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和中国人的面子


局长喜欢喝茅台,别的酒一概不喝。好几次别人请他吃饭,他一看酒桌上摆放的不是茅台,转身直接走人。有一次一商人请他吃饭,桌上整整齐齐放了一箱飞天,局长喜笑颜开,走到主位坐下,招呼身边的人都坐下。

商人最后坐下,让助理把酒打开,小心翼翼的给局长倒酒。局长端起酒杯:来来来,咱们连干三杯,说完一饮而尽。商人正要给局长倒第二杯,只见局长暴跳如雷,气势汹汹的说到:老子喝了十多年的茅台,你小子竟敢拿假茅台糊弄我,说完起身要走。

商人赶紧拦住局长,赔着笑脸和不是,眼神斜了一眼身边的助理:赶紧给局长换酒。助理匆忙把桌上的茅台全撤下,转身又开了一箱,重新给局长斟满酒。商人满脸歉意的说:局长,您别生气,都是手下人办事不力,看我回去怎么教训他们。为表歉意,我先自罚三杯。看商人连喝三杯,局长才又落座,并说到:下不为例

喝着茅台酒,局长又恢复了往日的神气,又开始滔滔不绝起来。饭局结束后,开发商又给局长车后备箱塞了两箱茅台,局长摇下车窗,满嘴酒气的说:回去等好吧。看着局长的车驶出视线范围,商人朝着车的方向吐了口唾沫:

呸,喝了十年的假茅台,装什么行家

原来商人是从事老酒收藏鉴真的专家,自己第一次在桌上摆放的是真茅台,后来换上的是假茅台,这个傻局长喝惯了假酒,喝到真酒反而认为是假的。

白酒和中国人的面子

现实生活中,茅台已经成为白酒标杆。因茅台衍生出的白酒品牌更是数不胜数,诸如茅台镇系列酒,还有一些技术开发酒,随便在茅台镇找一个小酒厂,贴上自己的商标就要对标茅台,配上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评测环节,给人以假象。他们的宗旨是,要欺骗消费者,先欺骗自己

买茅台的,都不是自己喝,喝茅台的,都不用自己买。曾几何时,当茅台专卖店打出1499元/瓶的招牌时,热心市民和投机者凌晨四点就起床排队,现场因为人多一度造成混乱,迅速占据热搜榜第一的位置,股价也像坐上火箭往上窜。就在昨天,茅台股价因为某大佬被调查,一天时间蒸发1000个亿。1000亿对于茅台来说,简直九牛一毛,让人叹为观止。

“礼”在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帝王登基,祭拜天地,行太牢之礼,男子成年行加冠之礼,女子及笄之礼后便可以成婚,结婚也要遵循六礼,礼存在于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稍微出格,就会失礼,现代话叫没礼貌。“礼”变成“礼物”,是精神内核的外延。当名词动词化之后,“礼物”变成“送礼”。俗话说“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笔者曾有一个空军梦,身体素质、感官反应等各方面都完全达标,却因为“无礼”被拒之门外。

白酒和中国人的面子

从礼物到送礼,中国人讲究的是一个面子。吴京在《战狼》里跟老外对瓶吹茅台,即便喝死也不能丢了面子;二师的王有胜在李云龙面前咔咔给了五师的兵两个耳刮子,争回面子,这让五师师长很没面子,带上自己的兵上车就跑。局长自认为商人请自己喝的是假茅台,自己很没面子,转身就要走,等商人换上真的假茅台,又给自己后备箱放上两箱,这才满意而归。

茅台这么火,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为“面子”。中国人讲究对等接待,怠慢让人心情不爽,而超格接待总会让人喜出望外。酒桌上,只要茅台上桌,话不用多说,主方肯定诚意满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白酒的社交功能可见一斑。平民百姓也会因为喝到茅台沾沾自喜,津津乐道好多天。

有个有趣的现象,茅台的价格与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资是挂钩的。当平均工资1000 的时候,茅台卖800;当平均工资3000的时候,茅台卖2000.由此可以推断,当人均工资达到5000的时候,茅台价格肯定要破3000,因为人的面子跟平均工资一样,是要与时俱进的。

透过这个现象,我们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事。平民百姓是绝对消费不起茅台的,为了面子,这样就给了“假茅台”很大的市场空间。每年举行的糖酒会期间,有一个行业是不方便登堂入室的,他们像牛皮癣一样存在于会场周围的地摊,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酒瓶,大都是中国名酒、做旧酒、年份酒,只有你看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这是一群专门造假的人在兜售他们的武器,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出钱,原子弹也能上天。

白酒和中国人的面子

有造假瓶子的,就有造假酒的,这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爱喝茅台的局长,一定是这个产业链的受害者。深入探索后会发现,一瓶酒投入到市场,广告和酒瓶子竟然是最大的成本。不明真相的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买到假酒,浑然不知。

经常会有人说,我手里有几瓶茅台,不知道真不真,哪里有鉴别茅台真假的机构和人,是否专业,是否收费。还有人说家里存有20年的老酒,喝了怪可惜,按照现在的市场价卖了又觉得亏,老酒评估这块,也是市场发展的一个方向。

人们从为了面子不求甚解到为了面子寻根究底,这是一种可喜的变化,下篇文章,笔者将会为大家推荐两位从事茅台鉴真和老酒收藏行业20年的父子,他们会为广大白酒消费者、爱好者、收藏者解疑答惑,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