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筆下感人至深的別離情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筆下感人至深的別離情


解讀:《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筆下感人至深的別離情


解讀:春節已經過去多日,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可能還要在家中多留幾日,陪陪父母和朋友,我們每個人終歸要回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去。離別總會令人感到悲傷,但是也是為了更好的相聚。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詩人王昌齡是如何與友人相告別的。

此詩當作於天寶元年(公元742年),辛漸是王昌齡的朋友,這次擬由潤州渡江,取道揚州,北上洛陽。王昌齡可能陪他從江寧到潤州,然後在此分手。所以在此地留下了這首送別詩。

本詩是送別詩,但是主題卻不憂傷,詩人採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將此詩寫的非常有深意。詩的首句“寒雨連江夜入吳”通過這連綿的陰雨寫出了心中的離別時的黯淡之情,同時這份愁意也籠罩了即將離別的友人。在這裡王昌齡並沒有用細膩的筆法來寫這陰雨連綿的場景,而是採用了豪放的筆法,將這夜雨連江籠罩吳地寫的頗有幾分壯闊之勢,即是離別亦不落精神。

第二句“平明送客楚山孤”則是描寫了天明時候送別友人之後,自己孤獨的面對著茫茫起伏的山巒,想著友人消失在眼前,自己又變成了煢煢孑立,形影相弔。,“楚山孤”襯托了對友人的不捨,和自己孤單處境的感慨。 最後一名句不僅包含了”冰心”、”玉壺”、”心若懷冰”、”玉壺之德”等語意,而且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高尚的品格和德行。更是向遠方的友人表明自己的決心,也是想讓遠方的友人放心,告訴他們自己不會被這世俗所累。

因此,我們也要向詩人學習,離別雖然是黯然的,但是我們要像詩人一樣想的開懷些,讓我們的家人朋友放心,告訴他們我們自己在外奮鬥也能過得很好,以此來告慰友人的深情。另外這第一首,固然是千古名篇,然而第二首,亦可稱經典。

芙蓉樓送辛漸(其二)

王昌齡

丹陽城南秋海陰,

丹陽城北楚雲深。

高樓送客不能醉,

寂寂寒江明月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