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為什麼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講到了道家的傳奇人物莊子和列子。

莊子說列子根本就算不上聖人,列子這個人是有私心的。那我們來分析分析,到底是列子這個人水平太次了,莊子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還是名人之間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身價?

這還得從一句道家的名言說起。“聖人不死,大盜不止”。也就是說道家把這個世間有強盜的原因通通歸咎於聖人了。難道世界不應該有一個聖人的形象做出表率嗎?

道家為什麼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我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了道家標準意義上的聖人的三種境界。

至人無己。

神人無功。

聖人無名。

而無名就是心中沒有喜怒哀樂,連自己的名字都不在乎,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動他。

莊子在談到列子的時候說他御風而行雖然自在但是還是要借靠風的力量,也就是做不到真正的自由。

道家為什麼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其實在莊子的眼中他並沒有看不起列子,相反他認為列子已經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最高境界了,但他依然不是聖人。

那麼莊子眼中的聖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其實就是沒有聖人。這句話還得從“聖人不死,大盜不止”說起,既然連列子這樣的人都要藉助別人的力量,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人可以做到真正的無私嗎?既然人人都有私心,那個我們樹立的聖人他也是有私心的。那麼他看不慣的人就會被世間人認為是大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不該樹立聖人這個標準的。

道家為什麼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會下雨,會發生自然災害。他不會因為你是好人就不下在你身上,也不會因為你是壞人他就多下你身上一點。更不會因為你家的房子壞了我就把你避過。

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他是無情的,但是他也是最有情的。他不會看不起任何人,他對所有的人都是一視同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