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1949年4月20日,国共谈判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接受国内和平条件而破裂,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伟大的渡江战役决定于4月21日发起!然而,就在这大战的前夕,发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件。

一、英舰肆意妄为,贸然出现,炮击我军

在敌人密集炮火下,依靠木帆船强渡长江本来就不容易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国民党海军的近百艘高速机动的舰艇,将对半渡途中的我军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早在渡江准备中,各部队的炮兵不仅关注压制对岸敌军的炮兵火力、摧毁敌江防工事,还特别注意打击敌水面舰艇的训练。因为那时我军根本没有军舰,因此在指战员的意识里,只要有军舰出现,就一定是敌舰。

4月20日晨,一艘大块头的轮船从三江营方向朔江而上,虽然起初没有鸣炮,但是能看出是一艘军舰。我沿江炮兵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当军舰驶近一些的时候,前沿指挥员发现军舰悬挂的是英国国旗。英国在抗战后期曾动用军舰帮国民党军运兵,与我军争夺抗日胜利的果实,不久前又卖给国民党政府十余艘军舰支持其打内战,再加上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大恶名,显然已被我军指战员看作是敌军的盟友。

但是即使如此,中央军委对与外国军队的武力冲突还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即一定要事先报有关上级批准,方可行事。问题是现在部队正要准备渡江,而英舰的贸然出现,使我部分沿江炮兵部队以为是国民党军的军舰,因此未及请示就零星地给予炮击。

对于英舰来说,国共双方在长江两岸剑拔弩张,这里随时可以发生一场大战的情况,英军并不是不知道,现在遭到零星炮击,是以算作是鸣炮警告了,如果明智一点,赶快挂白旗转头走人了事。但是英舰还要强行溯江而上为什么呢?这是各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 首先,对于英帝国主义来说,自1840年以后,炮舰的强权威力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百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中国人实际上是一盘散沙,只要有一条威力强大的炮舰,就会将中国人吓得魂不附体,就能征服一大片地区。因此,列强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极力争得其舰船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20世纪的20年代,其军舰在长江上还肆意制造了炮击万县和南京等多起严重事件,造成大量平民的伤亡。而当时中国的腐败政府又拿他们没有办法,轻描淡写地处理了一下就作罢了。
  • 其次,在1943年的开罗宣言中,虽然实际上已废止了英舰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但是卖国求荣的国民党政府仍然应允英舰可以继续在长江行驶。这等于允许外人在自家的水缸里洗脸,奴颜婢膝到了何等地步。直至不久前,国民党政府因对局势的控制失去信心,才通知英国"往后实行那项承诺是有困难的"。英国方面知道所谓的"困难"是来自对国家主权万分珍视的共产党方面。好啦,你国民党政府有困难,就让我们的坚船利炮来克服困难吧。因此,在淮海战役歼灭国民党军50余万精锐后,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在南京的军舰都识趣地相继驶离,只有老牌殖民主义的英国,仍然有军舰在长江上游弋。这实际上是为了保持其在中国内河的航行权而对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挑衅性试探。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几十年后,一些人从当时的现象分析,认为这一事件似乎是一种"偶然的事件",但是如若进行深入的剖析,却能看到一种必然的根源。那就是,老牌英帝国主义者决不会轻易放弃哪怕是通过不义手段得来的一点点的利益。因此,在中国人民即将赶走一切帝国主义势力,重新获得应有的民族尊严的时刻,在人民革命的百万雄师即将跨越长江天堑,追歼残敌,解放全中国的时刻,我军炮兵部队与仍然逗留在我进军路线上的英舰发生炮击,就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了。

正如事后一些有正义感的英国议员所指出的那样:"在强渡长江的巨大军事行动以前几小时,英政府批准两艘军舰在长江内上行下驶","显然是容易激起待命渡江的共军的愤怒的"。盖莱奇议员的看法则更干脆,他对英国一些报刊、电台把"长江事件"归咎于共产党的炮手表示异议,他向国会提出质问说:"假若一艘亲希特勒的国家的战舰,在预定进攻日那一天(即盟军诺曼底登陆日)驶入英吉利海峡,我们难道不应该把它打得粉碎吗?"

4月20日晨,电话铃急促地响起来,陶勇急忙去接,前方炮兵部队报告:万恶的英帝国主义军舰对我第68师主攻团悍然开炮,当即炸死主攻团团长邓若波,炸伤团政委等40多人。第69师主攻团阵地也遭敌炮击,造成一定伤亡。陶勇一听,怒火满腔。近几天来,江面上时有英帝国主义的军舰,同国民党军舰相伴相随,几次侵入我军防区,往返游弋,停泊窥测,行迹可疑。此前,陶勇曾几次命令前沿观察所升起信号,警告英舰迅速离开我军防区,意在表明:长江已不再是中国的腐朽政权让外国兵舰随意出入的长江了,中国也不再是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了。但是,"米"字旗仍然高傲地飘扬着,英舰不仅置若罔闻,还将巨大的炮口指向人民解放军阵地,公开进行挑衅威胁。它们在我防区内耀武扬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军的渡江作战准备。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二、军长陶勇义愤填膺,当即拍案而起:出了问题,我一人承担

