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是個好皇帝嗎?

網路曇花


嬴政秦始皇的一生,對他評論的人從未間斷過。不管是哪個朝代,層出不窮:

漢朝賈宜的《過秦論》唐朝李白的《秦王掃六合》,杜牧的《阿房宮賦》、宋朝柳宗元的《封建論》明朝李贄的《藏書》清代劉大櫆的《焚書辯》民國時康有為的《新學偽經考秦焚六經未嘗缺考》等等,不管是詩人、學者……人們褒貶不一、爭辯不休。嬴政是不是好皇帝?本人也根據歷史史證,來談談個人給他的評價。

統一

說到嬴政秦始皇,人們必定想到“統一”兩字。秦始皇用了不到十年的時間,掃平六國,他不但在疆域上統一了中國,結束戰亂的局面,而且在

制度、文化、經濟上統一了中國。

  1. 制度上的統一 秦始皇主要表現為政治與組織統一。政治上,秦始皇不但首創皇帝、皇太皇后、朕、陛下、詔書等稱號,而且創造了權威的傳國玉璽,並開創封禪儀式;組織上,為了加強加固、保證皇權絕對控制統治能力,設立以皇帝統治下的三公九卿,管轄36郡縣制。這些政治與組織,在以後上百成千年裡,基本都以秦始皇所創造的框架內發展,給中國的中央集權、統一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
  2. 文化上的統一 文化上的統一主要表現為思想與文字的統一。戰國時,中原是多民族和方言多樣化的形勢並存,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的文字統一,彌合了方言多樣化帶來的交流障礙,思想上無形維護了民族的團結。
  3. 經濟上的統一 經濟上的統一主要表現為統一貨幣和統一度量衡。這樣既可維護國家經濟正常健康發展,又能方便人民群,而且還能防止某些人的私制、偽制貨幣。

焚書、坑儒

要評論秦始皇是不是個好皇帝,必須要說焚書坑儒事件。千百年以來,這兩個事件,讓秦始皇背上千古罵名——殘暴、給中國文化帶來了無可估計浩劫。而對於焚書、坑儒事件,本人認為秦始皇焚的不是儒家經典,坑的也不是儒士,而是那些陰陽五行、低濫詩之類的書籍,坑的是那些妖言惑眾的方士。

首先,在很多史學家比如司馬遷在《史記》裡記載:“坑術士,焚詩書”;又如班固在《漢書·儒林傳》記為:“殺術士”;而王充在《論衡·賢難》裡稱:“此亡秦之所以,誅偶語而坑術士也”等等。其次,有歷史資料記載,有些方(術)士,如盧生、徐福、侯生等等,他們拿秦國好處,卻不給秦始皇辦事,反而到處偏理由欺騙秦始皇,激起始皇的憤怒而把他們殺了。再者,秦亡後,秦國就生存下來的儒士象酈食其、叔孫通等,還為後來的劉邦服務的。另外,學者朱彝在《曝書亭集》強調,亂道之儒而非聖人之徒也。

長城

要評論嬴政,繞不開談長城。長城現在雖然沒了軍事功能,但它依然是世界偉大的文化遺產。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不但北抗匈奴南征南越,把南越納入中華版圖為祖國拓展疆土,而且修築了舉世無雙的萬里長城。關於修長城,從此秦始皇便背上了暴政、勞民的罵名。其中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哭長城》故事更是刻畫得淋離盡致。但是,根據《左傳》的記載,這個故事與修長城毫無相關;《禮記》裡只出現了哭,並且都不是秦始皇時期。這些都是文學作品,又無史字記載,再說,自古帝皇,哪位不修城、修陵墓、修宮殿,哪個不徵收苛稅?總不能以此就扣上暴政、勞民的罵名吧。

世人論秦始皇

秦始皇的一生功過是非,漢朝人認為一無是處。陳涉起義時就說:“世人苦秦久矣”;而西漢時賈誼在《過秦論》中直接指出:不施仁義、民心盡失、三主失誤、大臣失語;唐朝人把秦始皇作為警示來看待,在《貞觀政要·儉約第十八》記載唐太宗想建造一座宮殿,材料都備齊了,但想到秦始皇的行徑,就不再營建了;柳宗元還在《封建論》中

