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下)

上半部分说到,白银贬值这一点汇率红利,很快就被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盯上了。于是美国对当时中国的货币战争就正式开始了!

1929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美国经济遭受重创。罗斯福总统上台以后,推出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是放弃金本位。1933年3月,罗斯福宣布,保持国内经济的稳定要比保持对外关系的稳定(固守金本位制)更重要。美国放弃金本位制,美元瞬间对黄金贬值70%,从而为财政和货币刺激经济解开了桎梏。

放弃金本位的同时,美国开始寻找转嫁危机到底出口,于是盯上了中国的银本位货币体系。


01美国《白银法案》出台重创中国经济

美国国会于1934年通过了《白银采购法案》。这个法令的主要内容是,授权美国财政部在全世界收购白银,直到白银价格达到每盎司1.29美元或者财政部储备的白银价值达到了黄金储备的1/3。

按照美国专家的分析,这部法律是在当时美国白银生产厂商的强烈推动下出台。美国是世界上生产白银的大国,控制了当时全球白银生产的 66%和白银冶炼的77%,但是经济危机之下白银暴跌让这些白银集团损失惨重。而生产白银的西部七个州,在国会参议院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总统的罗斯福也不得不取悦这些白银生产企业,所以签署白银法案在国外大量收购白银提振价格。

这一政策的出台,立竿见影的造成全球银价大幅飙升,对与白银捆绑的中国的货币政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首先,使得全球白银价格大涨。从1934年9月之后,美国政府每月平均收购白银2400万盎司,到1935年6月30日为止,共收购了2亿9千4百万盎司白银。在美国买盘推动下,国际白银价格节节攀升。在美国决定购买白银之初,白银市场价格是45美分一盎司,而美国的白银购入价为64.5美分一盎司,并最终将1935年4月把白银价格推高到80美分一盎司。相比较这个简单粗暴的汇率操纵,1985年的《广场协定》逼迫日元升值可就算文明的多了。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下)

其次,使得中国白银出现巨幅外流。虽然当时国内的白银价格也在上涨,但是国际白银价格上涨更快,一度使得国内外白银价格的价差超过50%,输出白银成为一项有利可图的买卖,除去运费、保险费、木箱费、熔铸、折耗等尚有高额利润。为此引发白银的流向改变,中国开始出现白银大量外流。这是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二次白银外流,规模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根据统计资料,1934年1月到10月,白银流出高达2亿元;而从1934年4月到1935年11月,中国的白银储备从6.02亿元下降到了2.88亿元。

白银价格上涨严重打击了中国商品经济,而白银大量外泄,引发了严重的金融恐慌,并随之引发了中国的经济危机。

白银风潮从上海发端,很快席卷全国,致使中国农村经济破产,民族产业衰落,债券钞票滥发,银行钱庄崩溃。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市场流通领域的货币减少。根据资料记载,国内银币的流通量出现急剧下降,从1933年的3300亿元下降到1935年的2708元亿元,下降幅度高达20左右。这就意味着流通领域货币供给减少了20%,你想想结果是什么?

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1934年比1931年下降了23%,当年下降了6.5%,1935年又下降了2.5%。货币减少又拉高了社会资金成本,1934年7月上海市场的利率在5%左右,白银法案签署后的到9月就上升到了12%。这就相当于现如今的加息,资金成本高涨又进一步打击了经济活动,加剧了通货紧缩情况。

白银风波蔓延,使得中国的进口能力出现了明显萎缩,1934年和1935年的进口额分别下降到了77%和68%,同期的出口额也分别下降到80%和76%。与经济通缩关联的是,中国大量企业倒闭。1935年仅上海就倒闭了1065家工商企业,当时中国最大的产业棉纱业开工量同比骤减60%;破产倒闭风潮蔓延,就连英国和美国在华的企业也无法幸免。

当时的南京政府一再恳求美国改变购银政策,上海银行公会在南京国民政府向美国发出照会后,也向罗斯福总统发电,呼吁停止白银法案政策。美国的财政部长摩根索对中国表示同情,认为这是一件“头疼的事”,但是罗斯福总统不愿意改变这一政策。他的出发点,一是为了补贴西部七州的白银生产企业,同时寄希望于中国白银升值,提升中国货币和市场购买力,加大进口美国商品从而转嫁经济危机。但是结果证明,后一个想法是事与愿违的。

最要命的是,日本在这个期间趁火打劫,助长中国的白银走私。当时的中国政府虽然多次颁布法令禁止白银出口,并且对白银出口加征关税,但白银的走私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盘踞中国北方的日本,以各种手段强占掠夺中国的白银资源,同时千方百计使得中国白银从内地向沦陷区流动,进而在向海外走私。日本助长白银走私,一方面可以在中国和国际银价之间套利,同时打击当时的国民政府经济实力,为日后发动全面侵略战争创造条件。

可以说,美国的《白银收购法案》大大削弱了经济基础,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上起了啻助纣为虐的作用,说不定突袭珍珠港的飞机炸弹,有很多都是用那一次的白银走私套利制造成的。担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摩根索,也承认美国的白银政策正符合日本人的意图。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下)

