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最近被一則奶奶帶著小孫子離家出走的新聞刷了屏,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

9月20日早上,浙江杭州有一名小學生沒有到校上學,班主任與孩子媽媽取得聯繫,瞭解到當天早上孩子是由奶奶負責送去上學的,孩子沒到,媽媽也不知道孩子去了哪兒。班主任立刻報警。民警通過監控持續追蹤,終於找到了祖孫兩人的身影。

原來,前一天晚上,孩子的媽媽因為作業的問題教訓了孩子幾句,奶奶心疼孩子,今天早上奶奶決定將孫子帶回老家,併購買了當天下午前往老家的火車票。

擔驚受怕了大半天后終於找到孩子,孩子媽媽表示今後會用合理的方式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孩子父親一起加強和老人的溝通,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生活中因為隔代養育而出現家庭矛盾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年輕的父母即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往往感到力不從心。所以很多家庭都是由老人幫忙照顧孩子,大到送孩子上、下學,小到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

但是,兩代人不論是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曾經有一項調查問卷顯示:兩代人因育兒觀點不同爆發矛盾的家庭高達82%,其中,經常爆發矛盾的家庭佔40%,偶爾爆發矛盾的佔42%,而兩代人育兒觀點一致的僅佔2%。

那麼兩代人在育兒觀念上有著哪些差別呢?以0-5歲的孩子為例,兩代人的育兒理念差別在以下幾點: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1、綁腿:老人認為:月子的孩子都要綁腿,這樣腿才能長直,不彎

年經的父母則認為:腿彎、腿不直都是缺鈣造成的,而且嬰兒期的孩子腿不直是正常的,及時給孩子補充維生素d多帶孩子曬太陽,孩子也不會腿彎。

2、餵飯:老人認為:孩子貪玩不吃飯會餓著,而且自己吃不好,弄得滿地都是,就得喂,還要追著喂,即使孩子說不吃了,吃飽了,老人也會千方百計的讓孩子再吃多幾口。

年經的父母則認為:孩子到了2-3歲就應當學會自己吃飯,如果孩子貪玩不吃飯,就要將飯菜都收走,即使孩子鬧著餓了也不給,一定要等到下餐一起吃,這樣孩子才會學會好好吃飯。而且每個孩子的胃口不同,吃不下就不勉強讓孩子吃。以免引起孩子積食、脹肚、消化不良。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3、把屎把尿:老人認為:孩子就應當把屎把尿,最好不要給孩子用紙尿褲,讓孩子形成規律的排便時間,大人也會輕鬆些;

年輕的父母則認為:把屎把尿不科學,容易引起孩子肛脫垂,孩子睡覺的時候使用紙尿褲,孩子、大人一樣都能睡得很好。

4、識字、上興趣班:老人認為:孩子年齡小學這、學那太累。還剝奪了孩子玩的時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自己就會寫字了。

年輕的父母則認為: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早讓孩子接觸漢字、算數、英語,孩子上學才不費勁,而且家家孩子都學,自己孩子更不能落後;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5、孩子哭鬧:老人認為:孩子哭總是有原因的,不是病了就是不舒服,家長就應當哄,不要老讓孩子哭,孩子有什麼要求也要儘量滿足,不然孩子哭上火了更容易生病;

年輕的父母則認為:孩子有的時候也需要發洩情緒,讓孩子哭一哭還能增加肺活量,不要著急哄,尤其是當孩子提無理要求時,更不能妥協,以免孩子養成用哭鬧威脅父母的手段;

6、穿衣打扮:老人認為:給孩子的衣服不要準備過多夠穿就行了,親戚家的小孩子的舊衣服也可以穿,反正孩子長的快,即使買新的買價格昂貴的也穿不了幾天,白白浪費錢;

年輕的父母則認為:孩子從小就要培養審美情趣,色彩搭配樣樣不落,更要少穿舊衣服,一是不衛生不舒服,二是影響孩子的自信心;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其實無論兩代人的育兒理念有什麼樣的偏差,大家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只是老年人多數從物質匱乏的年代走過來,生活中總是習慣性的節儉一些。

