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能源基金會會長鄒驥:原油價格波動不影響新能源轉型長期走勢

今年以來,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不斷蔓延和全球原油價格戰的雙重影響,國際原油價格出現了大幅的下挫,累計跌幅已經超過70%。

隨著油價不斷下挫,隨之而來的就是對新能源後續投資的質疑:在經濟下滑和油價低迷的背景下,新能源行業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實際上,全球能源向低碳發展的轉型,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能源基金會會長鄒驥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可再生能源在歐洲、美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比例大幅上升,成本不斷下降,但油氣價格下降的確對新能源有一些抑制作用。”

但他也向記者坦承,目前對於總體能源需求來說,新冠疫情的打擊是更為重要的因素,這一打擊既影響了油氣能源的需求,也同樣影響了新能源、電力這樣的能源需求,而這些負面影響的持續時間有多長,取決於疫情將來的變化。

专访能源基金会会长邹骥:原油价格波动不影响新能源转型长期走势

鄒驥

能源寬鬆時代

總體來說,因疫情影響的經濟下降,將會傳導至能源方面,引起能源的同步下降,而在這樣一個市場上,總體會保持一個相對寬鬆的狀態——能源的總供給超過能源的總需求。

“這樣相對寬鬆的市場狀態,可能會保持一段時間。”鄒驥說,“可能要持續一年,甚至是兩年的時間,實際上這對於能源結構的調整來說,提供了一個絕佳的歷史機遇。”

他認為,在能源處於供給需求緊張的狀態時,沒有機會去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因為煤炭、油氣等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為了應對需求的增長需要時刻保持開啟,這個時候做出改革的調整相對困難。

但在供需寬鬆的階段,可以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力度等方式,化危為機,大力推動能源結構的轉型和調整。“在電力領域,長期有這樣一種觀點,那就是逆週期的投資。”鄒驥說,“在下行週期進行投資,為了下一個繁榮的增長週期進行準備,需要在目前進行投資的加速。”

此外,在目前的形勢下,可以加快可再生能源和相應的電網,特別是直流電網的投資的力度,目前市場熱議的“新基礎設施投資”就在這一範圍。在新基建中,相應加大和可再生能源配套的這種電網的建設,比如分佈式的、微網、園區級的、社區級的,這種星羅棋佈的加大這方面的力度,處在一個機會窗口。

需要戰略定力

鄒驥向記者坦承,在這樣一段時間內,對於新能源的發展來說,難免會有一些干擾的聲音。

“在當前狀態下,有些人可能認為長遠一點的事,一些方向性、前瞻性、需要戰略定力的事情就可以邊緣化,以至於把短期的行為長期化。”鄒驥說,“這個可能會帶來一些連鎖反應和一些不良的影響。”

也是因此,他認為原來該執行的可再生能源、非化石能源和節能減排的計劃,不應該以給抗下行讓路為名被停滯。“我們需要警惕這樣的傾向,”他說。

好在,從政策層面,新能源的發展之路並未因疫情而受到拖累。

4月10日,醞釀已久的能源法正加快落地,國家能源局就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徵求意見稿)》,再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主要涉及:推動能源清潔低碳發展,提高能源供應能力,健全能源普遍服務機制,全面推進能源市場化等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徵求意見稿首次明確,國家將可再生能源列為能源發展的優先領域,這對於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無疑是重大利好。

徵求意見稿指出,支持優先開發可再生能源,制定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總量目標以及一次能源消費中可再生能源比重目標,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年度計劃的約束性指標,並分解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國務院能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監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實施情況,並進行年度考核。

同時,國家建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制度,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社會用電量中消納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最低比重指標。供電、售電企業以及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電力用戶應當完成所在區域最低比重指標。國家實行可再生能源發電優先上網和依照規劃的發電保障性收購制度。電網企業應當加強電網建設,擴大可再生能源配置範圍。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