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你认为成功是天赋还是努力,或二者都有?一个满足现状,恐惧失败的人,如何做出改变?在这本书里,能找到答案。


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不知何时,口中习惯性的出现“差不多是个废材了”的自嘲,三胖就曾认为自身发展前景迷茫,没有目标,又受困于自身无能,既然成功无望,干脆接受自己是一个这样的人,表面佛系,实则承认自己失败。这本书让我明白,之所以这样,源自我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我拒绝努力,拒绝进步。

大家好,这是三胖推荐的第五本书,卡罗尔·德韦克《终身成长》。

本书作者、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对成功进行了数十年研究,发现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本书从教育、体育、商业等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证明思维模式的不同影响着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我将从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模式、成长型思维模式、孩子的成功与失败、改变自己

五个方面对本书进行解析:

一、两种思维模式

选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还是“为何要入虎穴”?

作者认为,我们对风险和努力的看法是从基本的思维模式中衍生出来的,这种基本思维模式主要有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简单来说,具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固定的,把发生的事情当作一个测量自己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把天赋视为全部。三胖在上学的时候,数学特别差劲,每次考试都不及格,我就觉得我就是没有数字方面的天赋,学了也没用,所幸不学了。

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培养的,努力可以让你更聪明,更有才能,这类人无一例外地对自己抱有信心,敢于直面挑战。想想身边是不是存在这样的人,他们不在意失败,积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然后再次前进。

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二、固定型思维模式

在龟兔赛跑中,我们真的想当乌龟么?不,我们想当的只是一只不那么傻的兔子。

“龟兔赛跑”的故事本想强调努力可以有重要的意义,却给了努力一个坏名声,它巩固了“只有缺乏天赋的人才需要努力”的观念,并让我们以为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当有天赋的人失误后,后进者才有机可乘。

思考另一个问题:当我们是孩子时,对于一切都很好奇,随着我们长大,求知欲逐渐降低,原因在哪?源于我们已经逐渐产生了固定型思维模式。研究发现,这些转变大多发生在学习期间,当我们有能力开始评估自己或者接受他人评估的时候,热衷于证明自己很特别,甚至是高人一等,证明过后就开始对挑战产生畏惧。试想一下,当我飞快的背出一首诗,大人们会夸奖我“真聪明”,接下来我就会抗拒再去背一首新的诗,因为我怕一旦背不下来,我就不聪明了。

固定型思维模式者并不接受未来的完美,他们必须现在就达到完美。原因很简单,在当前,一次考试、一次测验、一次评估,几乎可以成为对我们适用终身的评判。期末考试倒数,我就是一个差生,公务员考试失败,哪怕我研究生考试成功,在这条路上我依旧是一个loser,失败从一种行为变成一种身份,我是个失败者。在这种心态下,一旦失败就是永久性的创伤,我不知道如何纠正自己的失败,却知道如何修复自己的自尊:找比自己还差的人。

在这种心态下,我们愈加惧怕失败,尤其是努力之后还是失败的事实会让自己找不到借口,所以选择不冒风险。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结果,如果失败了,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三、成长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人们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就这么简单。

成长型思维模式者认为成功来源于尽自己最大努力做事,来源于学习和自我提高。这里并不是指我们思想开放或者善于改变,而在于我们是否专注于个人能力的发展。我喜欢拍照,把拍出的作品投稿,结果没有入选,那么我会去分析原因,我的技术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吸取教训和学习,我的能力比之前有所提高,这是会让我感到高兴的,如果我还是之前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可能我相机都卖了。

成长型思维模式关乎努力,却并不是只关乎努力。它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可以被改变的事都应该去改变,我们也要懂得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四、孩子的成功与失败

人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传递出一条信息,这些信息告诉他人如何看待自己。

我们现在都很注重鼓励和表扬,尤其是对孩子,“你学的好快!你太聪明了!”“你真聪明,你根本没学习就得了90!”看似是在鼓励孩子,但孩子听来,有另一种解读:如果我学东西慢了,我就不聪明了。我最好不要努力学习,不然他们会觉得我其实没那么聪明。

