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腦溢血又叫腦出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一種常見的嚴重腦部併發症。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腦動脈硬化、顱內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緒激動等因素誘發,故大多在活動中突然發病,臨床上腦出血發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肢體偏癱、失語等神經系統的損害。它起病急驟、病情兇險、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佔全部腦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為30%~40%。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醫生,快救命,快點救救她啊!”救護車門剛拉開,醫生就聽見家屬在車上大喊。

把患者推下車時,醫生髮現,患者是名三十歲左右的女子,人已經陷入深度昏迷,血壓異常的高,血氧卻持續降低。

從家屬口中瞭解到,事發前女子在跳廣場舞,之後一直頭痛劇烈,噁心嘔吐,直到最後突然倒地不起。

醫生眉頭緊皺,趕緊將女子推進CT診室,果不其然,醫生髮現她的左枕葉腦出血50毫升,是很嚴重的腦溢血了。

腦出血,俗稱腦溢血,屬於“腦中風”的一種,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中常見的嚴重腦部併發症。通常發病急促,往往會在發病數小時或幾天之內奪走患者的生命,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疾病。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所以,人命關天,必須立即進行手術,可是當患者剛被推進手術室的時候,還沒來得及麻醉,就已經挺不住了,最後,即使經過兩個小時的不懈搶救,女子還是由於出血量太大,腦出血離世!

當門外的家屬聽到這個消息時,頓時崩潰大哭,完全想不到這麼年輕竟會因為腦出血而離世。所以家屬懇求著醫生。

事實上,醫生也很好奇,這名女子到底是怎麼患上的?

從家屬口中,醫生了解了真相.....

女子名叫小慧(化名),今年33歲,平常是個很愛吃的人,經常控制不住嘴,自己的體型也因此很胖。

這天,小慧飯後就待在家裡看電視,什麼也不做,丈夫見狀,氣憤地說了一句:這麼胖,還吃!不嫌丟人啊!

不料,當天晚上跳到中途,她突然感到頭痛,剛開始以為是累的神經痛,隨後就與鄰居結伴回家。可誰知半夜頭痛加重,突然昏倒,丈夫便趕緊叫了120將她送到醫院,沒想到最後還是由於腦出血而離世。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醫生聽後,嘆息地說道:兩件事要了自己命啊!

1.過度肥胖

很多人以肥為美,覺得胖點很正常,但是,肥胖,卻是導致腦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

肥胖的人體內血脂相對較高,血壓也相對較高,這就為腦卒中埋下了隱患,因為腦卒中發病中以出血性的卒中最為常見,導致這個情況多半是由於血壓的突然或長時間的升高而使腦血管壓力過大出現的破裂,也就是我們說的腦出血。

2.情緒激動

情緒也是導致腦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多數是由於情緒激動:悲傷、憤怒、暴躁等而誘發血壓升高,致使腦血管發生破裂,繼而導致腦出血。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那麼,腦溢血在發作前都有哪些異常呢?

1、流口水

腦溢血在發作之前我們的舌頭根部會出現硬的現象,還會伴隨流口水,說話呢也不能夠說清楚,並且唾液會控制不住的流下來。

2、劇烈頭痛

這種頭痛沒有明顯誘因,很多人開始都是斷斷續續頭痛,但後來轉化為持續性頭痛。而且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所以症狀持續的時間可能不一。

3、肢體麻木

很多腦溢血發生前都會出現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特別是無名指!如果常常感覺左右半身麻木,應該考慮腦內小血管是不是出現了問題。如果麻木的同時,出現上肢或者下肢的乏力,情況就更加危急了。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預防腦溢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中老年人要做到工作、學習忙而不亂,生活起居規律有序。每日保持充足的睡眠,晚間不要長時間沉溺於電視、麻將、舞會等娛樂活動中,防止大腦皮層過度興奮而影響睡眠。

2、合理營養。每日三餐選擇新鮮蔬菜、蛋白質及豆制食品,少食過甜、咸和高脂食物,多食一些可以幫助預防腦溢血的食物。

3、控制血壓。根據作息調控好血壓,能把腦溢血的風險降低30%左右。人體血壓有兩個高峰。第一個血壓高峰是在上午10點左右,另外一個高峰在下午4點左右。下午高血壓的高峰更容易造成腦溢血。所以中午吃完飯小憩15~30分鐘,可以降低腦溢血發生的風險。

33歲女子突發腦溢血去世,專家提醒:這兩件事早該控制,勸你少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