4月20日晨,当前沿观察所再次鸣炮警告时,英舰"紫石英"号竟也"轰轰"发出一阵排炮,并造成我军严重伤亡!"怎么办?"指挥所里,人们的目光在注视着陶勇。有人提出要为殉难战友复仇,伸张正义!陶勇也是义愤填膺。请示上级后,陶勇当即作出大胆决策:"听我的命令,坚决还击!。""军长,恐怕不行!"一位干部急忙说:"这样打,会不会引起国际纠纷?"陶勇的大手在桌案上一拍,斩钉截铁地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如果任英舰再猖狂下去,就将严重影响我渡江作战。不能等了,必须严厉还击。他们这是侵略行径!出了问题,我一人承担!"

"我们支持!"指挥部里,众人齐声赞同。

"目标:英帝国主义军舰——开炮!"陶勇紧握着的拳头向下有力地一挥。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陶勇一声令下,只听得"轰——轰——轰!"的巨响,正义的炮声响彻云霄,呼啸而去。第123军军属炮兵部队和配属的特纵炮兵众炮齐发。阵地上,第23军官兵欢呼雀跃,他们挥舞双臂,为炮兵呐喊助威:"打得好!狠狠地打!"炮兵以猛烈、准确的火力射击英舰,成串的炮弹倾泻在炮台和甲板四周。长江上水柱林立,硝烟漫卷。顷刻之间,英舰陷入人民解放军强大的炮击之中,冒起浓烟,燃起大火,"米"字旗飘落在长江之中,同泥沙一起被巨浪卷走了。英舰用大口径舰炮向我阵地轰击,双方展开了猛烈的炮战。英舰中弹30多发,悬挂白旗驶向南岸,停靠在我阵地西南约7000米外。

  • 20日下午1时30分,在距我口岸阵地约20公里的上游三江营方向又传来了炮声。另一艘英舰从上游顺流疾驶增援受伤的英舰,同我炮兵展开激烈的交火,英舰连续中弹5发后,全速下驶脱离我火网,然后又掉转舰头沿北岸上驶,利用我野炮阵地的死角,击毁我野炮2门。该舰继续上驶时遭到我军榴弹炮部队的迎头痛击。英舰又连中数弹,被迫回头下驶。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好啊,打中了!""纸老虎显原形了!"前沿阵地上,指战员们一片欢呼,陶勇刚毅的脸上,正气浩然,威风凛凛。

惊慌失措的"紫石英"号,多处中弹起火,狼狈地挂起停火的白旗,还用扩音器哀鸣道:"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我们不是你们的敌人!"

这一顿炮击,把"大英帝国皇家海军"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打得扫地殆尽,现在他们可算清醒了,这回可不是1926年在四川万县的那场炮击了,解放军真不是好惹的。被连续重创的"紫石英"号巡洋舰,船舷髹有英国国旗,编号F116,指挥台、尾炮塔及船身多处中弹的裂口历历可见。由于指挥台中弹后航向失控,英舰搁浅,停靠在镇江南岸国民党军阵地旁边。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20日傍晚,外电报道了在长江肇事的英舰是"紫石英"号(AMTHYST)和"伴侣"号(CONSORT)。这时,南京政府已经公开拒绝了国内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决定于4月21日强渡长江。而紧靠国民党炮兵阵地的"紫石英"号,也已降下了白旗,且该舰的位置严重妨碍我步兵的渡江和作战。因此,我军指挥员再次要求炮兵迫使该舰移走,炮兵部队向"紫石英"号发炮后,舰上升起爆炸的浓烟。这时,正值晚潮来临,"紫石英"号被江潮托起缓缓移动,然后消失在薄霭飘逸的水天之际。

英国远东舰队获悉"紫石英"号和"伴侣"号在长江内先后受伤的报告后,副司令梅登海军中将立即乘坐旗舰"伦敦"号(LON-DON)并率驱逐舰"黑天鹅"号(BLACK SWAN)全速驰援。4月21日晨,英国舰队驶过了江阴继续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控制的江面前进。英舰密切窥察我军阵地,舰上的巨炮一齐指向北岸。

早在北岸待命的特纵炮1团又向英国舰队鸣炮示警。英舰自恃船坚炮利,不仅置我警告于不顾,而且向我阵地猛烈轰击。于是我沿江炮兵齐向英舰开火,霎时间英舰纷纷中弹,"伦敦"号带着累累的弹孔和伤痕溃逃上海。

在上海出版的《字林西报》根据英国海军当局的情报,初步报道了英国海军的伤亡:"紫石英"号死亡17人,重伤20人,60人泅水登岸;"伴侣"号带回死者10人,伤者12人,前炮两门被击毁;"伦敦"号已将死者15人和伤者13人载抵上海;"黑天鹅"号7人负伤。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三、这一场炮战壮了军威、国威,震惊了世界

