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疫情下市場重拾信心亟需合作協調

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東亞研究院李遠教授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採訪時說,新冠肺炎疫情已影響到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只有加強國際合作和地區協調,才能讓市場重拾信心。

歐美股市近期跌幅歷史罕見。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日前表示,德國股市過去幾周已損失四成,金融市場的“劇烈變化”反映出德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度不確定性。

李遠認為,這是市場對歐美前期應對措施不夠積極的“用腳投票”,也是投資者避險行為的表現。

他表示,股市短期的劇烈波動往往伴有過度反應,這和系統性風險不同。本次疫情是國際金融市場的一隻“黑天鵝”,是外部風險。當造成恐慌的因素消除後,市場往往會很快回歸理性。

談及美股在短時間內出現史無前例的四度熔斷,李遠表示,熔斷機制推出的目的就是為了給市場一些冷靜時間,防範非理性的恐慌拋盤引發系統性風險。但接連熔斷說明目前市場極度恐慌,如果任其發展,可能引發更大的系統性風險。

他認為,雖然歐美各國政府都已推出經濟刺激措施,比如美聯儲的降息和德國政府給企業的無上限貸款等,但這些不足以阻止市場短期下跌的趨勢。“如果歐美各國政府能從現在開始加強國際合作和地區協調,採取更加積極的疫情防控措施,相信可以讓市場重新找到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