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七星聚义时,公孙胜暴露三大疑点,其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七星聚义,是梁山的奠基事件。晁盖、吴用、公孙胜等七位好汉,在黄泥冈上智取生辰纲,赚到梁山的第一笔发展基金,并就此形成了梁山的雏形。

然而,在七星聚义的筹备过程中,有一个人的出场,却显得格外唐突和诡异,甚至暴露出了不请自来、不同晁盖结拜、作用尴尬三大疑点。

此人便是后来的梁山常委、大法师入云龙公孙胜。

那么,公孙胜的出场到底有何蹊跷?他的真实身份又是什么呢?

水浒中,七星聚义时,公孙胜暴露三大疑点,其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01.不请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公孙胜的出场充满了怪诞。

七星聚义时,公孙胜与其他六人可谓素昧平生、从未谋面。在以晁盖为首的团队中,除公孙胜以外,其他人员或多或少都能相互扯上关系。刘唐专程投奔晁盖,吴用是晁盖挚友,三阮与吴用交厚,他们彼此之间可谓知根知底。唯独只有公孙胜是个例外。

他与这些人毫无交集、从不来往,甚至就连晁盖站在面前也完全不识。

这样一个无介绍信、无通行证、无户口本的“三无”宗教人员,突然从天而降说要送给晁盖十万贯金珠宝贝的见面礼,晁盖是接受还是拒绝呢?

水浒中,七星聚义时,公孙胜暴露三大疑点,其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02.不与结拜

很多人都认为,七星聚义时,七人都结拜成为生死兄弟。然而,我们都错了,公孙胜并未与晁盖等六人义结金兰。

在水浒原著第15回中,晁盖只与吴用、刘唐、三阮一同结拜——“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众人个个说誓道:‘……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神明鉴察。’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

这一节写得明明白白,结拜的是六人。公孙胜是在六人结义完成后才突然现身。此后晁盖也并没有为他补办什么结拜手续。

江湖规矩,义字当头。没有和众人结拜,公孙胜是偶然还是刻意?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孙胜与六人的关系,实际上是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水浒中,七星聚义时,公孙胜暴露三大疑点,其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03.作用尴尬

在晁盖所组建的团队中,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只有公孙胜是个例外。

晁盖负责决策大局,吴用负责出谋划策,刘唐负责打探协调,三阮负责具体执行,而公孙胜似乎无事可干、可有可无。

在智取生辰纲中,公孙胜的唯一贡献,就是探听到了杨志的行走路线——“只是黄泥冈大路上来”。但是这个情报,莫说江湖尽知,就算交给赤发鬼刘唐,多半也能完成得相当出色。

如此说来,公孙胜在团队中的实际贡献几乎为零,作用也相当尴尬,是一个典型的打酱油角色。

似乎,公孙胜只是为了混资历、混脸熟而来。

水浒中,七星聚义时,公孙胜暴露三大疑点,其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

综上所述,公孙胜已经暴露出了三大疑点,那么,他的真实身份也更加值得怀疑。

一个原本无欲无求的出家人,为何要千方百计打入晁盖集团的内部呢?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水浒开篇第一回中,执拗的洪太尉,在江西龙虎山上清宫伏魔殿中,放走了108个魔君,这才有了后来的梁山聚义。上清宫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也是北宋朝廷承认的管理全国道教事宜的最高行政机构。这108个魔君从上清宫里逃走,难道道教真的就坐视不管了吗?

也许,入云龙公孙胜,就是道教想方设法要安插进梁山的大内奸。这也就不难理解公孙胜日后逃离梁山的真正原因了。

那么,公孙胜是不是梁山内奸,又有何证据?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