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和中國人的面子


局長喜歡喝茅臺,別的酒一概不喝。好幾次別人請他吃飯,他一看酒桌上擺放的不是茅臺,轉身直接走人。有一次一商人請他吃飯,桌上整整齊齊放了一箱飛天,局長喜笑顏開,走到主位坐下,招呼身邊的人都坐下。

商人最後坐下,讓助理把酒打開,小心翼翼的給局長倒酒。局長端起酒杯:來來來,咱們連幹三杯,說完一飲而盡。商人正要給局長倒第二杯,只見局長暴跳如雷,氣勢洶洶的說到:老子喝了十多年的茅臺,你小子竟敢拿假茅臺糊弄我,說完起身要走。

商人趕緊攔住局長,賠著笑臉和不是,眼神斜了一眼身邊的助理:趕緊給局長換酒。助理匆忙把桌上的茅臺全撤下,轉身又開了一箱,重新給局長斟滿酒。商人滿臉歉意的說:局長,您別生氣,都是手下人辦事不力,看我回去怎麼教訓他們。為表歉意,我先自罰三杯。看商人連喝三杯,局長才又落座,並說到:下不為例

喝著茅臺酒,局長又恢復了往日的神氣,又開始滔滔不絕起來。飯局結束後,開發商又給局長車後備箱塞了兩箱茅臺,局長搖下車窗,滿嘴酒氣的說:回去等好吧。看著局長的車駛出視線範圍,商人朝著車的方向吐了口唾沫:

呸,喝了十年的假茅臺,裝什麼行家

原來商人是從事老酒收藏鑑真的專家,自己第一次在桌上擺放的是真茅臺,後來換上的是假茅臺,這個傻局長喝慣了假酒,喝到真酒反而認為是假的。

白酒和中國人的面子

現實生活中,茅臺已經成為白酒標杆。因茅臺衍生出的白酒品牌更是數不勝數,諸如茅臺鎮系列酒,還有一些技術開發酒,隨便在茅臺鎮找一個小酒廠,貼上自己的商標就要對標茅臺,配上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評測環節,給人以假象。他們的宗旨是,要欺騙消費者,先欺騙自己

買茅臺的,都不是自己喝,喝茅臺的,都不用自己買。曾幾何時,當茅臺專賣店打出1499元/瓶的招牌時,熱心市民和投機者凌晨四點就起床排隊,現場因為人多一度造成混亂,迅速佔據熱搜榜第一的位置,股價也像坐上火箭往上竄。就在昨天,茅臺股價因為某大佬被調查,一天時間蒸發1000個億。1000億對於茅臺來說,簡直九牛一毛,讓人歎為觀止。

“禮”在中國儒家傳統文化中佔有核心地位。帝王登基,祭拜天地,行太牢之禮,男子成年行加冠之禮,女子及笄之禮後便可以成婚,結婚也要遵循六禮,禮存在於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稍微出格,就會失禮,現代話叫沒禮貌。“禮”變成“禮物”,是精神內核的外延。當名詞動詞化之後,“禮物”變成“送禮”。俗話說“有禮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筆者曾有一個空軍夢,身體素質、感官反應等各方面都完全達標,卻因為“無禮”被拒之門外。

白酒和中國人的面子

從禮物到送禮,中國人講究的是一個面子。吳京在《戰狼》裡跟老外對瓶吹茅臺,即便喝死也不能丟了面子;二師的王有勝在李雲龍面前咔咔給了五師的兵兩個耳刮子,爭回面子,這讓五師師長很沒面子,帶上自己的兵上車就跑。局長自認為商人請自己喝的是假茅臺,自己很沒面子,轉身就要走,等商人換上真的假茅臺,又給自己後備箱放上兩箱,這才滿意而歸。

茅臺這麼火,很大一部分因素就是因為“面子”。中國人講究對等接待,怠慢讓人心情不爽,而超格接待總會讓人喜出望外。酒桌上,只要茅臺上桌,話不用多說,主方肯定誠意滿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白酒的社交功能可見一斑。平民百姓也會因為喝到茅臺沾沾自喜,津津樂道好多天。

有個有趣的現象,茅臺的價格與城市居民的平均工資是掛鉤的。當平均工資1000 的時候,茅臺賣800;當平均工資3000的時候,茅臺賣2000.由此可以推斷,當人均工資達到5000的時候,茅臺價格肯定要破3000,因為人的面子跟平均工資一樣,是要與時俱進的。

透過這個現象,我們還能發現很多有趣的事。平民百姓是絕對消費不起茅臺的,為了面子,這樣就給了“假茅臺”很大的市場空間。每年舉行的糖酒會期間,有一個行業是不方便登堂入室的,他們像牛皮癬一樣存在於會場周圍的地攤,在這裡觀眾們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酒瓶,大都是中國名酒、做舊酒、年份酒,只有你看不到的,沒有他們做不到的。這是一群專門造假的人在兜售他們的武器,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你出錢,原子彈也能上天。

白酒和中國人的面子

有造假瓶子的,就有造假酒的,這是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愛喝茅臺的局長,一定是這個產業鏈的受害者。深入探索後會發現,一瓶酒投入到市場,廣告和酒瓶子竟然是最大的成本。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通過各種渠道買到假酒,渾然不知。

經常會有人說,我手裡有幾瓶茅臺,不知道真不真,哪裡有鑑別茅臺真假的機構和人,是否專業,是否收費。還有人說家裡存有20年的老酒,喝了怪可惜,按照現在的市場價賣了又覺得虧,老酒評估這塊,也是市場發展的一個方向。

人們從為了面子不求甚解到為了面子尋根究底,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下篇文章,筆者將會為大家推薦兩位從事茅臺鑑真和老酒收藏行業20年的父子,他們會為廣大白酒消費者、愛好者、收藏者解疑答惑,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