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會議室

嵩山天蚨園位於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佔地60餘畝,黛瓦白牆,茂林修竹,古樸秀麗,環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非常適合研學旅行、企業培訓、旅遊接待、團體聚會、禪修辟穀、書畫寫生、丹道修真、道醫養生等活動。歷史上 、 、 、 、 等均在此隱居耕讀,號稱天蚨園五友。天蚨園是嵩山的“隆中”,座標對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壇、戰國鬼谷子道場、隋唐文中子龍門等。蚨子學堂是以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稷下學宮”概念建立的一個國學講堂,追慕春秋古風,學習吸收春秋戰國“士”的精神,蚨子學堂所教乃大人之學,定位為實學。追求真才實學,修煉雄才大略。不袖手空談心性,也不沉迷逐物異化。憑盛德立命,以大業安身。

今天講講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西門豹

西門豹(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安邑人(今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安邑一帶)。是魏文侯時期的一個將領,曾經跟隨樂羊參加滅中山國之戰。後來在翟璜的推薦下,出任鄴城縣令(實際的郡守),西門豹是一個有超級能力的縣令,把鄴城治理的相當好,成為著名的政治家、水利家和軍事家。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像

位於河內的鄴城(今河南省安陽市區北18公里處)常年遭受旱澇災害,人煙稀少,田地荒蕪。但是,鄴城處於趙國的邯鄲與韓國的上黨之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魏文侯一直想找一個能力出眾的人去治理鄴城。《史記》載於魏文侯二十五年(公元前400年)。有說魏文侯三年(公元前422年),大夫翟璜舉薦西門豹任鄴。在西門豹上任之前,與文侯有一段對話,文侯對西門豹說,放心去吧,好好治理鄴城,你一定會功成名就的。西門豹說:“請問成功、成名也有方法嗎?”文侯說:“有方法:對鄉邑中的老年人,就先讓他們承辦訴訟之事;入境的人,就聘請德才兼備的尊他們為老師;對那些喜好掩蓋別人優點、宣揚別人缺點的人,要根據事實進行考察。事物總是似是而非的;莠草的幼苗象禾苗,黧牛的毛色象老虎,白骨好似象牙,武夫好似玉石。這些都是所謂似是而非的事物啊!”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魏文侯像

西門豹初到鄴城 (今河南安陽北一帶)時,看到這裡人煙稀少,田地荒蕪蕭條,一片冷清,百業待興,於是立志改善現狀。後來趁河伯娶妻的機會,懲治了地方惡霸勢力,隨後頒佈律令,禁止巫風。教育了廣大的百姓。原先出走人家也回到了自己的家園。同時,他又親自率人勘測水源,發動百姓在漳河周圍挖掘了12渠,使大片田地成為旱澇保收的良田。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還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很快就使鄴城民富兵強,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東北重鎮。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像

西門豹的之所以很出名,也主要在於他對鄴城的治理上,其中最為重要的有三件事:一是妥善解決河伯娶妻事件;二是開挖興修十二道溝渠,灌溉農田;再一個就是帶領鄴城的官兵攻伐燕國,取得大片領土。也正因為如此,才被司馬遷收入《史記·滑稽列傳》之中,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理鄴城

一、河伯娶妻

正是有了跟魏文侯的一番對話,西門豹一到鄴地,第一件事就是訪問民間疾苦,當地的長老告訴他,就是因為給河伯娶妻,才導致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困苦。細問之下,長老們說:“鄴縣的三老、廷掾每年都要向老百姓徵收賦稅搜刮錢財,收取的這筆錢有幾百萬,他們只用其中的二三十萬為河伯娶媳婦,而和祝巫一同分那剩餘的錢。到了為河伯娶媳婦的時候,女巫行巡查看到小戶人家的漂亮女子,便說‘這女子合適作河伯的媳婦’。馬上下聘禮娶去。給她洗澡洗頭,給她做新的絲綢花衣,讓她獨自居住並齋戒;併為此在河邊上給她做好供閒居齋戒用的房子,張掛起赤黃色和大紅色的綢帳,這個女子就住在那裡面,給她備辦牛肉酒食。這樣經過十幾天,大家又一起裝飾點綴好那個像嫁女兒一樣的床鋪枕蓆,讓這個女子坐在上面,然後使它浮到河中。起初在水面上漂浮著,漂了幾十裡便沉沒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擔心大巫祝替河伯娶她們去,因此大多帶著自己的女兒遠遠地逃跑。也因為這個緣故,城裡越來越空蕩無人,以致更加貧困,這種情況從開始以來已經很長久了。老百姓中間流傳的俗語有‘假如不給河伯娶媳婦,就會大水氾濫,把那些老百姓都淹死’的說法。”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除迷信

