的基础上稳定两国关系和车臣国内局势。然而,车臣战后却没有恢复到世人所期待的平静,而是出现了规模更加庞大的恐怖行动和刺杀事件,暴乱的涟漪辐射周边各国。车臣问题仍未解决,这一关系到俄罗斯向西、西南方向发展的战略重地成为俄上下和全世界放不下的心头重病。

频频爆发的车臣恐怖袭击、爆炸案,隐藏于黑暗中的车臣“黑寡妇”与汽车炸弹,臭名昭著的劫持人质、客机等恶性事件令地区安全和和平稳定成为遥不可及的存在,一些外国势力插手分裂行动并予以资金、武器等的援助,甚至为之公证要求双方和平谈话。到了21世纪20年代,尽管俄当局在立法等自主权上予以让步并主动缓和矛盾,推动受信任的车臣地方势力掌控地方石油资源和政权,遗留的车臣问题和信任危机仍未得到解决。普京大帝访问车臣后,联邦对于车臣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财政转移、利润保留、地方建设损失补贴和推动反恐等。

进入新世纪,车臣问题犹未解决,成为俄罗斯广袤领土境内极为复杂的分裂因素之一。境内有多国雇佣军和土著民族密谋反俄,境外有阿富汗、美国等虎视眈眈,平叛之路道阻且长。普京作为俄建国以来最强势的领导人在法律、思想、经济等领域都做得极为出色,在反恐问题上态度一向坚决,不仅在本国境内肃清一切反动恐怖主义,还主动出击在国际社会上寻求合作建立长期有效的反恐机制,这当然也与车臣这个俄人民的心头肉不无关系。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车臣问题是国际格局中地区政治冲突和矛盾的重要一隅,也是全球和平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两次车臣战争对崛起的俄罗斯联邦像发展路上的伤疤,也是其展现国家强大实力和坚定决心的强硬行径。恢复车臣和国内全境和平秩序,稳定发展自身特色和工业布局,还要在世界其他行业获得独占性优势和光明前景,对于俄罗斯政府和其全体人民而言,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车臣之鉴:战斗民族不相信眼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