02国民政府被迫放弃银本位,进行币值改革


面对美国政府不愿意改变购银政策的态度,以及日本趁火打劫的捣乱行为,南京政府只能进行货币改革,放弃白银本位。但是币值改革必须要有外汇储备和西方强国支持,否则一出来就会失败。

危机之下的南京国民政府秘密研究币制改革,稳定国家金融,并且希望得到英、美支持。负责财政工作的宋子文和孔祥熙从1934年10月开始,与英美两国进行接触,希望两国提供贷款帮助中国推动币制改革。

当时,英国在华拥有巨大的投资利益和贸易关系,怡和洋行、太古洋行、英美烟草集团和汇丰银行控制着旧中国的国际金融和贸易命脉。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和金融体系紊乱,也影响了英国的在华贸易和投资的安全,所以英国对此事非常积极。

1935年1月,多轮沟通之后,英国向南京国民政府表达了英国的贷款条件。根据计划,中国需要向英国借款1000万英镑做为法币的准备金,并需要在国际市场上出售白银,换取足够的黄金与外汇准备金。与此同时,中国货币必须脱离银本位,货币发行与英镑挂钩,实行币制改革。这是希望把中国的钱袋子纳入到英镑的版图,对此走投无路的南京政府表示原则上同意。

所以,即使在1000万英镑还没有借到的时候,南京政府在外汇结算和货币报价上暗中与英镑挂钩。一切准备就绪,南京政府准备出售白银的时候,为了和英国争夺对中国货币的主导权,美国却立即停止了在世界市场上购入白银。结果白银价格大跌,中国如果此时再向世界市场出售巨额白银,银价将跌得无法获得足够的货币准备。你看看人家这割韭菜的本事,厉害的让你欲哭无泪。

南京政府明白其中的原委,为了避免低价出售白银,中国只好又开始和美国谈判。1935年10月,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施肇基奉命,转告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中国将会放弃银本位,希望美国按照64.5美分一盎司的价格,购买中国1亿盎司的白银,中国用出售白银的资金作为外汇储备进行币制改革。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下)

美国开出的条件是,购买白银没有问题啊,但是你有几个条件:一是中国出售白银所得黄金与外汇要存在在美国,二是中国的贸易和货币发行必须要和英镑脱钩,转而实行法币货币与美元挂钩。摩根索生气的告诉施肇基:“我们投入6500万美金,你们却将货币和英镑挂钩,这种事我们是不会干的!”南京政府当然希望独享货币发行权,在货币与美元挂钩上不愿意让步,美国政府最终只答应购买5000万盎司白银,但是围绕中国与美元挂钩问题的谈判你来我往持续到了1936年5月。

后来,中国旧社会的金融领袖、财政部高级顾问陈光甫出使美国,强烈要求摩根索购买更多南京政府的白银,并承诺中国货币将会结束以英镑报价的制度。摩根索觉得,中国不可能答应法币与美元挂钩,而同时如果一个最大的白银消费国公开宣布放弃白银本位,全世界的白银价格必然大跌,美国的白银法案就会失去之前的作用。于是,美国财政部在也就借坡下驴,与中国财政部达成了协议。在之前协议的基础上,美国按照市场价格再从中国买7500万盎司的白银,按月进行一直进行到1937年的1月,购银的收入存在纽约中央银行作为稳定中国法币的外汇储备。

在得到美国购银支持后,南京国民政府于1935年进行了币制改革,宣布废除银本位,正式发行法币,以中央、中国和交通银行三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社会上所有的银币和生银等全部国有化,需交付银行兑换法币。与此同时,中国通过协议,向美国和国际市场出售白银获得外汇,维持和稳定法币的外汇报价,币制改革取得了成功。

南京政府的货币改革,遏制住了白银风波引发的国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使得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银本位转向与国际接轨的汇兑本位,同时由金属货币转为信用货币。最关键的是,在一帮熟悉英美金融和财政规则的精英们的努力下,由于巧妙周旋于英美两个国家之间的博弈,中国最后不但放弃了本国货币的英镑报价机制,也没有把本币发行和美元挂钩,南京政府取得了货币发行独立主导权,这不失为一次金融和经济外交的重大成功。但是,独立的法币发行权由于缺乏发行约束,也为今后南京政府滥发货币,引发本币贬值和国内严重通货膨胀埋下了祸根。

回顾1934年,美国对中国的那场货币战争(下)

03结束语

这就是1934年,美国通过《白银法案》操纵白银价格,对商品出口大国中国发动的一次货币战争,逼迫中国放弃银本位进行币制改革的精彩演义。所以说,货币攻击和汇率战,从来都是西方国家转嫁危机和掠夺财富的重要工具,一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疫情的爆发,使得美国在利用全球货币发行主导权,进行货币操纵和财政掠夺,进而转嫁危机的行为更加肆无忌惮,货币战争与金融博弈其实已经再次打响。

我们正面临一场不可回避、更加复杂的金融货币战,包括主权债务捍卫之争,疫情过后会更加严峻。我们需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应对措施。当然了,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满清政府,也不是羸弱的南京政府,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斗法和军事对抗,作为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可以坦然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笑呵呵的奉陪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