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荐|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01

林清玄玩味孤独与自在生活

林清玄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他出生在台湾一个贫穷的家庭,小学三年级的梦想是以后成为一个作家,但当他对父亲说出这个理想时,父亲并不知道什么是作家。

他说,在家里写字,寄出去,就会收到钱。父亲当场给了他一巴掌,说:“世界上哪有这么好的事,如果有,我早就去做了。”但这没有打灭他的作家梦,17岁发表了第一篇作品后,在创作上便一发不可收。

林清玄在30岁以前,他的作品便囊括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因此,被非常幽默地称为“得奖专业户”。他更是《人民日报》推荐的必读作家。

02

孤独是种大自在

——在大千世界中为自己

创造一个“小千世界”

林清玄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这一次,林清玄谈的是孤独和自在。

提及孤独,林清玄说:“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

“孤独”这个词并不专属于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个年龄段的人,它早已成了人生的一种常态,它属于生命的很多个瞬间,用更广阔的一个词语来形容,这是一种“国民性孤独”。

书荐|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使我们对“孤独”这个词误会很深,我们常常在感觉孤独时,就去做点其他的事,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其实这是封闭了自己的心。

未来20年,中国的社会阶层会更加分明。而社会阶层的形成,不仅是物质的分化——精神境界、精神层次的分化,才是起决定作用的。精神层次的高低,将会决定你未来生活层次的高低。越是发达的社会,越要懂得玩味孤独。

孤独,它不是一个凄凉、贬义的词。林清玄在书中写,他每天都有数小时的时间在书房,有时写作,有时读书,有时他什么都不做,任凭一个人静静地让想象力飞奔,有时回想自己曾背过的诗,有时候回到童年家门前的小河,有时候打开朋友送来的酒一个人小酌……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日常中,玩味孤独。

03

孤独是种大自在

——你若读懂这句话,

就懂了孤独,也懂了自在。

很多人的孤独感来自不知该如何处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一个渺小个体飞奔起来也追不上庞杂大千世界的脚步,我们该如何平衡?

林清玄在《孤独是种大自在》这本书中为我们解读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相处关系:其实孤独也是个“独乐”和“独醒”的过程。所谓“独乐”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欢喜,有心灵与生命的充实,就是一个下午静静坐着,也能安然;所谓“独醒”是不为众乐所迷惑,众人都认为应该过得生活方式,往往不一定适合我们。在这个信息高速飞快的年代,我们应保持独立思考的个性,才能活得更从容自在。

外部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林清玄的人生智慧是: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才有意义。

我们面对孤独时,会有三种层次,而这三种层次决定了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不喜欢独处的人,孤独时,会感到痛苦;习惯了孤独的人,能够跟孤独和平共处;而真正懂得孤独的人,能够玩味孤独,欣赏孤独,并在孤独中获得更自在的人生,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精神世界。正如书的封面上的那句话:“一个人的心只要澄静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书荐|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04

林清玄玩味孤独与自在生活

《孤独是种大自在》新书上市

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

《孤独是种大自在》是林清玄先生的精选散文集。他从人生历程中所遇见的一系列事与情和人人都能感受到的身边事例,谈人生,谈孤独,谈自在,谈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自在从容的境界。

他把高深的人生道理,通过不俗的故事一一道来,令人醍醐灌顶,人生境界都有精进。

书荐|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张德芬说,林清玄是她的灵性开悟启蒙作家。确实,我们读名家的书,不为别的,只为他们会给我们带来生命层次的跃迁。

“孤独是种大自在”,你若读懂了这句话,就懂了孤独,也懂了自在。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只有独处时,我们才能感受真正的自在与从容。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孤独才是人生的常态。

书荐|一个人的心如果澄净了,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