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30天運營提升:生鮮損耗管理應該如何做?

一、損耗產生原因:

生鮮商品在進、銷、存過程中會有正常的自然損耗,更多的損耗是非正常的人為損耗。蔬菜和水果水分蒸發,會使重量減輕;水產品解凍也會使重量損失,這是正常的損耗。

因為水果到貨過熟,使銷售期縮短;或者冷庫故障,使庫存商品變質等等,這些是非正常損耗。

由於損耗直接影響到各組以至全店的盈利,但又不可能完全避免。所以在進、銷、存各環節上控制損耗,採取措施減少人為影響,使損耗降到“更低”,是進行損耗管理的最終目的。

實體店30天運營提升:生鮮損耗管理應該如何做?

綜合生鮮各組的損耗分析,產生人為損耗的原因有:

1、收貨中:

未執行收貨標準,商品質量、規格、包裝不符合標準;

扣重不合理,特別是水產品;

收貨錄入未當天完成,或錄入錯誤,造成庫存數量差異,出現虛假損耗;

生鮮商品未優先收貨,或收貨後入庫不及時,被環境汙染;

2、銷售中:

13位碼磅秤機未與ALC連線,因售價差異造成的銷售數量不一致,也會造成虛假損耗;

混淆名稱、稱號,賣錯商品造成庫存錯誤;

電子秤未校驗,稱重不準;

未根據天氣、促銷、季節等因素訂貨,訂貨量過大,未銷售完商品已變質;

被盜、偷吃、顧客挑選粗暴,造成損失;

加工處理不當,專業技術不高,如豬肉分割不標準,未得到應得利潤;

孤兒回收不及時,商品變質;

未保證先進先出,導致商品過期、或變質;

售價不合理導致的滯銷;

自制加工無計劃、加工不科學,導致原材料浪費、產出品口味不佳而滯銷、報損;

冷藏、冷凍商品陳列超過裝載線,遮擋出風口,使上層商品溫度偏高而變質。

未按同一品項,進貨、銷售單位、貨號一致。

3、庫存管理中:

保存方法不當,造成變質。如須冷藏的商品未入冷藏庫,應冷凍的商品保存在冷藏庫,不須冷藏的菠蘿、南瓜等被冷藏;獼猴桃與蘋果同放……

設備保養不利、或發生意外情況導致冷藏、冷凍設備故障,使商品變質。

盤點不準確,庫存成本失誤。

生鮮賣場、加工間、庫存區不符合衛生管理規範,導致商品被汙染、蟲吃鼠咬,而變質。

庫存商品碼放不當,上重下輕,使商品受損。

實體店30天運營提升:生鮮損耗管理應該如何做?

二、減少損耗方法

以上分析了常出現的損耗原因。針對這些原因,實際工作中生鮮部門各組就要有針對的措施,來避免和減少人為的損耗:

嚴格控制收、驗貨流程,嚴格執行收貨標準、收貨扣重標準:各地可以依據市場實際情況,由採購、樓面、供應商共同協商收貨標準、通過測試確定扣重標準,並能依據季節、市場變化來更新。如:葉菜可以瀝乾水分,以水滴不成連串為準;冷凍水產品的含水量可以通過自然解凍測試。

收貨部必須在收貨當天錄入完畢,保證到貨價格的同步。

嚴格要求同一品項進、銷貨號一致。同一品項既有箱賣、又有散賣,就要分別建立貨號;同理,同一品項以個、公斤、定量包裝售賣,就要分別建立貨號。

保證生鮮商品優先收貨,並及時入庫、陳列。按照生鮮衛生要求:收貨後30 分鐘內入庫或陳列。

冷藏、冷凍商品供應商應使用低溫運輸車送貨。

電子秤與ALC保持連線,同步變價,遵守變價流程。

對員工培訓到位,普及商品知識。

定期校驗電子秤。

提高主管經營能力,較好地控制訂貨量。

教會顧客愛惜商品、引導提醒顧客,

加強專業技術培訓,提高操作人員技術技能。

及時回收孤兒商品,並檢查是否變質。

堅持先進先出原則,保證商品品質。

定期市場調查,掌握價格變化。

自制品按計劃、按食譜卡加工製作,杜絕浪費。

學會設備的維護、保養、定時檢查、填寫設備檢查表、溫度檢查表。

執行衛生管理規範,保持環境、員工、設備的衛生條件,阻斷汙染路徑。

培訓盤點流程,嚴格盤點規範,保證盤點數據準確。

依據商品保存條件妥善保存,瞭解貯存常識。

商品按分類、輕重碼放。

應促銷、報損商品及時、快速處理。

實體店30天運營提升:生鮮損耗管理應該如何做?

三、損耗統計:

更準確地瞭解損耗情況,一是通過盤點,定期核算盈虧,但週期較長,不利對損耗隨時控管;二是建立單品庫存卡,每日掌控,及時分析原因,採取措施。

希望今天分享的生鮮損耗方面的知識,對您有用,喜歡就收藏評論和轉發吧,感謝支持我們實體店30天運營提升系列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