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列子(四十九)薛譚學歌


話說列子(四十九)薛譚學歌

春秋時期,樂律帶有相當神秘的色彩而備受推崇,幾乎所有的名家大師都通曉音律,鄭國、民風清雅、善歌者不計其數,無論是城鎮還是鄉村,到處悠揚著美妙的歌曲。

列子也不例外,是一個撫琴的高手,傳說中,列子撫琴時,馬兒會停止吃草,仰起頭側耳傾聽;覓食的鳥兒會停止飛翔,翹首迷醉,丟失口中的食物。

一日、秦國的歌唱家秦青帶著弟子薛譚來到鄭國的圃田澤,拜會列子,兩人暢談樂律,互為知音,興致盎然;於是、列子撫琴、秦青唱歌,只聽列子高雅的琴聲聲振林木,秦青高昂的歌聲響遏行雲,薛譚聽的如醉如痴,佩服的五體投地。

薛譚由衷地讚道:“二位先生可謂絃歌雙絕,曠世絕響啊!”

列子笑不言語,秦青趕忙止住弟子:“住口!你真是井底之蛙,坐井觀天,在鄭國這個地方,可不敢說這樣的大話!”

薛譚不明所以,奇怪地問道:“怎麼?難道鄭國還有比二位先生更高的琴師和歌手嗎?”

秦青說:“鄭國、幾乎人人都通音律,個個都會唱歌,沒聽說過韓娥嗎?”

薛譚說:“沒有,請先生講給我聽吧。”

秦青說:“那、我來告訴你:鄭國有一個善於唱歌的民間女歌手,人們都稱她韓娥。 韓娥不但人長得漂亮,嗓音優美,而且在她的歌聲中傾注著全部感情,因此她的歌聲有著強烈的感染力。她唱起歡快的歌,人們跟她一起高興;她唱起悲傷的歌,人們跟她一起落淚。一次,韓娥從鄭國來到齊圍,在經過齊國都城臨淄時,身邊帶的乾糧吃完了,就在都城的雍門賣唱求食。她那動聽的歌聲召來了一大批聽眾,人們把她圍得水洩不通,一個個聽得出了神。韓娥唱罷,人們紛紛解囊,擲錢資助她。 韓娥用賣唱的錢買了吃的,填飽了肚子,便離開走了。但聽過她 歌的人都覺得她那優美的歌聲還在梁間迴繞,一連好幾天都沒消失,就好像她沒有離去一樣。當天,韓娥住進了附近的一家旅館,旅館中有人欺侮了她。她便拖著長聲哀哀地哭,哭聲似泣似訴,附近不管是年老的,還是年輕的;不管是男的,還是女的都一片悲苦,相對流淚,三天吃不下飯。 他們發現韓娥已經走了,急忙把她追回來,一起譴責了那個欺負她的人,並要她再為大家唱幾支歌。韓娥卻不過雍門居民們的盛情;就為大家引吭高歌。街坊的男女老少聽了,都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跳起舞來,把先前的悲哀忘得一千二淨。韓娥唱完歌,雍門的居民們一起湊了不少路費,送韓娥上了路。 後來,齊國的人就經常唱韓娥唱的那幾支歌,天長日久,鄭國人善歌,就傳遍了齊國。”

薛譚聽罷,向列子深施一禮:“敢問先生,鄭國像韓娥一樣的民間歌手很多嗎?”

列子微笑著說:“撫琴唱歌,是鄭國百姓生活中的一部分,歌唱的好的,何止一個韓娥?當一種技藝在民眾中普及之後,高人就自然很多了,這就更要求以樂律為生的人虛心、持之以恆、不能驕傲自滿、否則、很容易半途而廢啊。”

薛譚肅然,深感學無止境,在秦青的門下刻苦求學,並深入民間,向民間歌手學習,終成一代音律大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