西門豹可是個講科學,不迷信的人,聽到這他就已經把事情的原委猜個八九不離十,肯定是三老、廷掾和巫師三人狼狽為奸,相互勾結,藉著河伯娶妻的名義,榨取百姓的錢財,使得老百姓痛苦不堪。怎麼辦呢?如果直接派人把這三個人抓起來殺了,雖然簡單,卻不能破除當地人對“河伯娶妻”的迷信。於是他就順水行舟,準備在下次河伯娶妻的時候演一出好戲,讓大家看明白這是那個人的醜惡嘴臉,然後再一網打盡。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理鄴城

等到河伯娶妻的日子來臨,西門豹也把自己好好打扮一番,穿上只有在盛會時才穿的衣服,以示鄭重。這一天,西門豹到河邊與長老相會。三老、官員、有錢有勢的人、地方上的父老也都會集在此,看熱鬧來的老百姓也有二三千人。那個女巫是個老婆子,已經七十歲。跟著來的女弟子有十來個人,都身穿絲綢的單衣,站在老巫婆的後面。西門豹說:“叫河伯的媳婦過來,我看看她長得漂亮不漂亮。”人們馬上扶著這個女子出了帷帳,走到西門豹面前。西門豹看了看這個女子,回頭對三老、巫祝、父老們說:“這個女子不夠漂亮,麻煩大巫婆為我到河裡去稟報河伯,我們需要重新找過一個漂亮的女子,遲幾天送她去。”立即派差役們一齊抱起大巫婆,把她拋到河中。過了一會兒,說:“巫婆為什麼去這麼久?叫她弟子去催催她!”又把她的一個弟子拋到河中。又過了一會兒,說:“這個弟子為什麼也這麼久?再派一個人去催催她們!”又拋一個弟子到河中。總共拋了三個弟子。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河伯娶妻

西門豹說:“巫婆、弟子,這些都是女人,不能把事情稟報清楚。請三老替我去說明情況。”又把三老拋到河中。西門豹插著簪筆,彎著腰,恭恭敬敬,面對著河站著等了很久。長老、廷掾等在旁邊看著的都驚慌害怕。西門豹說:“巫婆、三老都不回來,怎麼辦?”想再派一個廷掾或者豪長到河裡去催他們。這些人都嚇得在地上叩頭,而且把頭都叩破了,額頭上的血流了一地,臉色像死灰一樣。最終,廷掾說出了真相,正是他們三人合夥設計出“河伯娶妻”的騙局,搜刮民脂民膏,鬧得家家妻離子散,民不聊生。西門豹命令把廷掾及一干人犯統統抓起來坐牢。從此,鄴城再也無人提起為河伯娶媳婦的事了,曾經逃離故鄉的百姓也紛紛迴歸家園。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理鄴城

二、興修水利,開挖12道渠

河伯娶妻的鬧劇收場了,百姓的苦日子還是沒有解決啊!西門豹就帶人考察了鄴地地形和河流分佈情況,然後,徵發老百姓開挖了十二條渠道,把漳水引來灌溉農田,田地都得到灌溉。 在那時,老百姓開渠稍微感到有些厭煩勞累,就不大願意。西門豹說:“老百姓可以和他們共同為成功而快樂,不可以和他們一起考慮事情的開始。現在父老子弟雖然擔心因我而受害受苦,但期望百年以後父老子孫會想起我今天說過的話。”直到現在鄴縣都能得到水的便利,老百姓因此而家給戶足,生活富裕。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理鄴城

第一渠首在鄴西18裡,相延12裡,內有攔河低溢流堰12道,各堰都在上游右岸開引水口,設引水閘,共成12條渠道。灌區不到10萬畝。漳水渾濁多泥沙,可以落淤肥田,提高產量,鄴地因而富庶起來。東漢末年曹操以鄴為根據地,按原形式整修,二堰稱為十二 ,改名天井堰。東魏天平二年(535年)改建為天平渠,併成單一渠首,灌區擴大,後亦稱萬金渠。渠首在今安陽市北40餘里,漳河南岸。隋唐以後這一帶形成以漳水、洹水(今安陽河)為源的灌區。唐代復修天平渠,並開分支,灌田十萬畝以上。清代、民國還有時修復利用。1959年動工在漳河上修建嶽城水庫。兩岸分引庫水,灌田數百萬畝,代替了古灌渠。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水

三、西門豹罷官

西門豹擔任鄴地的縣令時,為官十分清廉,嫉惡如仇,深得民心,但是他沒有去巴結討好魏文侯身邊的親信,所以這幫人對西門豹一直懷恨在心,於是就互相勾結起來,在魏文侯面前說了很多西門豹的壞話。

年底,西門豹在向魏文侯做報告的時候,原本政績突出的他應該受到嘉獎,結果卻被收去了官印,罷了他的官職。西門豹知道自己被罷官的原因,於是就向魏文侯請求在幹一年,如果這一次再幹不好就甘願受死。魏文侯答應了西門豹的請求,將官印還給了他。