充分肯定了秦始皇的郡縣制;明代後期思想家李贄提出“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更有甚者指出“祖龍是千古英雄!”把秦始皇稱為祖龍和英雄!從否定到認可,再到肯定。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他以“三皇五帝”為崇拜對象給自己制定皇帝稱號,並想以自己為始,歷傳萬世。後來由於他不封后立儲造成後世互相殘殺,乃至秦朝早亡,這也許是他最大的敗筆了。

最後,我們就用李贄的話來總結秦始皇一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


追波逐流


我是鵬正!我來回答!我是喜歡軍事和歷史的小學弟鵬正。
(始皇帝)



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史稱“始皇帝”他的貢獻對於中國是十分巨大的。

他統一中原,南征百越,北擊匈奴。統一度量衡,修建萬里長城,給予我們農耕民族極大的生存空間,避免我們被遊牧民族征服。秦始皇的貢獻至今影響現在。

秦始皇的貢獻屬於典型的功在千秋,弊在當代的事情,和他有一拼的還有隋煬帝楊廣。這都是被後人黑的比較出名的,不過隨著歷史的更深入的研究,相對開始進行平反。


(秦始皇嬴政)

可惜由於秦始皇想一口吃個大胖子,想打造一個萬年帝國,結果沒玩好,崩盤了。分析分析當時的那個局勢,秦國剛統一六國沒多久,秦朝不改變憲法,導致制度僵化,民間矛盾激化。隨後,秦始皇又南下徵百越、擊匈奴。修建萬里長城,真是把老百姓往死裡逼,一點喘氣集會都不給,所以導致帝國內部矛盾重重。從這看,秦始皇嬴政是暴君,但是從上帝視角觀看問題則是不然,就是因為有了嬴政的這些舉措,才導致後來王朝避免被遊牧民族征討,將中原鞏固為一體,才會有後來王朝的巔峰。所以,秦始皇就是心太急,就是想一下成王者,結果,承受不住壓力,轟然倒塌了。


(秦始皇嬴政)

所以在小編的眼裡,秦始皇是一個好皇帝。只是方法用錯了!他應該循序漸進,給予百姓喘息的機會。


大人吃飯了


嬴政當然是個好皇帝。評價他千古一帝都不為過

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公元前770年,東周建立,列國爭雄。公元前260年,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摧毀了趙軍40萬主力。從公元前230年開始,秦國先後滅掉六國。

秦朝的建立,結束了600餘年的戰亂。春秋戰國時期,戰爭頻發,死人是經常事。秦朝建立之後,雖說也有勞役之類,但比以前死人少太多了。

統一度量衡與文字

這對於中華民族之形成,是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的。西方曾經也有一個和秦始皇相媲美的帝王,在他死後他的帝國為土崩瓦解,但再未恢復。一個橫跨亞歐非三洲的超大帝國,竟然僅存在了13年,很大的原因就是亞歷山大沒有對其進行沒有對佔領的地方進行文化統一。而秦始皇將度量衡個文字全部統一,這無疑是鞏固統治的最好措施。

善待功臣

秦始皇是少數不殺功臣的開國皇帝,也是少數大多數功臣活的比自己都久的皇帝。王翦功成身退,王賁一直跟隨秦始皇左右。李斯、蒙恬等都是秦始皇死後被趙高所殺。


酈善長


中華文化是浩浩蕩蕩上下五千年其中出現了無數的風流人物,提到這些風流人物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嬴政可以說是 名傳千古的眾多皇帝中最飽受爭議的一位皇帝了,有人將它稱為千古一帝,也有人將它稱為殘酷暴君,這都是從他所做事情的不同角度去評價而所得到的各種結論。在我看來他他是一位公垂千古殘暴卻並不昏庸的皇帝,他的所作所為有一些地方在對當時的人民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但是用現代長遠的眼光來也不是不情有可原。

