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八德”之後,國寶級相聲藝人都有誰?


“相聲八德”之後,國寶級相聲藝人都有誰?

說起中國的相聲界,論資排輩是非常講究的。相聲界的排輩兒是按照“有德壽寶文明”這幾個字來排的,“有”字輩就是相聲泰斗朱紹文的徒弟這一輩,比如貧有本、範有緣、富有根(桂禎)、徐有祿、王有道等等。“德”字輩就是赫赫有名的“相聲八德”那一輩,比如李德鍚、李德祥、張德泉、來德如、裕德隆、焦德海、劉德智、 高德明、高德光、高德亮、馬德祿、 周德山等等。到目前為止,所有的“德”字輩藝人都已經駕鶴西遊了,最後一位是在2010年去世的,還是一位女藝人,她的名字叫德淑珍。

德淑珍(1919——2010),滿族,北京市人。我國早期為數不多的女相聲藝人。因她是相聲名家馮昆志之子馮振聲的妻妹,1921年,她兩歲時隨同相聲名家馮昆志一家到東北黑龍江卜奎(今齊齊哈爾市)的龍江縣投親。約10歲時,她拜師馮昆志,成為沈春和再傳弟子,且成為第一位有師承的女相聲藝人。後來她參加了師父馮昆志組建的相聲私人班社,開始“撂地兒”演出。她多才多藝,不但表演相聲,且演唱京韻大鼓、時調小曲(後來發展成天津時調)等。

1931年,德淑珍又舉家到哈爾濱,在道外的江沿成立了“馮家相聲班”,先在蓆棚演出,後應邀出演於“東來軒”茶社。並跟隨師父及姐夫赴東北三省多個城市演出。建國後,加入哈爾濱市曲藝團,與姐夫馮振聲的兒子也是“相聲四大荃”之一的馮大荃合作。曾三次參加“抗美援朝慰問團”,赴朝鮮戰場為志願軍官兵演出,頗受好評,均受嘉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後,曾演出長篇西河大鼓。因其嗓音圓潤甜美,她極擅長柳活兒段子的表演,學唱京劇、曲藝等字正腔圓,韻味醇厚,表演“說功”段子也有特點,幽默風趣。她的代表曲目相聲有《學評戲》、《學大鼓》、《金剛腿兒》、《黃鶴樓》、《汾河灣》、《羊上樹》、《六口人》、《對春聯》等;西河大鼓有《薛家將》、《楊家將》等。

“德”字輩藝人在解放以後還健在的就不多了,能夠堅持到六七十年代的就更少了,到了八十年代除了德淑珍外,幾乎沒有別人了,而我們的德淑珍老太太,一直堅持到2010年才逝世,在這幾十年裡,只有她一個“德”字輩藝人在世,真可謂是國寶級的藝人。

說完了“德”字輩,再說說“壽”字輩。“壽”字輩藝人非常多,比如張壽臣、李壽增、富壽嚴、李壽清、高壽亭、尹壽山、寶壽華、葉壽亭、 焦壽海、李壽芳、趙壽舫、馬壽巖,還有知名度較高的馬三立、常連安、朱闊泉、郭榮起、趙靄如、馬四立等也都是“壽”字輩的。“壽”字輩藝人目前也只有一人還健在,可以說是碩果僅存的一位,也是一位女藝人,她的名字叫於佑福。

“相聲八德”之後,國寶級相聲藝人都有誰?


於佑福先生,1927年出生,天津相聲名家。出身相聲世家,其父於福壽、其兄於堃江、其姐於小福都是曲藝名家,後與馬三立先生的叔伯兄弟馬四立結為夫妻,在天津各地書場、茶社演出。於佑福先生四歲登臺,1931年起,同家人合作表演相聲,並曾和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合作。1937年起在天津河西謙德莊元合茶社同劉寶瑞先生等合作演出。1941起,同郭瑞林先生(郭榮起先生的父親)合作演出。1944年起,在天津南市東興市場、連興茶社和閻笑儒、回婉華等同臺,亦捧亦逗。1952年在天津相聲改進小組工作。1953年在天津和平曲藝雜技團任隊長兼演員,為王嘉琪先生捧哏,在勸業場、天外天、燕樂等戲院演出。1954年拜高德明先生為師。尤擅捧哏,代表作:《警民一家》、《打燈謎》、《什麼都要》等。

雖然傳說中相聲界裡有個傳統行規,女相聲藝人不入相聲族譜,但是畢竟時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再說現在就剩這麼一個“德”字輩了,也屬於國寶級了,理應重點保護才對。現在的各類相聲族譜裡,也都有於佑福的名字,這就是對她的認可。雖然現在武漢的薛永年、北京的沙廣森也自稱是“德”字輩,但是由於缺乏證據、口說無憑,因此沒有得到相聲界的認可。

“壽”字輩下面就是“寶”字輩了,也就是大師侯寶林這一輩兒,“寶”字輩現如今健在的有馬志明、張永熙、常寶霆、常寶華、常寶慶、常寶豐、楊寶璋、陳湧泉、謝天順、尹笑聲、田立禾、楊少華、馬敬伯、張善增、張立林這十幾位老藝術家。這些老藝術家們都年事已高,其中最年輕的常寶豐先生是1947年生人,也已經66歲了。

“相聲八德”之後,國寶級相聲藝人都有誰?


現在活躍在相聲舞臺上的演員,大部分都是“文”字輩和“明”字輩的,比如“文”字輩有師勝傑、蘇文茂、常貴田、牛群、侯耀華等,“明”字輩的有姜昆、馮鞏、趙炎、李金斗、郭德綱、李菁等,他們是現在相聲界裡的中堅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