这并不是说,当孩子们取得了我们为之骄傲的成就,我们不能表扬他们,而是应该避免这种特定的——对于智力和天赋的赞扬,转而夸奖他们通过自身的实践、学习、坚持不懈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达到的成就。作者认为,对于孩子而言,最好的就是教会他们热爱挑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享受努力的过程,不断学习。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不会成为赞扬的奴隶。他们将拥有一种可以建立和修复自信心的终生有效的方法。

来看一个书中的例子,我稍有改动:

在一次钢琴比赛中,小白第一个登场。尽管他表现得很不错,但随着比赛的进行,得分出现了变化,小白输掉了比赛,没有获得奖杯,他感到很沮丧。如果你是小白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1.告诉小白,你认为他是最棒的。

2.告诉他是裁判的不公平让他丢掉了原本属于他的奖杯。

3.安慰他说钢琴比赛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他他有足够的能力,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他他本来就不该赢。

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存在着一种强有力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保护孩子们免遭失败!但是这种做法或许能够暂时防止孩子们失望,但是从长远来看,却有着很大的危害。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从思维模式的角度看看对刚才五句话的五种可能的反应,倾听其中传达的信息:

第一种(你认为他是最棒的):这种说法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真心的。他并不是最好的——你知道这一点,他自己也清楚这一点,这对于他的恢复和进步一点帮助都没有。

第二种(他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是责备他人的做法。当事实的真相是,问题的根本在他的表现而不在裁判时,难道你希望他以后变成喜欢将自己的不足归咎于他人的人吗?

第三种(安慰他钢琴比赛其实没那么重要):这种说法会教给他,当他有什么事做不好时,贬低这些事情本身就对了。难道你真想告诉他这些吗?

第四种(他有能力):这可能是所有信息里最危险的一个。难道是能力自动带领你走向成功的吗?如果是这样,小白这次没能赢,为什么下一次就能赢呢?

第五种(告诉他他本来就不该赢):在这种情况下说这样的话的确有些无情。当然,你可以不用这么直白的方式表达,不过小白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父亲基本上就对她表达了这个意思。

下面是她父亲的原话:“小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寄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 100% 的努力。有很多孩子练习钢琴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五、改变自己

思维模式其实就是一种信念。它们是强有力的信念,但它们只是你意志的一部分,而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意志的。

第一步:接受

第一步就是去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让我们面对这个事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但即使我们要接受自己的一部分固定型思维模式,也并不代表我们要去接受它高频率出现的事实,以及接受它在出现时给我们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观察

第二步就是要明确是什么激发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想一想,最近一次激发了你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是什么事?在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出现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它对你说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第三步:命名

现在,让我们来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把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想象成一个懒惰、无能、坐在我大脑角落里的笨蛋,这有助于我和他做斗争。

第四步:教育

要记着,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本来是为了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全才存在的。但他却没能找到什么方法去做到这一点。所以,用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新方法去教育他,他就可以帮助和支持你:让他接受挑战,不要放弃,在受挫折后卷土重来,并帮助和支持他人成长。

如果你已经给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命名并制服了他,很好,但不要认为你的旅途已经结束。为了让成长型思维开花结果,你还需要设立目标——成长型目标。想想你要去做的某件事,去学习的某些知识,或是要面对的某个问题。先明确目标,然后制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你要在何时实行计划?你将在哪里实行计划?你准备怎样实行计划?要考虑到具体的细节。这些具体的、可以设想的计划涉及你做事的时间、地点和方式。这会让你保持高效的行动力,当然会提高成功的概率。

龟兔赛跑,我们想当的其实是兔子

这种看似自行人格分裂的方式其实很有效果。拿自己来说,我将我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称为“张老三”,它代表了我的懒惰和退缩。有一段时间我不想出去拍照,看见相机就头疼,因为我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天赋,学也学不会,拍也拍不好,我就在内心中将张老三叫了出来大骂一顿:这不是你的爱好和乐趣所在么?摄影的意义不在于获奖吧,将自己想要留下的画面留下来,这不就已经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以前照片不是黑了就是太白了,现在曝光准确了,这不是进步么?既然有了进步不是应该高兴么?痴迷于获奖只会让你停在原地……把自己当作别人去说服,往往我说服张老三的时候,我自己的心态也调整好了。

既然我们都擅长给别人建议,那就把自己当作别人,说服你自己。现在,该由你来决定是否该做出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