首先來說一下秦始皇令人所稱讚的功績

秦始皇嬴政既然自己敢稱作始皇帝,併為後來許多的歷史學家所推崇與崇拜也是有一定的道理在裡邊的。他完成了之前所有的統治者都沒有完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大業。使得當時的中國成為了一個完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這是他之前所有的帝皇所沒有完成的。同時也建立起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一直延續了中國2000多年。在當時說來,這也是比較符合當時中國的一種國家管理體制。又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替以郡縣制,建立了一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自中央至浚縣的一套官僚機構,可以始皇帝最。下級的各方政府進行有力的領導,防止了出現諸侯割據征戰的局面。

在經濟上實行了重農抑商政策的發展,扶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促使了當時以農業為主要代表的遠古中國的傳統自給自足經濟體系的逐漸形成,也使得當時的農民有了一定的糧食或者經濟收入來維持當時的生計以及生存。

在思想文化方面已秦國通行的為自為基礎制定小賺並頒佈全國統一了文字,這也為以後的朝代的都能建立比較統一的國家以及思想文化上可以進行比較暢通的交流奠定下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

在軍事方面太忙甜率兵出擊匈奴,還修建了當時的萬里長城,為秦朝建立起了比較堅固的防線,以此來抵禦匈奴等外族的入侵,這為以後歷代漢人政權抵禦外族入侵提供了一個比較堅實的軍事基礎。

從這些方面看來,秦始皇嬴政無愧稱為始皇帝,他所做的一切也無愧為千古一帝的稱呼。

他所被人詬病的大多都是焚書坑儒以及修建萬里長城召喚大量民工所引起的暴行,引起了當時士人和百姓的怨言。焚書坑儒這件事在很多史學家的考究下是確有其事的但很多史學家也對他本書坑儒的具體對象有一定的分歧。但是從歷代的效果看來焚書坑儒也起到了一定的思想統治的作用,在當時作為首先一個統一了這麼多人民的國家統治者來說,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加強思想統治的一種手段。

到了嬴政晚年所進行的一些修建防空這樣的大量的享受工程所召喚民夫造成平民百姓大量傷亡的事件來說它確實有些是殘暴的。

從秦始皇所做事情的整個歷程來看她也無愧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但有些事情也可以將它稱之為專政殘暴的暴君,不過這要看大家要從哪方面來開帶他從整體來說個人感覺秦始皇嬴政在歷史中的正面作用還是要大於他所犯下的暴行的所以說秦始皇稱為千古一帝或者說是一個謊皇帝也是不遑多讓的。


歷史365


始皇帝的豐功偉績相信無需在此展開過多的介紹,始皇帝統一中國至今已有2240年,期間無數朝代的名人政客對始皇帝的一生做出分析,褒貶不一,作為一名始皇帝的崇拜者,藉此標題來和大家探討一下這位,第一個完成中國大一統的千古一帝,始皇帝到底是一位仁君還是暴君?

1:統一中國,殺戮過重

試問歷朝歷代開國之君,哪個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踩著死人堆爬上去的皇位,

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後宮詞》中的一句“最是無情帝王家”一語刺中要害

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事變》,明成祖朱棣的《靖難之役》都是推翻至親獲得的皇位,而漢高祖劉邦與明太祖朱元璋開國後大肆斬殺開國元勳,更是無情之舉



2:焚書坑儒

現在的記載文獻,大都說是秦始皇為了鉗制人民的思想,把聖賢書全燒了,還把全國的讀書人都抓來活埋了,單看字面意思就可以想象出多麼的殘忍,

但事實上這件事情“史記”是有明確記載的:始皇帝一心求長生不老之術,卻被術士所騙,於是命令御史案問諸生,互相揭發牽連四百六十餘人,始皇下令把他們都在咸陽活埋,秦始皇坑殺的乃是術士,並不是儒生,

一個建立豐功偉業,功成名就後能善待開國元勳,未踐踏弱小衛國的秦始皇,為何被評判為暴君?本人認為開國之君劍上染的鮮血,需要時間撫平戰爭的傷口,由後世之君幫其擦乾,從而變得富麗堂皇,而始皇帝后世無能,二世便丟了天下,六國民眾對始皇帝的滅國只恨還未平息,製造社會輿論詆譭始皇帝,代代相傳而變成“指鹿為馬”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喜歡請點贊關注,謝謝