而且多數老年人都有著隔輩親的情懷,在老年人初做父母的那個時期,需要為事業、為家庭打拼,可能會忽略掉陪伴孩子的時光,等到自己老了,見到隔輩寶寶的那一刻彷彿見到自己孩子小的時候,曾經對自己孩子所有的虧欠和疼愛一股腦的,都傾注到隔輩寶寶的身上,自然會更溺愛一些。這些都是正常的,年輕的父母也是需要理解的。

而且,老年人本來可以安享晚年生活,為了兒女的小家庭,克服著年老體邁,克服著身體上的病痛來幫助兒女帶孩子,作為年輕的父母也要心懷感激。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但是,有些年輕父母可能會抱怨,“我家的老人真的是很頑固,孩子被嬌慣的不像樣子,時間長了可怎麼得了!”避免家庭出現育兒矛盾的同時也要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年輕父母可以試以下幾點:

1、 讓老人瞭解科學的育兒知識;

不同的時代對教育的理念是不同,在老年人那個時期,早期教育和有關智力開發的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

每個家庭養育的孩子普遍都很多,教育也只是將孩子交給學校,父母不會主動參與其中。

而且老年人對隔輩寶寶通常都很溺愛,會幫助孩子做很多事情,這也間接使孩子失掉了很多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機會。

所以,讓老人瞭解先進育兒經驗的核心理念,是改變老人育兒觀念的關鍵。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具體做法:即使兩代人出現育兒分歧,年輕的父母也不要強硬的指責老人,而是要使用溫和一些的方法或者老人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來溝通;

(1) 年輕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準備一些科學育兒的書籍,放在顯眼的位置,在自己覺得有用、或者和老人出現分歧的地方用彩筆標註出來或者折起來,使老人更容易看到,瞭解到自己育兒的誤區在哪裡;

(2) 看到微信上或新聞上有什麼好的育兒推送可以轉發給老人,老人更容易相信微信上的這些有權威性質的小文章,並樂於照著做;

(3) 帶孩子去早教機構或培訓班時邀請老人一起前往,培養機構或早教老師會有更專業的育兒理念和知識,老人更容易信服;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2、 和老人約定,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

老年人通常對待隔輩寶寶都會發自心底的疼愛,這種愛掌握不好尺度可能就會變為溺愛,當孩子被父母批評或管教的時候,老年人會如同一隻護雛的老母雞一樣,將孩子護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年輕父母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家庭矛盾就此產生。而孩子也會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視為救命稻草,犯了錯就往老人懷裡躲,以此來逃避父母的責備。時間長了,孩子對父母不再存有敬畏心理,對犯錯也沒有承擔意識和改正意識,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大有危害。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具體做法:和老人就事論事的溝通孩子的問題,讓老人明白一味袒護孩子的危害,讓老人瞭解在家庭育兒中,最不可取的就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的做法。

年輕家長也要檢討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是不是太過野蠻粗暴,有沒有尊重過孩子、完全信任過孩子;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權與決策權;

兩代人要約定好對待孩子的態度要一致,孩子才不會無所事從,更不會依仗一方對自己的袒護而一再的犯錯。

3、 兩代人的育兒理念要做到求同存異;

很多年輕的父母認為老人的育兒方法過時了,沒有效果了,所以對老人提出的一些育兒理念,想也不想的直接否決,時間長了老人的育兒積極性被打消,心情還會很壓抑,家庭摩擦也會增多。

奶奶帶著孫子離家出走,3個方法,有效解決隔代育兒矛盾

具體做法:不要全盤否定老年人的育兒方法和育兒知識,有些小妙招、老古方一樣可以解決寶寶的很多實際問題。

所以,當兩代人的育兒出現分歧時,要做到求同存異,只要是對寶寶好的,有益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這樣一來,即不會打擊老年人的育兒積極性,年輕的父母也可以學到一些經濟實惠還很有效果的育兒方法和知識,何樂而不為呢!

在生活中,“鍋沿碰馬勺”的情況時有發生,這是一個正常的家庭生活的常態。同理,在育兒過程中,兩代人出現分歧和矛盾也是正常的,不要過於誇大。因為我們相信,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的父母,對待孩子的愛都是一樣的,大家互相理解一些、多包容一些,那麼這些小矛盾、小摩擦只會化做生活中的小插曲,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別樣的回憶,溫暖著家庭中的每一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