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堅逃過三劫,建立大隋,終成偉大帝王

隋文帝楊堅是隋朝的開國皇帝 ,儘管隋朝(公元581-619年)只有39年的統治時間,可以說在中國封建歷史長河中只是“白駒過隙“,但是他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以來中國長達300年的分裂局面,為後來唐宋漢文化發展奠定了基礎,為中國成為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建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在美國學者邁克爾·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在外國人眼中,隋文帝是最偉大的中國皇帝。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堅逃過三劫,建立大隋,終成偉大帝王

隋文帝塑像


楊堅在建立大隋的過程中是萬幸的,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也就是說他在建立隋朝的過程中沒有經歷強烈的戰爭和衝突,但他也並非一帆風順,用自己的智慧和影響成功逃過三次劫難,最終建立大隋。

大夫來和說楊堅還是可信的,如果讓他去攻打陳國,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因此逃過第一劫

楊堅的父親楊忠跟隨北周太祖宇文泰起義,因功勳卓著,被賜姓普六茹氏,官至隨國公。楊堅在其父死後子承父爵。齊王宇文憲曾對北周武帝宇文邑說:普六茹堅(即楊堅)相貌不同常人,臣每次見到他,都不覺失態,恐怕將來是不甘於人下的人物,不如趁早除掉他。

宇文邑對是否除掉楊堅猶豫不決,便徵求大夫來和的意見。來和也認為楊堅不凡,但又想給自己留條後路,於是對武帝說:楊堅還是很忠心的,而且很有才能,如果讓他領兵去攻打陳國,就沒有攻不下的城池。於是,武帝採納了來和的意見,楊堅逃過第一劫。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堅逃過三劫,建立大隋,終成偉大帝王

隋文帝楊堅泰陵


星象家趙昭與楊堅很好,又助楊堅逃過第二劫

宇文邑雖然聽信大夫來和的話,暫時放過楊堅。但內心還是放心不下,便偷偷找來算卦的星象師趙昭為楊堅相面。然而他無論如何想不到的是,趙昭與楊堅是“閨蜜”,兩人私交很好,趙昭對宇文邑說:楊堅看面相將來最多也就是大將軍而已,不可能有更大的出息。於是楊堅逃過第二劫。

通過老同學鄭譯向皇帝提出削藩之計,以退為進,離開政治漩渦,靜待時機,逃過第三劫

儘管通過了宇文邑的兩輪“測驗”,但內史王軌依然不放心。他對宇文邑說:楊堅貌有反相。可是宇文邑已對星象家趙昭的話身心不疑。不耐煩地說:楊堅是天命所定,能有什麼辦法啊?

宇文邑死後,宇文贊繼位。楊堅的長女樂平公主被納為后妃,楊堅官升大司馬。宇文贊疑心更重,對毫不隱瞞的對樂平公主說,我早晚要殺光你們全家。之後,宇文贊吩咐埋伏衛士,只要楊堅在宮裡露出一點傲慢,你們便可以直接殺掉他。當他把楊堅誘騙到皇宮討論政事,楊堅心知險境,不論宇文贊如何刁難,楊堅都淡定自若,不讓宇文贊有任何把柄。

之後,楊堅為徹底脫身,通過老同學、內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贊提出削藩大計,這正合宇文贊心意,當即命令楊堅去揚州做總管,這樣皇帝和楊堅都放心了,楊堅得以遠離政治中心,巧妙的逃過了第三劫。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堅逃過三劫,建立大隋,終成偉大帝王

京杭大運河——歷經千年,光芒依舊


三辭帝位,終成大隋

宇文贊見到楊堅已遠離京城,對自己構不成太大威脅。便貪圖享受。索性把帝位禪讓給兒子靜帝。宇文贊死後,年僅7歲的周靜帝即位,實權掌握在皇太后(即樂平公主,楊堅長女)之手,楊堅官至丞相,從此把持朝政。公元581年二月,靜帝迫於無奈,宣佈禪位,楊堅假意推遲三次,終登帝位,國號大隋,改元開皇。

開皇七年,楊堅滅後梁;開皇九年,楊堅滅掉了南北朝最後一個割據政權陳朝,統一了中國,同年琉球群島(今日本、臺灣一帶)歸化隋朝,突厥可汗納貢稱臣,四夷皆服。

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楊堅逃過三劫,建立大隋,終成偉大帝王

隋文帝楊堅不僅完成中國300年分裂後的統一,還首次實行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開挖漕渠,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為一體,成為京杭大運河的開端;建立大興城,成為以後中國乃至日本、朝鮮都市建設的樣板;建立科舉制度,對後世選拔人才產生深遠影響。

總之,隋朝儘管曇花一現,這是與長期分裂局面造成的思想混亂是分不開的,但是隋文帝的偉大貢獻堪於千古一帝秦始皇媲美,甚至其功績超過唐宗宋祖。正如國外史學界所評論的:楊堅是中國最偉大的帝王。也對以後的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