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讀《堂吉訶德》這本書大概是兩年前吧,那時候顯得無聊,看見舍友桌子上有這麼一本書就隨手抄起來看。看著看著感覺還挺有意思,就花了快一個月的時間把它給看完了。所以基於這麼一個隨便的前提:打發無聊時間(甚至書都不是我的)。各位就不要對我接下來寫的東西太過於較勁。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當時看這本書的時候,是笑著看完的。看他那可笑的騎士精神、瘦骨嶙峋的“戰馬”、隨從鄰居、“高貴的”杜爾西內婭公主……中間的太多情節都讓人忍俊不禁。後來讓我意識到這可能不是一個單純的“喜劇”的時候,是在我重溫《大話西遊》。所以,在看《大話西遊》時有那麼一瞬間我突然感到堂吉訶德騎士的悲哀。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現在折回來說《堂吉訶德》。首先請問堂吉訶德的遊俠行為產生了什麼意義呢?他和風車戰鬥,向獅子示威,臆想一個粗鄙的村姑是高貴優雅的公主,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承認他心中的杜爾西內婭小姐,他就義無返顧地撲上去。他準備好隨時將性命豁出去,獻身給偉大的騎士精神。

然而他的行為是無意義的,不能產生任何實際的結果。一個人如果執拗於一個沒有意義的行為、沉浸於自己幻想出的世界,我們管他叫瘋子。所以從這一點看,堂吉訶德就是一個瘋子,他心中裝著騎士道,便將現實的一切也看作了想象的騎士世界。這種情況我們一般稱為“妄想症”,在現代醫學上這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無疑。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可你卻不能說他是個完全的瘋子,因為堂吉訶德還表現出部分的清醒——只要不談騎士道,他就是一個完全的正常人,而且是一個教養極好,通曉事理,頗有見地的紳士。那麼作者塞萬提斯為什麼要構造出這麼奇怪的一個瘋子形象?又或者說他希望通過這個人物來寄託什麼呢?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我能想到的理由只有一個——為了理想。為了理想他可以和堂吉訶德一樣,像一個瘋子一樣奮不顧身。這種狂熱般的追求是他們二人不能捨棄的根本。塞萬提斯曾經是一個奴隸,整天受奴隸主折磨,他計劃了幾次逃命都沒有成功。讓我們差異的是,奴隸主竟然沒有殺了他,原因不詳,於是《堂吉訶德》中譯本的譯者楊絳推測說大概是奴隸主被塞萬提斯的正氣所震懾了吧。這樣的倖存,塞萬提斯自己說:“感謝上帝的保佑。”所以在書中我看到的其實是兩個瘋子:一個堂吉訶德,一個塞萬提斯。兩人都不將生命當回事,都交給了心中的理想去裁決。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再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多少人不到而立之年就心已涼?作為一個將要步入社會的人,更加有感觸。有時候聽著他們“客套”的談話,只能尷尬地笑笑。發現自己平日私下裡很討厭的老師對自己就業有幫助,忽然變得殷勤起來。你問他這樣有必要嗎?他只是回答你一個讓你無法反駁的話:社會就是這樣,工作了這種情況會更多。每次我聽到這句話我就會很煩,你不是才畢業嗎?社會是什麼樣、現實是什麼樣你怎麼這麼肯定?說得好像自己歷經滄桑一樣。

讀《堂吉訶德》有感:後來每個人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說這些話我並沒有貶低他們的意思,只是感覺有點難受。曾經那些在深夜裡暢談理想的人消失的這麼快,短短几年,就變成了自己口中的現實。所以想起《堂吉訶德》,我想到的更多是自己和身邊的人:他們每個人曾經都有夢想,只是後來在現實中不得已放下了。以後還會想起,卻不會再拿起。堂吉訶德心中住了一個活生生的騎士,而後來的我們心中都住了一位死去的騎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