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最近,談起“病毒”,全球的人都會聞之色變。不過,如果營銷能像病毒一樣傳播,一定會深受營銷人的歡迎。


《超級話題》這本書的副標題就是:如何讓你的營銷像病毒一樣傳播,書名就很吸引人。


這本書的推薦語中有超多耳熟能詳的大佬聯袂推薦,有新世相合夥人、蘇寧易購副總裁、Boss直聘CEO、秋葉大叔、騰訊雲總經理、央視《大國品牌》總策劃......另外,還有前阿里鐵軍中的全國銷售冠軍——賀友軍,他介紹說肖大俠以前也是阿里的銷售精英。


有精英大佬的站臺,又有作者肖大俠的本人的過往職業經歷的背書,我懷著期待和激動的心情讀了下去。


隨著各類App的興起,營銷渠道越來越多樣化,而營銷的難度卻越來越大了。因為現代的年輕人,對於套路已相當熟知,並且已經意興闌珊了。傳統的營銷市場已是一片紅海,如何升級營銷的玩法,成為了營銷人的首要任務。


在這本《超級話題》中,作者肖大俠介紹了6P方法論,以方法結合實例的方式,為讀者帶來實用、易操作的6種營銷方法。6P方法論即:定位——關聯——趣味——傳播——參與——轉化。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1.定位:好的定位,找到傳播的核心圈層


三個圈層定位法:三個圈分別代表傳播者、購買者和使用者。


“校門舞男”的營銷案例中,選取各大高校校門口作為營銷視頻現場,作者在校門口跳舞並拍攝視頻,旨在吸引公眾對“成骨不全症患者”這類弱勢群體的關注。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在這個案例中,傳播者的定位人群就是在校生和校友,因為校園人群比較容易傳播新生事物。


我們經常會在朋友圈看到測試圖,這種輸入姓名和生日,就能生成性格標籤的的測試很為年輕人所喜歡。因此,80、90後就成為了這個測試的傳播群體,而95後則大多成為了購買和使用群體。


只有做好了產品品類定位、消費者市場定位,以及傳播平臺投放定位,才不會在營銷的誤區中自嗨。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2.關聯:讓創意的產生像加減法一樣簡單


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理念,他認為創意是99%的訓練加上1%的天分和靈感。如此說來,就算天分和靈感欠佳,只要堅持訓練,創意也是永遠不會枯竭的。


那麼,創意也可以源源不斷地量產嗎?


作者提出,只要通過長期堅持進行網感訓練,比如每天花時間按照6P方法論去搜集熱點、有趣事件、刷屏案例,這些練習都將為創意提供源泉。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比如,策劃營銷事件可以與大IP關聯起來。“129歲新疆奶奶欲參加《中國好聲音》為周杰倫加油”就是這樣的營銷事件。


作者總結的曼陀羅關聯法,是一個萬能公式,讓若干創意的產生有跡可循。


3.趣味:為創意注入瘋狂代碼


在滿足用戶基本需求的同時,適當加入一下趣味性的內容,無疑會讓營銷作品錦上添花且卓爾不群。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比如,以神反轉著稱的泰國廣告,將猜不中結尾的彩蛋玩得出神入化,讓人不服不行。


再如,最近開始做電商直播帶貨的羅永浩,當年還曾經在西門子中國總部砸冰箱維權。砸冰箱這一舉動充滿衝突性和對抗性,從而引起了網絡的熱議。這件事,既讓人們瞭解了真相、迫使西門子解決問題,也對羅永浩的個人形象起到了塑造作用。


我們對“病毒”避之不及,對“病毒式營銷”卻求之不得!


在書中,作者肖大俠還列舉了很多常見的趣味性創意玩法,值得營銷人好好學習借鑑。


整本書看下來,不禁為其中的精彩案例拍案叫絕。更可貴的是,作者用十年實踐經驗總結的6P方法論,可以引領我們打造屬於自己的精彩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