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八德”之后,国宝级相声艺人都有谁?


“相声八德”之后,国宝级相声艺人都有谁?

说起中国的相声界,论资排辈是非常讲究的。相声界的排辈儿是按照“有德寿宝文明”这几个字来排的,“有”字辈就是相声泰斗朱绍文的徒弟这一辈,比如贫有本、范有缘、富有根(桂祯)、徐有禄、王有道等等。“德”字辈就是赫赫有名的“相声八德”那一辈,比如李德钖、李德祥、张德泉、来德如、裕德隆、焦德海、刘德智、 高德明、高德光、高德亮、马德禄、 周德山等等。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德”字辈艺人都已经驾鹤西游了,最后一位是在2010年去世的,还是一位女艺人,她的名字叫德淑珍。

德淑珍(1919——2010),满族,北京市人。我国早期为数不多的女相声艺人。因她是相声名家冯昆志之子冯振声的妻妹,1921年,她两岁时随同相声名家冯昆志一家到东北黑龙江卜奎(今齐齐哈尔市)的龙江县投亲。约10岁时,她拜师冯昆志,成为沈春和再传弟子,且成为第一位有师承的女相声艺人。后来她参加了师父冯昆志组建的相声私人班社,开始“撂地儿”演出。她多才多艺,不但表演相声,且演唱京韵大鼓、时调小曲(后来发展成天津时调)等。

1931年,德淑珍又举家到哈尔滨,在道外的江沿成立了“冯家相声班”,先在席棚演出,后应邀出演于“东来轩”茶社。并跟随师父及姐夫赴东北三省多个城市演出。建国后,加入哈尔滨市曲艺团,与姐夫冯振声的儿子也是“相声四大荃”之一的冯大荃合作。曾三次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赴朝鲜战场为志愿军官兵演出,颇受好评,均受嘉奖。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曾演出长篇西河大鼓。因其嗓音圆润甜美,她极擅长柳活儿段子的表演,学唱京剧、曲艺等字正腔圆,韵味醇厚,表演“说功”段子也有特点,幽默风趣。她的代表曲目相声有《学评戏》、《学大鼓》、《金刚腿儿》、《黄鹤楼》、《汾河湾》、《羊上树》、《六口人》、《对春联》等;西河大鼓有《薛家将》、《杨家将》等。

“德”字辈艺人在解放以后还健在的就不多了,能够坚持到六七十年代的就更少了,到了八十年代除了德淑珍外,几乎没有别人了,而我们的德淑珍老太太,一直坚持到2010年才逝世,在这几十年里,只有她一个“德”字辈艺人在世,真可谓是国宝级的艺人。

说完了“德”字辈,再说说“寿”字辈。“寿”字辈艺人非常多,比如张寿臣、李寿增、富寿严、李寿清、高寿亭、尹寿山、宝寿华、叶寿亭、 焦寿海、李寿芳、赵寿舫、马寿岩,还有知名度较高的马三立、常连安、朱阔泉、郭荣起、赵霭如、马四立等也都是“寿”字辈的。“寿”字辈艺人目前也只有一人还健在,可以说是硕果仅存的一位,也是一位女艺人,她的名字叫于佑福。

“相声八德”之后,国宝级相声艺人都有谁?


于佑福先生,1927年出生,天津相声名家。出身相声世家,其父于福寿、其兄于堃江、其姐于小福都是曲艺名家,后与马三立先生的叔伯兄弟马四立结为夫妻,在天津各地书场、茶社演出。于佑福先生四岁登台,1931年起,同家人合作表演相声,并曾和相声泰斗马三立先生合作。1937年起在天津河西谦德庄元合茶社同刘宝瑞先生等合作演出。1941起,同郭瑞林先生(郭荣起先生的父亲)合作演出。1944年起,在天津南市东兴市场、连兴茶社和阎笑儒、回婉华等同台,亦捧亦逗。1952年在天津相声改进小组工作。1953年在天津和平曲艺杂技团任队长兼演员,为王嘉琪先生捧哏,在劝业场、天外天、燕乐等戏院演出。1954年拜高德明先生为师。尤擅捧哏,代表作:《警民一家》、《打灯谜》、《什么都要》等。

虽然传说中相声界里有个传统行规,女相声艺人不入相声族谱,但是毕竟时代不同了,男女平等了,再说现在就剩这么一个“德”字辈了,也属于国宝级了,理应重点保护才对。现在的各类相声族谱里,也都有于佑福的名字,这就是对她的认可。虽然现在武汉的薛永年、北京的沙广森也自称是“德”字辈,但是由于缺乏证据、口说无凭,因此没有得到相声界的认可。

“寿”字辈下面就是“宝”字辈了,也就是大师侯宝林这一辈儿,“宝”字辈现如今健在的有马志明、张永熙、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杨宝璋、陈涌泉、谢天顺、尹笑声、田立禾、杨少华、马敬伯、张善增、张立林这十几位老艺术家。这些老艺术家们都年事已高,其中最年轻的常宝丰先生是1947年生人,也已经66岁了。

“相声八德”之后,国宝级相声艺人都有谁?


现在活跃在相声舞台上的演员,大部分都是“文”字辈和“明”字辈的,比如“文”字辈有师胜杰、苏文茂、常贵田、牛群、侯耀华等,“明”字辈的有姜昆、冯巩、赵炎、李金斗、郭德纲、李菁等,他们是现在相声界里的中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