接下去的一年中,西門豹疏於實事,極力討好魏文侯的親信。等到他去述職,雖然政績不突出,但是卻受到了魏文侯的稱讚。這時,西門豹說:“去年我有政績您卻收了我的官印,今年我只是親信了您的左右,但是功勞不如過去,你卻對我讚賞有加。這種賞罰不分的官我不想做了。”說完,就把官印還給魏文侯。魏文侯這才醒悟過來,急忙對西門豹表示歉意。西門豹罷官的事情告訴世人:正直的人,如果遇到昏庸的統治者,就會受到壓迫,以致於造成是非不分、人妖顛倒的現象。想要做個賢明的統治者,只有親君子遠小人,才能減少賞罰不分的失誤,才能更有效地治理國家,做一個萬人愛戴的賢君。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辭官

四、興師伐燕

西門豹非常清楚地知道糧食和兵力對一個地方很重要,所以,在鄴城開始繁榮時,他並沒有沾沾自喜,而是實行“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的政策,這個政策讓鄴城的軍事實力大大增加,別的地方都不敢侵犯鄴城。鄴城也很快成為戰國時期魏國的重要陣地。西門豹的故事並不是子虛烏有的,它是真實地存在的歷史事件。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鄴縣

西門豹到使鄴縣逐漸富裕興盛起來。但魏文侯卻常聽到一些官吏告發西門豹的意見,說鄴縣官倉無存糧,錢庫無金銀,部隊缺少裝備,西門豹把鄴縣治得一塌糊塗。魏文侯到鄴縣視察時,就一些官吏告發西門豹的問題責問西門豹,並說若西門豹回答不出理由,就要治他的罪。西門豹說:“王者使人民富裕,霸者使軍隊強盛,亡國之君使國庫充盈。鄴縣官倉無糧,因為糧食積儲在人民手中;金庫無銀,因為銀錢都在人民衣兜裡;武庫無兵器,因為鄴縣人人皆兵,武器都在人民手中。大王若不信,讓我上樓敲敲鼓,看看鄴縣錢糧兵器如何?”西門豹上樓,第一陣鼓聲之後,鄴縣百姓披盔帶甲,手執兵器,迅速集合到樓下;第二陣鼓聲之後,另一批百姓用車裝著糧草集合到樓下。

魏文侯知道了西門豹的政績,龍顏大悅,請西門豹停止演習,西門豹不同意說:“民可信不可欺。好不容易與他們建立了信約,今天既然把他們集合起來了,如果隨意解散,老百姓就會有被受騙之辱。燕王經常侵我疆土,掠奪我百姓,大王不如讓我帶他們去攻打燕國。”魏文侯聽後點頭稱是,於是西門豹發兵攻燕,收回了許多失地。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臨漳西門豹公園雕塑

四、西門豹之死

西門豹這樣一位對魏國有巨大貢獻的人物,卻仍然遭到國君的殺害。原因是他在興辦十二渠時,徵用了大量的民工,加重了百姓的負擔,引起了一些怨言。當地的鄉官豪紳乘機大進讒言,千方百計陷害他。魏文侯輕信讒言,西門豹用事實說服了他,免了要害之罪。但當魏文侯的兒子武侯繼位後,西門豹卻仍慘遭殺害,含冤死去。沒想到一生清廉,為官的西門豹卻死在了糊塗的君王手上,簡直讓人惋惜不已。西門豹雖然被殺害了,但他的故事,千百年來仍為人們津津樂道。他親手主持興辦的引漳十二渠,經勞動人民的不斷整治,灌溉效益一直延續到唐代至德年間,有一千多年。西門豹死後,鄴地百姓在他治水的地方興建了西門豹大夫廟和投巫池。宋、明、清三朝還為他樹立了碑碣。直到現在,河北臨漳地區還有一條渠,叫西門子渠。它也是一個紀念碑,記載著兩千四百多年前這位無神論者的治鄴功績和人民群眾對他的崇敬與感念。太史公司馬遷曾對西門豹有高度評價,他在《史記》中說:“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澤流後世,無絕已時,可謂非賢大夫哉!”後來也有人曾作詩頌揚西門豹:“河伯何曾見娶妻,愚民無知被巫欺,一從賢令除疑網,女子安眠不受虧。”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古鄴城令像

五、古代官吏“三不欺”的“為吏之道”

《史記·滑稽列傳》,載:“傳曰:‘子產治鄭,民不能欺;子賤治單父,民不忍欺;西門豹治鄴,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誰最賢哉?辨治者當能別之。”唐代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對此作了進一步闡釋:“循吏傳記子產相鄭,仁而且明,故人不能欺之也。子賤為政清淨,唯彈琴,三年不下堂而化,是人見思,故不忍欺之。豹以威化御俗,故人不敢欺。”

子產相鄭的故事在《史記·循吏列傳》等多個文獻中都有所記載。子產,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子產先後輔佐過鄭簡公、鄭定公兩位國君,長達20餘年。子產治理鄭國時,明察秋毫,親力親為。他整頓田制、作丘賦、鑄刑書、改革用人制度等,勵精圖治,贏得百姓愛戴。子產去世時,百姓痛哭:“子產去我死乎!民將安歸?”

