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渭源公益性崗位“創”出脫貧致富新路子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到2020年底現行標準下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

當前脫貧攻堅正處於決戰決勝的“倒計時”階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越是形勢逼人,越是挑戰嚴峻,越要振奮精神,鼓足士氣。連日來,我市各級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統籌部署,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脫貧攻堅,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壓實脫貧責任,激發內生動力,以更加精準的舉措、更加精細的工作、更加紮實的作風,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力爭高質量交好脫貧攻堅答卷,奪取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

——編者

通訊員 吳勝軍

在渭源縣西南部洮河沿岸的峽城鄉秋池灣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姚文生每週二都要去村部“值班”,這樣的“值班”他已經幹了3年了。從2018年以來,渭源縣通過在村一級設立公益性崗位,既解決了村級公益事業沒人乾的問題,又使一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有了穩定的收入,成了在家的“上班族”。

“我經常腿疼,不能外出務工,通過村民投票選舉,順利得到了這個崗位。每週二我都會去村上值班。平常主要是打掃衛生,其餘像參加植樹、在村上的金絲皇菊基地打包裝,每月能拿到500元,是縣財政發的。”姚文生說。

在會川鎮哈地窩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張萍芳說:“每天早起半小時,把自己包的區域衛生打掃乾淨,再去幹家裡的農活,掙錢務農兩不誤,能保證家裡的開銷。”

哈地窩村黨支部書記侯小燕介紹:“我們村現有公益性崗位人員48人,都是建檔立卡戶,是按照縣上集體經濟收益使用辦法,通過群眾寫申請,村上‘四議兩公開’評議選定的。這些人員最大的變化是以前等靠要的思想基本杜絕了,‘幸福是靠勞動得來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大家理解得很好。”

公益性崗位“創”出了脫貧致富新路子

崔平安,五竹鎮蘇家口村人,被聘選為村級保潔員以來,他按時積極參與清潔保潔工作,所負責的區域衛生乾淨整潔。

採訪中,崔平安肯定地說:“只要幹好,到今年年底,家裡不但有種植收入,公益性崗位也會給我帶來5000元收入,種地務工兩不誤,穩定脫貧沒問題。”

近年來,五竹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積極探索,充分利用村集體經濟效益,選聘道路維護員、保潔員、水電保障員等公益性崗位13類239名,在村莊清潔、植樹造林等工作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近務工,他們既能在家照顧老人孩子,還能種地搞生產經營,實現了照顧家庭、生產經營、務工增收三不誤。

公益性崗位成為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好幫手”

人居環境乾淨整潔是脫貧攻堅工作中一項重要任務。自設置公益性崗位以來,五竹鎮的鄉間小道又多了一道亮麗風景:公益性崗位人員不僅是美化環境的“宣傳員”,又是整治環境的“好幫手”。

對此,五竹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姚智清很是感慨:“以前看見村莊髒亂差覺得無所謂,但是自被選聘為保潔員以來,才深刻體會到環境衛生是靠大家來打掃和保潔的。”

據瞭解,在目前進行的五竹鎮拆危治亂專項整治行動中,公益性崗位人員配合村“兩委”參與拆除破舊房屋、殘垣斷壁、爛圈爛舍等120餘處,整治垃圾亂堆亂放、硬化路攤曬柴草、亂搭亂建等200餘處,全鎮環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正如五竹鎮渭河源村公益性崗位人員張學功所說:“作為保潔員,我現在按照村上的安排按時清理垃圾、打掃衛生,平時付出多一點,年底得到的工資也就相對多一點。我們村作為渭河源大景區所在地,環境衛生好了,來旅遊的人也就多了,我心裡也感到挺自豪!”五竹鎮黨委書記楊葉梅介紹:“五竹鎮制定出臺了《五竹鎮產業扶貧資產(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使用監管辦法(試行)》,並指導7個行政村制定了村級產業扶貧(村集體)資產收益分配使用方案和村級公益性崗位人員及二級網格管理員考核獎懲管理辦法,對每名公益性崗位人員設定責任區域,並製作公示牌,對公益性崗位人員責任區域、村級監督電話等進行公開公示,接受群眾日常監督。按照‘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的原則,‘一週一彙總、一月一考評、一季一兌現’,根據考核結果嚴格落實薪酬兌付,消除了政策養懶漢的問題。”

公益性崗位樹立了農村治理正向激勵的“標杆”

近年來,麻家集鎮充分利用公益性崗位助推脫貧攻堅工作,通過對公益性崗位劃片包乾管理,不僅使全鎮公益事業取得了明顯成效,而且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使他們有了穩定收入,有了目標和希望。

麻家集鎮麻家集村麻西社村民趙銀珠,家中有5人,她長年照顧3個孩子上學,無法外出,僅靠丈夫務工,家庭收入微薄,2018年6月被聘為公益性保潔員。她很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風雨無阻、任勞任怨,成了全村公益性崗位人員的榜樣。

2019年年底,趙銀珠家新修了住房,徹底改變了貧困面貌,生活水平得到進一步改善。她說:“公益性崗位工作不僅給我增加了收入,還解決了帶孩子的問題,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家的關心,我會努力把日子過好,不給全村群眾拖後腿。”

麻家集鎮袁家河村山莊社村民楊成蘭2019年3月被選聘為公益性保潔員,負責山莊社通社道路的清掃保潔。通過公益性崗位的收入和脫貧幫扶,家人脫貧致富的信心倍增,精神面貌徹底改善,並於2019年底實現脫貧。當年9月,90後的楊成蘭還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她表示“跟黨走,為黨乾點事!”

麻家集鎮黨委書記陳進在接受採訪時說道:“目前,麻家集鎮已經開發公益性崗位339個(其中,縣級以上開發76個),這些人員全部參與了鎮上人居環境改善和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每個村按照路段劃片包乾386片,實行環境衛生責任到人承包制度,而且建立了公益性崗位人員動態管理的長效機制。”

據瞭解,渭源縣2018年和2019年兩年在全縣217個行政村共開發公益性崗位1709個,每崗每月補貼500元。“2020年,疫情期間全省新增2萬名臨時鄉村公益性崗位,分解渭源縣222個,已於3月中旬完成聘用,每人每月補貼500元,疫情結束後一次性發放。省政府三年行動方案中全省開發3萬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分解渭源縣246個崗位名額,每人每月補貼500元,將於4月底前完成聘用上崗。”渭源縣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主任李榮介紹。

在村級公益性崗位設置上,為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渭源縣還按照“三長兩員”的架構,在行政村實行網格化服務管理,將村民小組網格員納入公益性崗位,擴大公益性崗位服務範圍。主要由鄉鎮黨委或政府主要負責人兼任一級網格長,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兼任二級網格長,村民、居民小組長、企業負責人兼任三級網格長,選派轄區或縣直機關單位工作人員擔任網格指導員,村級按照“四議兩公開”辦法,每10戶左右選舉產生一名網格員,通過“網格化”管理,加強農村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推動脫貧攻堅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有效銜接。渭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段永軍說:“在脫貧攻堅過程中,渭源縣著手開發村級公益性崗位,解決村級公益事業有人乾和部分建檔立卡戶群眾通過勞動增收的問題,截至2019年底,村級集體經濟開發公益性崗位3105個,目前又新增152個。加上縣財政支付的公益性崗位人員已經累計達到5282人,佔到全縣建檔立卡戶的五分之一。有效帶動了這部分貧困群眾的增收,使他們脫貧不僅有想法,而且有辦法、有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