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最近加了一个阅读打卡群,每天亲子共读一本书,在朋友圈发图片、文字、加上指定的图片,坚持21天,可以获得一本赠书。

赠书当然不是主要原因,每天打卡发图片,是一种记录。记录下与孩子共读的美好时光,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群里的妈妈们都很勤奋,也很认真。打卡的孩子从2岁到9岁。

某天,有位妈妈在群里着急的问大家:

孩子看了两天再也不愿意看了,叫他也不理人,又不敢叫太紧,怕他以后对书会有抵触。问各位宝妈有什么好办法。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大家七嘴八舌的出主意。

看着大家的发言,让我想到了最近在看的《当孩子遇见书》。书中讲的就是阅读有关的问题,如果宝妈之前看过这本书,应该能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吧。

因为,《当孩子遇见书》的作者是具有17年保育院工作经验的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中川李枝子,有着丰富的儿童教育经验,了解儿童心理。她的作品深受儿童喜爱,多次获大奖。

在《当孩子遇见书》一书中,中川李枝子用自己从小到大的亲身体验,包括个人生活以及工作中的经验,采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大家关心的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什么是英才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根本等问题,值得每一位家长反复认真研读。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如何选书?

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尤其在书籍挑选上。面对众多的书籍,各种各样的书单,有时候也会犹豫,会迷惑。

在作者中川李枝子看来,绘本的选择与阅读的方式,随意一些比较好,不用想的太过严重。

“妈妈们只要随着自己当天、当下的心情,和孩子呼应,一起享受绘本就行。”

无论是时间匆忙选择速读、略读,还是瞌睡精力不足,都不影响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

在选书方面,作为经验丰富的育儿教师,中川李枝子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根据孩子的兴趣选书。选择孩子知道的,喜欢的东西,孩子就会开心。不知道读两天书就引起孩子拒绝的家长,挑选的是哪种书?

如果不知道如何选书,最好根据孩子的认知情况,选择童书。尤其对低龄儿童来说,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想去了解,想去融入,但是不会说话,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连妈妈都无法理解自己的内心,最好选择孩子熟悉的,认识的,喜欢的东西。

因为熟悉,所以觉得有安全感,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早教班,或者在保育院,托儿所。选择孩子知道的,喜欢的东西,这条是老师或者妈妈应该知道的优先选择项。

根据绘本内容选书。选择有故事的,导向正确的绘本,不在意年龄的限制。市面上的童书,通常会有推荐阅读孩子年龄的信息,有的家长会因此挑选与孩子年龄相符的书籍。作者中川李枝子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很高兴,自己就一直是这样做的,选书买书的时候忽视年龄的限制。虽然2岁孩子与4岁孩子,在认知上有差别,但是,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态度,应该是一致的。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小Y2岁的时候,给孩子买了一本恐龙百科全书(6岁以上),孩子很感兴趣,有时候就陪着他一起阅读,他指着图片,我读书上的文字介绍给他听。那本书页码很厚,文字偏多,孩子不在乎。2-3岁期间反复读过好几轮。带他去自然博物馆之前,或者回来之后,他也要看那本恐龙书。

因为这样,才说长大了要当研究恐龙的科学家吧。

挑选反复、重复阅读也不会厌倦,越读越喜欢的绘本。根据《当孩子遇见书》的作者中川李枝子的标准,要挑选的是,两岁时能以两岁孩子的理解力充分感受快乐,到了五岁,又可以以五岁孩子的能力尽情享受的绘本。

日本儿童文学著名学者鸟越信曾经说过,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如果不能持续地被儿童阅读25年以上,就不能说是好书。

如果一本书经过无数人阅读,无数人挑选,又被无数人传阅,那么,这一定是一本好书。《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包括《当孩子遇见书》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创作的第一本绘本《不不园》,《古利和古拉》系列,就是被世界各国孩子广为传颂的好书。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不受世风左右,冷静思考选书。《当孩子遇见书》的作者中川李枝子认为,对孩子来说,作为读书入口的绘本,也是人生的入口,必须仔细挑选,不能含糊了事。与孩子一起阅读制作精美的绘本,是让孩子感受“活着非常美好”,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妈妈讲故事,拥有愉快丰富的内心体验,会对人生怀又希望和自信。就算不是这样,制作精美的绘本,也会极大的刺激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的各种活力。

我们常说,孩子是最聪明的,虽然有的孩子连话也不会说,但是,心里明镜似的。哪本书是好书,哪种东西好吃,孩子有自己的判断,而且孩子的判断往往超出我们大人的预期。因为孩子的选择通常都是正确的。

绘本贵精不贵多。绘本的好与不好取决于内容,连四岁小朋友都知道便宜没好货,我们都喜欢物美价廉的东西,但是事实证明,很多时候,是我们一厢情愿而已。因此,当财力有限的时候,宁愿把钱攒起来买好的绘本。

拥有三本真正喜欢的绘本,远比拥有十册无聊的绘本更有满足感。——中川李枝子

某宝上有两块钱一本的绘本,用脚想一想都知道,是什么情况。要么是盗版书,要么是粗制滥造的危险品,所有小动物都是一个模样。你敢给孩子看这样的书吗?不但影响视觉效果,有的书籍可能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这样的书最好不碰。

如何读书?