奔騰Li



治病救人的黑山老妖


嬴政絕對是一個好皇帝

歷史上的秦始皇是一個非常有爭議的皇帝,在兩千年的歷史上,秦始皇嬴政一直都被人稱作是暴君。

甚至大詩人杜牧還寫了一篇《阿房宮賦》,來表達秦始皇的奢侈浪費。

在中國的儒家學子中,他們總是喜歡勸諫皇帝節儉,而且很多人,除了節儉其他什麼問題都不提,好像只要節儉,其他什麼都不用管,就能夠管理好國家似的。

但是,真實的歷史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所以,要想評價嬴政其人,必須結合真實的歷史。

秦始皇是古代歷史上第一個沒有殺過功臣的皇帝

在秦始皇攻滅六國的過程中,有著許許多多的文臣武將為他出過力。

比如,王翦、王奔、王離、蒙鶩、蒙驁、李斯等等人。

這些人,全部都是為秦國的統一立過大功的人,但是他們沒有一個被秦始皇殺了。

非議始皇帝,卻被重用的尉繚

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後向秦始皇建議,用錢來賄賂六國的大臣,使得他們無法達成統一的戰線。這樣秦國就無後顧之憂,不會重蹈智伯、夫差、湣王的覆轍。

這裡解釋一下,這幾人人差不多都是因為太強大,沒有注意到別的諸侯的畏懼之心,專心去對付一家,使得自己被其他幾家諸侯聯手滅掉。

秦始皇聽了尉繚的建議後,很是贊同,採納了他的意見,並且以平等的禮節對待他。

可是,很奇怪的是,尉繚給秦始皇出了這樣的主意後,又覺得始皇帝是一個可以同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人,不但在後背偷偷議論秦始皇,還打算離開秦國。

但是,我們的秦始皇知道後,不但不生氣,還極力的挽留他。可見秦始皇是一個極為愛才的。

赦免嫪毐的家臣

在秦始皇剛剛接掌秦國政權的時候,嫪毐發動了政變,但是又很快被秦始皇平息。

嫪毐被殺,嫪毐的家臣奴僕全部被流放。

但是,在秦始皇十二年的時候,秦始皇居然又把嫪毐的家臣都赦免了,允許他們返回原籍。

史書上沒有記載始皇帝為什麼要赦免這些人,但是,不得不說這次的行為,可以看出秦始皇是一個愛憎分明,是非分明的人。

驅逐母親後,又接回母親

秦始皇因為自己的母親和假太監嫪毐的那些事,一氣之下把母親驅逐出咸陽城,安置在雍城。

甚至,還說誰要敢勸我就殺了誰。但是還是禁不住別人的勸說,把母親風風光光的接了回來。

有一種說法是,趙姬被接回來後,被秦始皇囚禁了。筆者不知道這種說法是哪裡來的。

我們暫且不評論這種說法的正確性,但是,秦始皇這個舉動最起碼說明了他是一個有孝心的人。

這麼看秦始皇好像也沒有那麼暴虐,難道他真的就一點暴虐的事都沒做過嗎?

也不是!

宮人洩露機密,沒人肯承認,於是秦始皇就殺了所有的宮人以示懲戒

有一次始皇帝到梁山宮,從山上望見丞相車馬很多,覺得不好。

宮中有人告知了丞相,丞相後來減少了車馬。

始皇知道後憤怒地說:“這一定是宮中有人將我的話洩漏了出去。”他拷問身邊的人,沒有人認罪,於是他便下令將當時在場的所有人全部殺掉了。

很奇怪的是,他雖然知道丞相李斯在自己身邊安排了人,但是他並沒有怪罪李斯。

可見在秦始皇的眼裡,如果一個人有才,有能力,那麼即使那個人犯了錯誤,他也不會殺死那個人。

綜上所述,秦始皇好像也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殘酷,暴虐,那為什麼後世會流傳他很殘暴的印象呢?

這主要還是跟一群方士有關。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就開始想著長生不老的事情,於是,就養了一群方士。

這群方士跟著皇帝久了,覺得皇帝是一個殘忍好殺的人。於是就這麼跑了。

始皇帝知道後大怒,派人去調查審問其他的人。就這樣,一個供出一個,一共有四百六十多人牽涉其中。

秦始皇下令,把這些人全部活埋。

在加上之前,焚燬民間文人的書籍,就有了焚書坑儒的說法。這樣始皇帝不就得罪了文人了嗎!

