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近日,首批4+7中选企业陆续公布了2019年财报。从财报中可以发现,药企收益呈两极化趋势。有的业绩实现了暴涨,如京新药业受益于集采扩面,在2019年上半年“4+7”品种左乙拉西坦片销售就增长了253%;有一些企业却由于药价下降等因素,出现营收、利润下降。如中国生物制药,2019半年报中恩替卡韦分散片销售额同比下降7.83%。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分化,药企如何自救?
实际上,随着4+7带量采购的深入执行,大多数药企的利润都逐渐缩水。因此,药企都在寻找新的分销渠道来弥补被带量采购挤出的药品利润。

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主要从以下3个方向发力——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01

布局医药零售市场

我国当前城市公立医院为医药销售大阵地,2018年占据市场51.6%的销售份额。但其它渠道如果能覆盖到,就能实现很好地增量。这对于在4+7带量采购中增量不增利的企业来说,成为平衡收益的好方向。

据了解,目前信立泰、正大天晴等众多知名药企都在考虑铺设零售渠道,包括覆盖单体药店、DTP药房、互联网医院等。其中“互联网+医疗”领域是药企发力的重点。如去年10月20日,百济神州、康恩贝、哈药集团、齐鲁制药、正大天晴、歌礼生物等就与腾讯微医合作,共同建立了对慢性病患者“线上+线下、医药保互通”的数字慢病防治体系。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02

向国际市场迈进

近年来,除带量采购外,随着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医药格局开始转变。为了获得更多利润,越来越多国内药企将目光瞄准了海外市场,开始加速布局国际化之路。

例如,天药股份近期就公告表示,公司向美国FDA申报的塞来昔布胶囊的新药简略申请(美国仿制药申请)已获得批准。这意味着该药品在美国市场已具备销售资格,对天药股份拓展海外制剂市场、提升公司业绩有积极意义。
石药集团在拓展海外市场上的表现也十分亮眼,不止实现了出海,还将海外先进技术和资源引进国内,结合本土市场的应用,再寻求海外市场的扩张。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2月20日,其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玄宁”成功拿到了全球销售许可证,进一步增强了石药的海外竞争力。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03

调整产线和产品线组合

对于药企来说,创新是行业大势所趋。药企需要切实的按照自身实力与详细规划,进行产线和产品线组合创新以及转型。目前,部分国内药企已经开始积极调整公司产品布局、丰富产品线,以适应政策和市场变化。
例如,行业龙头恒瑞医药一直在加大创新药研发力度,当前至少已有5个创新药获批,还有几十个创新药在研,并且在积极引进新的药物拓宽产品线。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研发新药还是做新的药品组合,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资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药企需要做好打长期战的准备。


看行业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根据市场环境及行业的不断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并不断地突破和创新,将是每个药企都要面对和思考的挑战。未来能够在市场变化中抓住机遇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胜利者。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线上拜访和培训、数字化营销推广,远程传递学术信息,满足客户需求。疫情当下,更是药企管理市场、医药代表实现价值的新路子。

“易学术”云推广平台

线上学术推广解决方案

足不出户云推广

有效提升学术推广的效率和效果


4+7后中标企业收益呈两极化,药企该如何自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