打卡阅读群里,妈妈们有时候也会讨论给孩子读绘本的方式。《当孩子遇见书》里,有一些值得借鉴的方式。

根据孩子的情况,陪孩子读书。如果孩子只能说出象声词,还无法说出完整的句子,绘本可以就按照孩子的语言,进行共读。让孩子看着绘本画面,喊着汪汪、喵喵、咘咘。。。不用一开始就按照绘本中的文字内容,按部就班的读给孩子听。等到孩子的兴趣提高,不再满足象声词,提出问题,根据绘本内容回答孩子的问题。最后,才是从前往后,按顺序正确的念给孩子听。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在孩子最开心的时候,读绘本给孩子听。不用考虑作者的思路,绘本的意义和作用,这些都与孩子无关。

我们有的家长,总是在给孩子读绘本之后,进行总结:

今天这个绘本是告诉大家,要学会分享。。。

学会像彩虹色的花朵那样助人为乐。。。

学会做一名独立自主,自信的孩子。。。

说教意味过浓,绘本的效果就会打折扣。留着孩子内心深处的,绝对不会是家长这些说教内容,而是和父母亲子共读绘本的美好时刻。

在充分感知孩子的需求之后,给予回应读绘本。在了解孩子需求的前提之下,给孩子读绘本的妈妈,一定是最受欢迎的妈妈。小Y有一段时间很迷恋《超级飞侠》系列,有时候又喜欢《海底小纵队》,每次孩子让读绘本,我都让他自己选择绘本。因为有时候他的兴趣已经改变了,还按照老观点读故事书,孩子听故事的兴趣就不是很高。为了让陪伴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我们当然要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忙碌的家长,这一点尤其有意义。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让母子接触的浓度,或者陪伴的质量达到最高。

读有爱的绘本,让孩子感受到爱。孩子对爱是很敏感的,被人爱,或者爱别人的时候,都会感到无比快乐。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每次和孩子一起读这本绘本,各自用双手比划着动作的时候,都在心里感叹,父母对子女的爱有多深。

反复读绘本,只读一遍是无法享受绘本的。有的家长会抱怨,自己的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只抱着一本书,不看其他书。比如,小Y有一阵最喜欢皮特猫,每次读绘本都指定读皮特猫。那套书我是根据推荐的书单买的,开始的时候觉得绘画风格太过粗狂,我本人不是很喜欢,无奈孩子喜欢啊。只好根据孩子的要求一遍一遍读给他听,时间长了,我也喜欢上了那只有个性的皮特猫。对于宫西达也的恐龙系列绘本,也是一样的体验。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很多绘本,只有在读过多次之后,才能体验到其中的韵味。

尤其在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的时代,放慢速度,与孩子一起阅读,给孩子思考的时间,与孩子一起慢慢阅读绘本故事,才能体验到绘本故事的力量。

由此推理,我们并不需要给孩子买过多的书籍,而是挑选其中的精品,读给孩子听,效果更佳。

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说:大人如何理解故事的画面、如何运用声音语言、翻页动作等讲读要素引导孩子的,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所以,我们家长在给孩子读书之前,一定要画一点时间,提前准备。这样,在给孩子读绘本的时候,才能做到胸中有数,自由发挥,带给孩子最好的阅读体验。否则,就会打折扣。

幼儿教育的根本

家庭,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才是最重要的因素。无论你给孩子报了几门课外辅导班,无论你给孩子投入了多少钱的教育经费,学校老师,辅导班老师,都不能代替家长教育孩子。

“如果父母不和,孩子便会非常艰难。父母越是和睦,互相信赖,孩子越会感到满足。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得幸福、想把他培养成良好的人,那就要创造阳关、开心、温暖的家庭。家庭,才是幼儿教育根本中的根本。”——中川李枝子

这是拥有17年保育院工作经验的一线教师的肺腑之言。

关于如何选书,如何读书,你关心的幼儿教育问题,这本书里都有

萨默赛特·毛姆说:“

有读书习惯的人,等于拥有了保护自己的避难所,几乎能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伤害。”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一直浮于表面,读书就是好,长知识,让自己充实,充满能量。直到看到中川李枝子撰写的《当孩子遇见书》,才算是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无论是作家本人,还是书中所举的例子,都能看到当孩子遇见书,沉浸于书籍中,获得的神奇能量。

合上书本,脑子里最清晰的是作者中川李枝子介绍的读者A子的来信和A子的故事。

谁说单亲家庭就一定让孩子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如果都像A子和A子母亲那样,拥有一起共读书籍的美好时光,相信人人都能保护好自己,人人都能过上幸福生活,远离一切伤害。

@擦亮星星,爱读书爱旅行爱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