大家想一下,歷史是誰記載的呀!不就是底下這幫文人嗎?那他們記載歷史,秦始皇又這麼對待他們,他們可不就得寫秦始皇殘暴嗎?

所以,秦始皇殘暴的名聲也是由此得來的。

作者小劇場

秦始皇確實做過很殘暴的事情,但是,實事求是的講,相比歷史上的其他皇帝,秦始皇真的算是很溫和的了。

他功蓋千秋,卻沒有殺一個功臣;

他攻滅六國,卻沒有殺盡六國的王室;

他怨恨母親,卻還是接母親回來好好贍養。

總之,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實在是很難用一個殘暴來概括呀!


麗佳的讀書會


秦始皇,嬴政是咱們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也是頗具爭議的一個歷史人物。用好壞兩個字來評價確實太過簡單了。普通人都還有優點缺點,何況一個國家的君主。所以只能從功過兩方面來評價一下。

首先是歷史功績方面,始皇帝在歷史功績上來說絕對是巨大的。第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奠定了華夏的基本版圖。第二,文字行統一,統一文字不僅僅是讀寫上的便利,更是進一步統一了文化思想。第三,統一貨幣度量衡。使用統一的貨幣買賣東西,讓秦帝國的經濟在一個良性循環中越來越好。文字代表文化,貨幣代表經濟,文化和經濟是一個國家的最重要的兩方面,始皇帝在治理國家方面絕對是非常有天賦的。第四,修長城建靈渠。雖然在修建長城的時候損失慘重,勞民傷財,好多家庭妻離子散,但是為了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侵襲,給後人留下了大大的好處。其實功績還有很多,例如統一了驛道、創立了先進的行政制度等等。

過失方面,首先是苛捐重稅,秦朝的賦稅是非常重的,底層的老百姓確實是苦不堪言。然後是嚴刑峻法,因為秦始皇以諸子百家中的法家思想治國。其中死刑就有腰斬、車裂等等名目,罪名比較中的犯人,他們的親屬也要被一併處死。其次是勞役徭役眾多,修長城建陵墓至老百姓背井離鄉死傷無數。最後還有坑書焚儒,歷史上說坑書焚儒對中國歷史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其實焚燬的書很多多是些占卜和迷信的書籍,而所坑殺的儒生也是一部分反對秦法,反對秦朝統治的人。試問如果真正做到了“焚書坑儒”,那後世儒家經典怎麼還能流傳於世呢?所以誰也無法真正說清楚,總體來說對於很多當時的老百姓來說是皇帝是一個殘暴無道之人,但是總體來說始皇帝的功是大與過的。





徒步旅行52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與是非?在中國上下悠悠五千多年的文明與淼淼長河的歷史進程中,秦始皇無與倫比,可以絕對稱得上是絕對的前無古人以及後無來者,是當之無愧的千古難逢的一代帝王。為什麼如此說,因為秦始皇對整個中國的文明史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中央集權的大一統是他創造的,度量衡,法律因為他而統一完善,整個統一的國家機制因為他而初具規模,這樣大的貢獻和成就讓他絕對擔得起始皇二字。他是真正的意義上的皇帝。但這一位偉大的皇帝的也有遺憾。他一生才活了短短的五十年,留下了太多的功過是非讓後人評議,即使過了兩千餘年,也不能抹去他的成就與貢獻。秦始皇嬴政自從公園前259年出生以後,可謂是命運多舛,他是秦莊襄王在外做質子的兒子,他最後承擔了結束三百多年紛爭的偉大的特殊的歷史人物,他絕對稱得上是千古一帝,他不僅是傑出的政治戰略家,更是改革實踐家。作為古今中外敢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這份魄力和資格讓人驚歎。確實是,這樣一位皇帝,僅在十三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前247年就繼承了王位。在公元前238年的時候,他成年了,在故都雍城舉行國君成人加冕儀式後,他開始了親政生涯。自此,他開始了大一統的天下霸業,僅用了十一年的時間,也就是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他就先後滅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統一中國, 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前所未有的強大國家——秦朝。大一統的功績之後,制度創新,三公九卿,地方上郡縣制;這些創新都給後代有著積極的意義。此外還涉及了文化經濟方面。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此外在基礎設施上外交上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公元前210年,短短五十年,秦始皇就在東巡途中駕崩於邢臺沙丘。彷彿他來到這個世上一生的使命就是創建一個大一統的局面,讓中國可以以一種統一體的姿態佇立在世界上。



