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调性与共情


标题党:调性与共情


是的,我现在的工作内容里,大多数是起标题。

不同的平台,不同的属性,好标题的定义也都不一样。流量当前,虽然小编们的标题没有“震惊体”那么夸张,但也都差不多总结遍了所有的套路。

问题是,这些“套路”真的好吗?我不知道。

以下是近期发稿标题的个人点评,厚积薄发学起标题。

标 题

改:孩子走出“盲井村”:大人犯罪,小孩怎么办?

评:其实这是一篇很好的深度稿子,为了配得上内容,起一个调性高一点的标题无可非议。但是调性需建立在看得懂的基础上。即使是逼格如微信,原标题也是不妥帖的,因为绝大多数读者对“盲井村”都是不熟悉的。3秒还看不懂的标题,不是一个好标题。

学:标题尽量不要出现读者陌生的专属词汇,如果这个词很重要,得同步补充说明。

标题党:调性与共情

王宝强,曾演过《盲井》。

原:站在审美意义上写汉字,更有意蕴不是么?

改:当“反传统”成为传统,语文教育怎么办?

评:原标题的语序很别扭,不是正常的话语结构,当标题都读得这么难受,还会有人去看内容吗?另外,标题将全文浓缩成“汉字”这个关键点,是很片面的。“审美意义”、“意蕴”,这种没有实际信息的文学评论类词汇,要少用。改后的标题更有冲击力。

学:问答型标题容易吸引读者,同时要让读者看得懂核心问题。

标题党:调性与共情

2010年,北京:首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在北京开幕


原:农村大龄男娶外国美女,放牛挖药材都会,还说的一口顺溜方言

改:19岁外籍女嫁36岁男子,放牛挖药材都会,还说得一口方言

评:原标题出现错别字,这是致命的。“美女”已经被过度使用失去了原有含义,主流媒体尽量少用。“农村大龄男”会引导地域歧视,当然也会吸引流量。综合来看,用数字更具化,冲击力更大。

学:错别字是大忌。善用数字。

标题党:调性与共情

大山沟里的外国媳妇

原:5年白血病,15岁少女决意赴死,这是她的最后24天 // 15岁白血病少女的最后24天 // 15岁少女决意赴死之后

改:白血病少女的最后24天:回家等待死亡,劝妈妈别哭

评:原标题1则是单纯的叙述,缺少一点外部信息;改后的标题就能明显引起读者共情了。原标题2和3适合微信上阅读传播,但是新闻客户端上就不太适合了。当然“白血病”作为一个关键点,是否放入标题,我也没有确切的想法。

学:学会共调用读者情绪。

(以上所有标题涉及的文章均可在 澎湃新闻·湃客 上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