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节后疫情反弹,可能连招呼都不打

看来,我是严重低估了大家出去“浪”的决心,可以用“三个没想到”来形容:

没想到还真敢出去玩,并且那么多人出去玩、扎堆出去玩!据统计,五一当天全国接待国内游客,总人数就高达2319.7万人次。不仅近郊出行、中途旅游比较集中,连各大风景区也人满为患,甚至不得不采取限制手段。

没想到还有如此多的人有钱出去玩!被疫情压抑了几个月,不是该忙于复工复产吗,不是说钱包“好像被掏空”吗?以前是哪些公知大V说我国是国富民穷、国进民退,手里要是没有“余粮”会出去浪吗?不知道各大景区有没有做过游客身份的结构性分析,出去浪的都是哪类人群?

没想到游客对疫情竟如此放松警惕!从各大景区“前线快报”看,许多扎堆的游客居然不戴口罩,“有图有真相”。个人认为,他们并不是不怕死,而是已经对疫情掉以轻心了。

预警|节后疫情反弹,可能连招呼都不打

旅游嘛,就是从自己活腻歪的地方,跑到别人活腻歪的地方去。虽然没想到,但也可以理解,毕竟憋了这么长时间了。

然而,节后疫情反弹的问题不得不防!虽然可能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但以下七个担心却不得不警惕↓↓↓

担心一:游客中有没有潜伏期患者?新冠病毒是有潜伏期的,一开始说潜伏期3-7天,后来又说潜伏期最长14天,再后来又出现了24天的超长潜伏期,期间又出现了由阴转阳患者。疑似患者、确诊患者不可能扎堆游玩或许是可以确定的,但是谁能保证扎堆游客中没有潜伏期患者?关键的问题是,新冠病毒潜伏期也是传染的!

担心二:游客中有没有无症状患者?前段时间,单位领导反复强调,一定要严防与无症状患者亲密接触。我非常不识趣地反问了一句“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无症状患者”。领导也被一下子问住了,最后来了一句“反正跟谁都不要亲密接触”。这个担心在于三点:⑴无症状患者也是传染的,要不然就不会强调“不要亲密接触”了;⑵无症状患者,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症状,防不胜防;⑶扎堆游玩就是亲密接触,具备传染条件,甚至具备大规模传染的条件。

担心三:难道我们实现群体免疫了吗?新冠病毒在武汉“引爆”时,一开始也是个例,国内外专家一致认可这种病毒是人类历史上传染性最强的病毒之一。目前,并没有大规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人还是这么一群人,体质还是这种体质,免疫力还是这个免疫力,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万一扎堆游客中有一例,不管是疑似的、确诊的,还是潜伏期的、无症状的,都有可能让疫情迅速反弹。

担心四:游客中有没有“境外输入者”?这段时间,境外输入病例已经是我国确诊病例的“主力军”了,回国“避难”的同胞们、来华“逃难”的外国人不在少数。从当前疫情高发国家和地区进来的人,有没有出现在扎堆游客中?白种人、黑种人、棕种人好识别,黄种人咋识别?关键的问题是,他们或许过了14天隔离期,甚至过了24天超长潜伏期,但仍有可能刚被感染却未确诊的、无症状的。

担心五:景区对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都了解吗?景区内的游客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虽然我国疫情防控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部署、统一的要求等,但各地在执行过程中不可能做到标准完全统一,“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哪里是景区能够了解的。另外,游客是如何前往的,自驾,高铁,还是飞机?在封闭的交通工具里,有没有传染的可能?

担心六:游客都是高度自律戴口罩的吗?张文宏教授指出,出行要保持必要距离,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这三点做好了才能有效避免被传染。扎堆的游客中,保持必要距离了吗?都戴口罩了吗?怎么做的个人防护?景区仅仅强调“限流”,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

担心七:各地都做好防止疫情反弹的准备了吗?节前,许多地方的疫情防控,已经由一级响应降为二级了,还有不少地方已经“解除警报”了,大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趋势。节后,但凡出现疫情反弹的苗头,能一下子再抓起来吗?

预警|节后疫情反弹,可能连招呼都不打

节过完了,五湖四海的、四面八方的人,又从别人活腻歪的地方,回到自己活腻歪的地方了。

然而,疫情反弹的问题不得不警惕,但愿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不过,无论疫情是否会反弹,像疫情高发期那样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却是十分必要的。

毕竟,对于再次回到你身边的人,你并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