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拳擊訓練到什麼程度才能上擂臺打實戰?

拳擊運動,不但能夠鍛鍊人的身體,還能磨鍊人的意志,被譽為“勇敢者的運動”。隨著國內全民健身運動的廣泛開展,拳擊作為體育“舶來品”,越來越受到大眾,尤其是青年人的喜愛。眾所周知,不論是職業拳擊,還是業餘拳擊,都是對抗性極高的競技項目,具有一定的運動風險性,即便如此,很多業餘愛好者仍舊希望能夠走上拳臺,去體驗一把緊張、刺激的拼搏感受,所以,大家不禁總會問到一個問題:我需要訓練多久,才可以上臺一試?


到底拳擊訓練到什麼程度才能上擂臺打實戰?

首先,談談拳擊基本功。很多拳擊初學者認為拳擊比賽,看誰力氣大,看誰勇猛,誰就能贏,其實不然,實際上拳擊比賽,比的就是基本功。拳擊基本功包括四個方面:抱架、拳法、防守和步法。抱架是關鍵,教練要求初學者對著鏡子保持拳擊抱架,很多時候,初學者覺得枯燥,想跳過去直接學拳法、防守和步法,殊不知拳擊抱架需要經過長時間固化,才能形成下意識的習慣,比賽中不經意的一次掉手,暴露的下巴就可能遭到對手重擊。拳法分為直、擺、勾三種,看似簡單,卻決定了出拳兩個關鍵點:距離和角度。如果直拳不送肩,距離夠不到對手,如果掄圓胳膊打擺拳,預兆大,拳速慢,對手可以輕易下潛躲過。防守主要是格擋、拍擊、側閃、後仰和下潛,格擋不是閉眼抱頭當沙袋,側閃不是胡亂搖,每個動作都要乾淨利落,伸出手大幅度去拍擊對手來拳,吃了對手假動作,中路大開,面門就可能挨拳。步法無非是前、後、左、右四個方向,力量再大,拳頭再多,步法卡不住人,追不上對手,打不到也是白搭,拳擊看著是拳在打,何嘗不是腳在搏?即便職業拳王經過嚴苛的拳擊基本功磨鍊,也難免在比賽中出現動作變形,對於初學者,不打牢基本功,一旦後續加上拳法組合,拳腿組合,攻防轉換,動作必定變形,節奏肯定亂套,不論何時上臺,都沒有贏得比賽的機會。

一句話,基本功枯燥但必須常抓不懈。


到底拳擊訓練到什麼程度才能上擂臺打實戰?

其次,條件實戰的輔助。業餘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拳擊基本功訓練,不要急著上臺打比賽,可以通過條件實戰施展技術動作,檢驗訓練效果,總結技術問題。一般來說,具備一定基礎的業餘愛好者,佩戴好頭盔、護齒和護襠等器具,在教練組織和指導下,進行兩分鐘或三分鐘條件實戰,比如前手直拳條件實戰,雙方只用前手直拳進攻,同時,可以運用格擋、拍擊和後仰進行對應的直拳防守,配合步法調整進攻距離和反擊節奏。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隊友之間的配對訓練,打打感覺,相互學習,切記控制力量、不能逞強鬥狠


到底拳擊訓練到什麼程度才能上擂臺打實戰?

最後,以賽促訓。當下很多拳擊俱樂部,或者品牌健身會所,都會定期組織業餘拳擊比賽,對於國內拳擊運動的展開,提供了越來越多的個人展示舞臺。業餘愛好者們紛紛躍躍欲試,希望報名參與到比賽中,表現自己的運動風采。如果業餘愛好者具備一定的基本功,在條件實戰中能打出一定水平,則可以上臺一試。這裡需要說明兩點:第一,明白參加比賽的目的。拳擊愛好者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渴望走上拳臺,挑戰自我,勇氣和決心值得讚揚,但是,抱著上臺KO對手,高調示威的目的是不可取的,要牢記自己的參賽目的,即通過比賽促進訓練,鍛鍊意志,挑戰和提高自我。第二,合理匹配,調整心態。拳擊運動屬於激烈對抗性項目,存在一定風險,平時訓練水平不夠,條件實戰問題較多,不建議急著上臺比賽,避免實力懸殊,造成運動員生理和心理的嚴重傷害。


到底拳擊訓練到什麼程度才能上擂臺打實戰?

訓練多久可以上臺一試?不一定有具體的時間標準,只要平時重視基本功,反覆做,強化肌肉記憶,條件實戰和模擬實戰中能夠加以運用,就具備了上臺比賽的前提,在比賽中控制好自己的心態,打出應有的技術水平,不論輸贏,賽後在日常訓練中不斷改進,相信不論對拳擊訓練的興趣,還是拳擊比賽的渴望,都將形成對個人身心發展的正面促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