鬼龍王伏字羲


秦始皇既是一個有巨大貢獻的政治家,也是一個暴君。

始皇功過:

功:

1.統一六國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通過戰爭,不斷兼併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統一戰爭的順序:

①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韓與秦武遂(在今山西南部)地方二百里。

前280年楚與秦漢北(今湖北西北部)及上庸(今湖北西部)。

前275年魏與秦溫(在今河南溫縣一帶)。

前273年魏與秦南陽(今河南濟源至獲嘉一帶)。

〔提示〕從上表可以看出,秦在統一中國的前六七十年間,其軍事勢力已擴展到中原地帶。

②秦滅六國的時間表: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趙、滅燕;前221年滅齊。

③戰國末期六國抗秦大事記:

前269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

前257魏信陵君救趙,秦兵解去。

前247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於河外。

前233秦攻赤麗、宜安,被李牧擊退。

前232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

前227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

由此可見“六國論”中“六國互喪”、“(齊)終繼五國遷滅”、“燕雖小國而後亡”等語,都是以上述史實為依據的。

2.專制集權統治的建立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

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我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 防禦匈奴

匈奴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遊牧發族,原先分佈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佔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于”。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徵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越族地區的開發 溝通水系

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佈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6.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7.土地私有制的出現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佔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過:

1.徵斂無度,賦稅奇重

為了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與工程建設,滿足窮奢極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對民眾課以重稅,全國出現『男子力耕,不足糧餉,女子紡織,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的嚴重狀況,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馬之衣,食犬口之食』。

2.好大喜功,濫用民力

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連年大興土木、四處征戰,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宮、修驪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萬人以上。據估計,當時服兵役之人數遠超二百萬,佔壯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稅苦役,實非百姓所 能忍受。

3.嚴刑峻法,民怨鼎沸

秦自商鞅變法以來,法令即十分嚴苛,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里連坐,百姓動輒被罰充苦役或慘遭酷刑。

4.箝制思想,焚書坑儒

為防止百姓反抗,秦始皇在思想上也實行了嚴厲之統制,如頒佈禁書令,大肆收繳焚燬書籍,又坑殺非議朝政的儒生四百餘人,史稱『焚書坑儒』。

綜合點評: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其非凡的功績在中國帝王中也只有數人能與之相比。雖然他在晚年大興土木,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但他對中國歷史所作的功績遠遠大於他的過失。正如司馬遷在《史記》中所評論的:“及至秦王,續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棰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墮名城,殺豪俊,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鑄鐻,以為金人十二,以弱黔首之民。然後斬華為城,因河為津,據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溪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以定。秦王之心,自以為關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也。”但秦僅二世而亡,其中的歷史教訓足以警世後人,引以為鑑。

