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專訪:中國吸引投資的能力不會受疫情制約

新華社巴黎2月29日電 專訪:中國吸引投資的能力不會受疫情制約——訪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

新華社記者陳晨 唐霽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貿易及其供應鏈產生了直接影響,但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將迎來複蘇。從長遠來看,中國吸引投資的能力不會受到疫情制約。”國際商會秘書長約翰·丹頓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

受疫情影響,中國部分企業暫時關閉,局部地區交通運輸臨時受阻。對此,丹頓表示,為防控疫情,這些措施顯然必要。

丹頓說,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隨著貿易和正常經濟活動的恢復,中國和全球經濟得到強勁復甦。“所以,我們有理由深信,一旦當前疫情結束,全球經濟也將隨之復甦。我們注意到,與當時情況有所不同的是,現在,中國作為全球價值鏈中的關鍵合作伙伴,已經更加融入全球經濟。”

丹頓認為,中國一直致力於投資技術和可持續發展,這有利於未來經濟發展。

近年來,中國在綠色技術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大力投入令人鼓舞。丹頓說,“當疫情得到控制時,中國經濟活動將穩步恢復,投資者將可以在這些領域以及其他更多領域尋找商機”。

丹頓說:“當前疫情並沒有削弱國際商會與中國的銀行業等開展合作的信心,我們讚賞中國政府為防止新冠病毒傳播和治療患者所做的努力。同時,我們也呼籲全球科學界和企業採取堅定、積極的行動支持中國。”

他表示,作為一個全球性的經濟聯合會,國際商會正在尋求有效方法,充分利用國際商會全球網絡,盡力為尋求減輕疫情影響的各方提供協助,國際商會願與中國一起應對疫情挑戰。

丹頓日前向各國國際商會發表公開信說,全球工商界正在採取行動,支持中國政府和人民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做出的努力,國際商會對中國以及其他面臨疫情挑戰的國家和地區的工商界給予支持。

國際商會成立於1919年,總部設在巴黎,目前已在全球設立了90多個國家和地區委員會,其主要職能包括制定國際商事規則、解決貿易爭議和提出政策建議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