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莊子雜篇讓王與心得體會(四)


感悟莊子雜篇讓王與心得體會(四)


原文


子列子窮,容貌有飢色。客有言之於鄭子陽者曰:“列禦寇,蓋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國而窮,君無乃為不好士乎?”

鄭子陽即令官遺之粟。子列子見使者,再拜而辭。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聞為有道者之妻子,皆得佚樂,今有飢色。君過而遺先生食,先生不受,豈不命也!”

子列子笑謂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遺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其卒,民果作難而殺子陽。



解讀


列子生活貧困,面容常有飢色。

子陽立即派官吏,送給列子米粟。列子見到派來的官吏,再三辭謝不接受子陽的賜予

列子笑著對他說:“鄭相子陽並不是親自了解了我。他因為別人的談論,而派人贈與我米粟,等到他想加罪於我時,必定仍會憑藉別人的談論,這就是我不願接他贈與的原因。

後來,百姓果真發難而殺死了子陽。


心得體會


列子在資陽的管轄地,百姓都知道列子是得道之人,資陽不會不知道。資陽並沒有因為列子是得道之人,而關心人才,來真心幫助他。而是 因為有人說,資陽面子上掛不住才做如此舉動。這樣的施捨,列子自然不會接受。

我們人與人之間,你是否真心對待別人,對方是有感知的。可我們總是覺得自己很聰明,魔高一丈,去玩弄別人的真心實意。其實,沒幾個傻子,都不傻。所以,別拿自己的小聰明當成智慧,去玩弄別人的真心,這樣必然會自食其果。

短期看失利的,長期看未必。短期看獲利的,長期看也未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