秦始皇的最重要歷史功績,在於完成了統一事業,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的國家。

當然,秦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客觀形勢已經為統一造成條件,秦始皇是在統一果實成熟了的時候來到果園中的。但這種歷史必然性並非意味個人的作用無足輕重。為什麼統一由秦國來實現?完成統一的時間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這些方面顯示了秦始皇的個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決策以外,秦始皇對統一的貢獻,在於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有些評論家盛讚秦始皇的“軍事指揮才能”,這種評價是沒有多少根據的。比起他的先輩,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親率軍隊作戰的君主,秦始皇幾乎可以說沒有直接指揮過打仗;但是,秦始皇卻取得了比他前輩更輝煌的成就,這除了歷史給他造成的機運以外,主要在於他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在統一中國前夕,秦國聚集了幾乎是全中國所有的第一流的軍事家、政治家。這裡有王翦、王賁、尉繚、李斯、姚賈、頓弱等等,他們大都並非秦國人,卻在盡心地為秦效力。一切克敵制勝的軍事進攻和政治策略計劃,都是由他們制定和實現的。秦始皇的作用在於善於發揮他們的作用, 聽從他們的勸諫和有錯勇於改。如滅楚時,他開始誤用李信遭到失敗後,馬上改過,親請王翦出征,並傾全國之兵交付與王翦,結果取得勝利。這種情況,若與趙國國君不信李牧,齊國國君輕信讒言,致使國亡的情況相對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為一個君主,善於用人和勇於改過,對於歷史發展具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秦始皇的貢獻還在於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基礎。秦統一後實行的各種政策和措施,有的不僅影響至以後二千年的封建社會,而且及於現在,如文字的統一就是一例。秦始皇採取的各種統一措施和制度,對當時的歷史發展來說,是一種大膽的革新,他不僅改變割據狀態的政治和文化,從而使封建的社會經濟順利地向前發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秦國固有的歷史傳統,如秦國以前一直被中原諸國視為西方落後地區,秦孝公也曾為此面苦惱,昭王以後雖然秦國勢力進入中原,但主要統治地 區、根據地仍不出關中。到秦始皇時期,其國土竟達到空前廣大的程度,而臨這種局面,秦始皇以秦國制度為基礎,創建各種制度,他並未囿於秦國固有的制度和傳統,表現其政治眼光較為遠大。從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為後來所繼承,可以證明:這些制度和措施是適應當時歷史形勢的。而創建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視野若不超出地處西陲的秦國的侷限,則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在秦國的歷史上,繼秦穆公、商鞅以後,秦始皇是對秦國發展有重要作用的人物。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也是開創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

但秦始皇還是一個稀世的暴君。秦始皇的殘暴不能僅僅用“地主階級本性”這種一般性的原因去解釋。唐甄曾說過:“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潛書·室語》),這種看法是對的。但秦始皇這個“賊”似乎比其他帝王更暴虐,其罪過更大。他不僅窮侈極欲,造成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就是施行的一些有利於統一的措施,雖然從長遠來看有利於社會發展,而在當時則成了一場浩劫,如修長城,經年累月徵發數十萬人進行著極為沉重勞動。這種搖役負擔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從下述記載就可看出達到多麼可怕的程度。清人楊廷烈著《房縣誌》記載:有人發現一種全身長毛的“毛人”,據說他們的祖先乃是逃避秦始皇築長城勞役的民夫,由於躲入深山老林,年長日久,全身長出毛,傳說當碰到毛人時,他先問你:“長城築完乎?秦皇還在麼?”只要回答:“長城未築完,秦始皇還在!”“毛人”就會嚇跑。這個記載當然只能視為人民群眾的一種傳說,然而如果歷史上根本沒有那樣殘酷的現實,絕不會出現這種可怕的傳說。它反映了秦始皇的作為都是建立在對廣大勞動人民殘酷剝削和壓榨之上的,而這種剝削和壓榨遠遠超過社會所能承擔的程度,致使社會簡單的再生產都難以維持下去,所以就連對歷史發展有利的一些措施,也給當時的人民造成災難。

秦始皇統治的殘酷,與秦國曆史傳統有密切關係。秦是以一遊牧民族立國。從立國之日起,秦就處於同敵人戰鬥的環境中。“秦人耐苦戰”是歷史造成的,統治者的“酷烈”也是同這種戰爭的殘酷現實相一致的。從秦襄公到商鞅、到秦始皇,其統治手段始終是極為殘酷的:“夷三族”、“夷九族”,這在其它諸侯國是極為罕見的,殉人多至上百也僅見於對秦的記載。秦始皇完成了先代國君統一中國的計劃,同時也把秦國殘酷統治的手段發展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強調秦國的傳統,決不意味著開脫秦始皇個人的罪責,他個人性格殘忍,好大喜功,尤其是統一以後剛愎自用,獨斷專行,以及恣意享樂,乃是加重人民災難的重要原因。正因為如此,也是由於他把當時的社會經濟推到崩潰的地步,使秦王朝又成為歷史上一個極其黑暗的朝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