国际舆论大哗,纷纷予以报道,一些报纸还明确地谴责了英国这一无理行径。

4月30日,毛泽东主席亲自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严厉谴责了英帝国主义的暴行,肯定了第23军自卫的正义行动。这是对陶勇维护祖国尊严的果敢行动的最好表彰。

长江上的炮声倾刻轰动了世界,引起国际舆论界的严重关注,成为国际新闻报道和政治评述的焦点。

路透社4月21日发自纽约的综合报道称:中共军队在扬子江重创4艘英国军舰,在美引起轰动。美权威人士对英海军伤亡之大感到震惊。所有的纽约报纸均以最大号字体发表这一新闻。

法国报纸均在头版予以报道……

瑞士报纸各大报用通栏标题登载这一消息……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帝国主义"炮舰政策"的做法从来就是"吃硬不吃软",英国官方对"英舰长江事件"的反应十分微妙。最初只是公布了"紫石英"号被炮火击伤,甚至连炮弹来自长江的哪一边也未说明。由于自知理亏,4月21日,英国驻南京大使否认他已向北平中共当局提出抗议,只说"沿江部队未接获(英方)所期望的命令以停止对这些英舰的炮击"。

英国舆论和政界的反应却十分热烈:不少英国报刊对"一些英舰介入共军的渡江"表示指责,质问政府:"英国军舰这时驶往南京,难道绝对必要吗?"

英国下院关于"长江事件"的辩论非常激烈。很多有影响的议员对4月26日首相艾德礼所谓"英国军舰有合法权利开进长江执行和平使命"的声明进行了反驳;对丘吉尔要政府"派一两艘航空母舰到中国海上去实行报复"的狂言及国防大臣亚历山大关于"英舰留在南京有利于供应、无线电通讯和护侨"等诡辩,进行了驳斥。

反对党领袖麦克米伦指出:英国军舰在中国内河航行的权利已为1943年的条约所废除,至于"国民政府"的同意,那个即将放弃南京且随即迁往广州的政府曾经警告我们说,"往后实行那项承诺是有困难的"。

议员们批评政府不该把军舰留在长江。罗伯兹议员指出,英国政府在几个月前"曾经送给国民党好些军舰,这些军舰无疑地要被用于内战"。他追溯历史继续说:"一百多年来英国军舰都常常卷入中国事件中,英国军舰在中国的领水内向中国人作战,到处引起中国人的愤恨。"因此罗伯兹认为:"在强渡长江的巨大军事行动以前几小时,英政府批准两艘军舰在长江内上行下驶","显然是容易激起待命渡江的共军的愤怒的。"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另一些议员则认为"长江事件"是英国政府咎由自取,因为按国际惯常的做法来看,在任何重大军事行动中,敌方任何盟友的武装力量都不在保护范围之内。

麦克米伦还概括地说,现在看来,"炮舰"观念似乎是太过时了。

英国下院的那场辩论远远超出了"长江事件"而广泛地涉及到英国的对华政策。由于议员党派背景的不同,观点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对英舰当时并无必要冒介入中国内战之险而沿长江航行的问题,多数的意见是批评政府缺乏远见。

然而,面对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英国国会议员、海军中将泰勒5月5日在下院的一番辩论词则更能代表世界对未来的新中国的看法,他对仍然死抱着"炮舰观念"不放的政客们说:"你不能走到那些已经摆脱腐朽和帝国主义枷锁而正在奋勇前进的人们面前说:'我们将派遣一个使者与你们建立联系,他将会通知你,我们要你们做什么。'"

建国前,英舰炮击我军,是否还击?军长拍案而起:打!我一人承担

的确,现在已经是公元1949年了,是沉睡百年的中华雄师正在苏醒的时刻,任何挑衅行动必然要引来愤怒的吼声;而在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前提下,一切外国机构和人员在中国的政治活动都将得到准许。正如新华社1949年4月24日在《抗议英舰暴行》的社论指出的那样:对于这个震惊了帝国主义分子的紫石英号事件,"英国保守党分子说得对,这在几年前确是不能想象的事"。"英国帝国主义者们必须懂得:中国现在不是1926年英舰炮轰万县的时候了,不是1927年英美等国联合炮轰南京的时候了,长江已经属于中国人民及其人民解放军,而不再属于奴颜婢膝者的卖国者了"。"任何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势力,首先是它们驻在中国水领土上的海陆空军,都必须退出中国,只有这样,它们才有以平等地位与中国建立通商和外交关系的可能。外国人可以在获得中国人民政府允许和服从人民政府法令的条件下,以和中国人民平等的地位,在中国从事各种善良的业务,却不允许继续保持帝国主义的特权。"

这一切,不正是新中国诞生前夕的一声警世惊雷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