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樣的?

商業這條河淌過了14年,一直想找到所謂的安全感。

資金鍊斷了不止一次。

成宿成宿噩夢連連,一聽電話心驚肉跳,倒是沒有一夜白頭,但白頭髮確實在一個月內蹭蹭往外冒... ...

在最後關頭終於搞定了融資。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樣的?


這個過程中,安全感在哪裡?

沒有!


我也沒有安全感。

這就是創業者的常態。


想起剛上大學時,毫無安全感。

別人父母是開著奧迪送孩子上學,我老爹是背了一袋綠豆一袋花生,硬座坐了一天一夜,送我上大學。

哪來的安全感?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樣的?


大學畢業更沒有安全感。

北京的房價已經猛漲了一波。晚上在長安街轉悠,頭疼。

你說拼死拼活讀書,咋就變成了沒人管的普通勞動者呢?

旁邊有個沒素質的北京老太太指指點點,說你們外地小孩都回老家去吧,別搶我們北京人的工作。

我衝著她罵,去你md


工作後,也沒有安全感

論資排輩太嚴重。我吃了兩年麥當勞,把業績做到了系統第一名,還是屁都不頂。

想創業,最大的阻力你知道在哪?

女朋友要分手,父母根本不同意,痛苦糾結在地鐵裡,坐在石階上,看嘩啦啦人群上上下下。


後來從待遇還算豐厚的企業出來,專業做營銷

很快就出頭了

27歲做到了副總裁,

老闆送車,薪酬漲了三倍。志得意滿,意氣揚揚。


後來又開始創業

合夥人叛逃,抱著所有資料人間蒸發

客戶停止合作,局面一直打不開

內心極其灰暗,開始認識人性


去上海做營銷。

工作語言除了英語就是上海話。

客戶不是老外就是海歸

每天工作到凌晨,搞定了幾家百億級別的客戶

之前洋派十足的同事,開始主動撩我了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樣的?


在酒吧喝酒,看燈紅酒綠,人生虛幻

感覺確實魔都,跟帝都完全兩個世界


研究生畢業,拿到了千萬融資。

內心有三分喜悅,其實更多是疲倦

補課,補財務補人事補電商補供應鏈

晚上天天研究到凌晨兩點,比tm考大學還辛苦

內部力量太多,感覺像無間道。

但無論如何,勉力做拼圖

操完全國的盤之後,內心的安全感逐漸建立起來了


為什麼

就幾個人有這個機會和平臺,去操盤千萬的項目?

你看到的想到的,別人已經無法理解你了


中間又出現變故

但已經不慌亂

生死邊緣,搞定第二個機會,搞定第三個機會

在現金流完全枯竭前,搞定幾個大客戶。


內心有了安全感

開始和自己和解

知道自己在中國餓不死了,面對未來也不惶恐了


從此之後

人生只有順逆,再也沒有成敗。


馬進化出高速,大象進化出鼻子,老虎進化出花紋,烏龜進化出龜甲,兔子進化出大耳朵和大腳,老鷹進化出聚焦型的瞳孔,長頸鹿進化出長脖子,仙人掌進化出刺,辣椒進化出辣味素,槐樹進化出很苦的樹皮,杉樹進化的更加高大。

萬事萬物都是為了一個目的:拼命進化,保證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

拼命奔跑,拼命進化,這才是生活的本質,這才是真正安全感的來源

我想,這也是對於男生而言,終極的安全感吧。



在知識更迭日益加快的今天,在校求學階段所獲得的知識是一生所需的10%,而90%以上的知識都必須在自學中獲取。一位本科生走出校門兩年內知識就會老化,碩士是三年,博士生是四年。

特斯拉的老闆,帥氣的馬斯克,又開了一家有意思的新公司Neuralink:

把人腦和電腦連接起來。他鄙視通過發微信溝通,覺得太低級太沒效率。他乾脆在人腦植入一個芯片,通過芯片發出信號,將人腦和人腦、人腦和電腦鏈接起來,有信號的地方,人與人就能心意相通,人與電腦就能人機互動,聽上去大快人心。而學習的效率的提升一定會令人咋舌。


《禮記·學記》中有言:“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什麼人最值錢?是跨界人才。跨界人才是大勢所趨:

是具有兩個以上行業的專業知識,並都能有所精通的跨界型複合職業人才”。


如何跨界?必須不斷的學習和實踐。

馬斯克本人就是跨界的典範,先創業做電子支付PayPal,又造火箭,又做電動車,又做太陽能電池。可謂風光無二。但看過他自傳的人,都對他年輕時在自我學習方面下的硬功夫功夫,印象深刻。


真正的安全感一定來自學習,而真正的學習,一定是逼著自己走出舒適區的過程

如同馬斯克鑽研《大不列顛百科圖書》一樣,不燃燒自己,你將無法成長;只有遠離舒適區,才能保持飢餓。一切問題的根本都是認知深度和執行能力的問題,只有看透了才能想通,只有想通了才能做得到。


每個人的選擇都是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做出的最優的選擇。大部分人的最優解就是待在自己的舒適區,所以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隸。”

啥叫安全感?在我看來,它是懶惰慣性作用下的不良嗜好

世界變化這麼大,哪裡還有什麼絕對安全的“舒適區”?你所謂的舒服區,說穿了,是一種懶惰的逃避,你用自己舒服的方式消耗生命,任時間匆匆而過。

說得再狠一點,你所謂的舒適區,不過是“英年早逝”的墓誌銘。


男生想要的安全感是什麼樣的?


“舒適區”概念來自現代心理學的劃分成果。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舒適區”是位於最裡面一層的,是要經過千辛萬苦才能修來的心理狀態。

而中間一層是“學習區”,最外面一層是“恐慌區”。也就是人要時常保持恐慌狀態,然後主動去挑戰自己,進入學習區,最後才能換來所謂的“舒適區”


很多人搞反了,還沒有什麼成就的時候,就迫不及待地窩在了“舒適區”。這是不正常的

“舒適區”更像是理想國,是一個畢生朝聖的目標,而不是路上的一把躺椅,隨時可供你休息。人生,就像一場苦逼版的“奔跑吧兄弟”。當你覺得生活輕而易舉,成就感爆棚,很有可能你只是進入了難度最低的遊戲模式。在你的小圈子外,還有很多人正在挑戰高難度的遊戲模式。

優秀的人,一定是一個自我管理能力極強的人,他不需要別人逼迫,會主動走出“舒適區”,自我突破,主動學習。


難怪有一位朋友感慨說:

人的慾望,隨著平臺的提升,視野的開闊,不會是越來越滿足,而是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上升速度慢過於平臺提升速度,落差感會讓你抑鬱。仰望你的人,看不透你;俯看你的人,看不起你。無間道上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

勞動模範劉德華說過:

“如果自己不用心,我會連自己也看不起,我或許達不到自己所定的那個要求,但那個要求一定要存在,哪怕我一輩子也做不到。”

真正厲害的人,他會對自己非常苛刻,他不能容忍每一寸時光的虛度,他會拼盡全力追求不斷成長、不斷完善。人們仰慕的是傑出,而非幸福。“生命有限,知識無窮”,你要變得傑出,就必須花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來磨練自己的大腦。

努力吧,努力就有安全感!而向下流動的通道,從來都是順暢的


THE END

為深度思考點贊! 我是陳軒,關注我,讓我們一起進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