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原生家庭能影响人的一生吗?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提出一个理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我们可能还没察觉到在自己的习惯和规则中隐藏了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子,特别是在亲密关系的处理上,我们会无意识的重复着原生家庭中看到的、学到的相处模式。


TVB的新剧《叹息桥》讲述了一群香港男女李子勇、方小薇、胡启源与何乐儿之间的情感纠葛故事。其中胡启源这个角色的性格标签很明显:懦弱、听话、没有主见,是电视剧里不讨喜的角色。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但《叹息桥》这部剧采用了POV(Point of View 个人视角)叙事方式,每一集都从不同的人的记忆去讲述同一件事,让观众像拼图一样收集多个人物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这一个故事。


别人视角下的胡启源以及胡启源自己视角中的“记忆”,多重角度帮助观众重新拼接这个故事。在这个世界里,事实没有唯一的真相,就像胡启源这个角色所有的选择与行为都蕴含着他原生家庭的“影子”。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弗洛伊德说幼年的行为决定了将来的行为。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特别是那些负面影响,会在潜意识让我们在新的关系上做出“模仿”,把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影响带进新关系中,让这种影响不断的循环下去。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完美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选择摆脱原生家庭的负面轮回。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最重要的是“看见”。


看见第一步: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

胡启源从小受到母亲的严厉控制,每天按时回家,按时作息,没有母亲的允许不得谈恋爱,交往的朋友也必须经过母亲的同意。生活所有大小事被安排得明明白。

胡启源没有可以自己做主的事情,比如大学期间想要交往的女生,在被母亲提出断绝往来的要求后不了了之。以及工作后的胡启源,在母亲得知他跟上司谈恋爱让他离职,他也只能默默的服从。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母亲与胡启源的相处关系中,母亲处于强势的位置发号施令,而儿子是习惯服从的角色。他们的亲子关系没有平等沟通,相互尊重的基础,只有强势者用压制、批判、否定来打压弱势者服从的关系。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成年后的胡启源将自己在原生家庭中的服从者角色,复制到来新的亲密关系中。这是原生家庭在他身体留下的痕迹。


胡启源成年后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在胡启源的视角里,女朋友在这段亲密关系中永远处于强势的地位,她会要求自己经营不喜欢的生意,强迫自己从公务员的职位中离职,甚至在婚期上也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完全由女朋友自己去挑选时间与场地。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了解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扮演的角色,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这段原生家庭的关系是否存在不良影响,以及我们有没有把自己在原生家庭的角色定位,代入到新的亲密关系中。


看见第二步:我家人对现实世界的价值观是什么?

胡启源的母亲是一个极其传统、守旧、固执的女性。她对儿子设置的人生规划路线是好好学习,做一份安稳的工作。一切不在这个规划道路上的事情,都会受到强硬的遏制。

胡启源母亲的最重要的价值选项是“稳定”,她不愿意做任何的改变,甚至连一个白织灯也要求使用跟十几年前相同的老旧款式。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稳定”这个价值取向同样也深耕在胡启源的大脑记忆中,与女朋友的恋爱长达8年从未想过打破恋爱关系走入婚姻关系,因为不想踏出这段稳定。不愿意接手女朋友家里的生意,因为不想放弃原本公务员的稳定工作。


原生家庭中的家人的价值取向可能无意识的潜在孩子的大脑,在选择与行动中受到影响。觉察家人的价值观与自己的价值观的差异与相同点,是区分家人与自己作为两个独立个体的重要觉察认知。


看见第三步:我有什么行为、态度或想法,是想摆脱父母某些负面影响的吗?

有些孩子不满原生家庭中与家长的相处方式,在其成年后也许会因为想摆脱原生家庭而作出逃离,甚至有些人会在行为上做出与家人完全相反的极端选择,矫枉过正。


《叹息桥》中的胡启源,人生中仅有的两次逃离原生家庭行为都是与亲密关系有关。他想借由与女朋友同居,搬离那个有母亲在的家,以这种物理逃离摆脱母亲的控制。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剧中的胡启源以为自己只要搬离原生家庭就能跳出这种控制,然而母亲对他的影响深刻的留在他的潜意识中,即使已经搬出去住,仍然在大事小事上习惯性听从母亲或者女朋友的安排。


《叹息桥》:别让原生家庭成为你人生中的叹息


看见自己对待原生家庭的行为、态度和想法,是审视自己在原生家庭影响的“认知能力”。

人永远赚不到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钱,同样,我们也做不出认知范围之外的行为与思考。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影响,需要了解自己对原生家庭的“认知能力”的边界在哪里,进而再去提升认知能力。


小结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苏珊·福沃德《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可能是更深层意识里的东西,想要跳出原生家庭的圈子,得先学会“看见”自己。看见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价值观以及对待家庭的行为、态度等,接纳自现在的自己,从认知上重新界定自己,重建全新的自信与自我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