子賤治理單父的故事出現在《呂氏春秋》和《說苑》等多部文獻中。子賤,春秋末期魯國人,為孔子的學生。曾被魯國國君任命為單父宰。《呂氏春秋》中記載:“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子賤治理單父,為政清淨,善於用人,從而贏得了“鳴琴而治”的美名。同樣治理過單父的孔子學生巫馬期問子賤,何以做到“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子賤回答:“我之謂任人,子之謂任力。任力者故勞,任人者故逸”。

西門豹治鄴的故事在《史記·滑稽列傳》中有詳細的敘述。西門豹,戰國時期魏國人,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他任鄴縣縣令前,魏文侯找他談話,告誡他“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的從政方法。西門豹就任後,遵循國君教導,首先開展了調查研究工作,瞭解到鄴地最大的問題是給河伯娶婦這一陋俗。他進而實行嚴格的法律,將散佈謠言的巫婆扔進河中以儆效尤,之後又興修水利,治理了鄴地的水患。

子產、子賤、西門豹治理不同的地方採取的方法也不同。子產明察秋毫,百姓不能欺騙他;子賤清靜無為,百姓不忍欺騙他;西門豹嚴刑酷法,百姓不敢欺騙他。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治鄴

六、西門豹祠

現存於安陽縣安豐鄉北豐村的西門豹祠,又稱大夫祠。據明朝《河南總志》記載是北齊天寶年間建造。但後來考證則始建於東漢年間,北齊只不過為其進行了修葺而已。魏文帝(曹丕)《述徵賦》曰:“羨西門(豹)之嘉跡,忽遙睇其靈宇。”而據《水經注》記載:“漳水又東北徑(經)西門豹祠前。祠東側有碑,隱起為字;祠堂東頭石柱勒銘曰:‘趙建武中所修也。’”這裡要說明的是,“趙”當是十六國時代的後趙,“建武”則是石虎當後趙皇帝時的年號,時間是公元335——348年。魏文帝曹丕在位七年,時間則是公元220——226年。《述徵賦》寫作年代不詳,但可斷定寫於他在位期間。後趙石虎時代,距《水經注》作者酈道元的北魏非常近,可他卻說西門豹的祠碑“隱起為字”,可見刻立時間已久,應在曹魏時期或它以前.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西門豹廟碑

北宋嘉祐二年(1057),當時的鄴縣令馬益,在把西門大夫神像的帝王袍服冠冕,改為古縣令裝束的同時,又將“豹神廟”改稱為“西門大夫祠”。該祠於1924年毀於戰火,現僅存幾通舊碑。令人抱憾的是,大部分石碑字跡漫漶,年代已難以辨認。由於年久失修,西門豹祠只剩一壁殘垣。這些碑刻中,最為著名的當推《西門豹祠堂碑》。該碑全稱《清河王高嶽造西門豹祠堂碑》,北齊天保五年(554)立,高2.27米,寬1.63米,口光族撰,姚元標書,江希遵篆額,潘顯珍刊石。碑陽隸書29行,每行44字;碑陰正書6列,每列計33字。額篆書陽文“西門君之碑頌”2行6字。書法方整茂麗,寬博勁挺。清楊守敬《平碑記》曾評價道:“書法變古勁為豐腴,波磔亦不用折刀頭之法,竟與正書相去不遠。北齊一代分書多如此類,雖不及元魏之峭拔,亦無寒儉之氣。

刻於北宋嘉祐二年(1057)七月的《西門大夫廟記碑》,為馬益之兄馬常撰文,馬益等人共立,無書丹人姓名。該碑通高1.73米,寬0.90米,厚0.18米,額篆書“西門大夫廟記”6字。碑文楷書,22行,滿行34字。碑文除頌揚了戰國時魏國鄴縣令西門豹破除迷信,革除為“河伯娶婦”的惡習,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的政績外,對馬益改西門豹塑像的裝飾和西門豹祠稱號的做法也進行了肯定。是一通很有史料價值的碑刻。眼下的西門大夫祠遺址上,除以上兩通碑外,還有明弘治七年(1494)立的《重修魏鄴令二公廟記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立的《重修鄴二大夫祠記碑》及一通地界碑。這些碑刻都十分珍貴。


附:《西門豹》連環畫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天蚨園之西門豹——中國寓兵於農、藏糧於民、破除封建迷信第一人

擴展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