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绝对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要学好了,关键是能学会守愚、有容。这颗心既要装得下别人的好,也要装得下别人的不好,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个过于清高的人,眼里揉不下沙子。一方面,他自己会觉得全天下没有值得交的朋友,都有问题,所以喜欢独来独往;另一方面,周围的人也会对他敬而远之,因为感觉他没有人情味儿,谁也不愿意天天跟一块木头打交道。

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思维模式常常就是这种一根筋式的,不会拐弯,坚持认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没有模棱两可的状态。因为这种木鱼脑袋式的思维模式,经常把一件好事给搞砸了,常常有一种愤青的架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但这里绝不是鼓吹同流合污之类的价值取向,一个人坚持真善美没有问题,但在具体的人事上如果没有善巧,很容易四处树敌,什么事情都办不好,最后把自己变成了孤家寡人。很多时候,一个人只有容得下浊,才能守得住清,否则最后清是清了,但那种孤芳自赏有多大意义呢?

不能容浊是度量不够,水太清的话便失去了生机,哪里还能养鱼?《菜根谭》说得好:

操存要有真宰,无真宰则遇事便倒,何以植顶天立地之砥柱!应用要有圆机,无圆机则触物有碍,何以成旋乾转坤之经纶!

也就是说,在立身处世的道理上,原则不能没有,没有原则就真成了烂泥了,还怎么能顶天立地?但在具体的事情上,手段不能没有,否则处处都是障碍,事情最后基本搞砸。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人和”就是要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尽量上下一心、同心同德,不要处处都是剑拔弩张的态势。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一件事情当中涉及到的人都对你心怀怒气,那这件事情成功的概率会非常低,常常是眼看着就要成功了,关键时刻又总是功亏一篑。因为不得人心,所以总有违缘出现。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缺点。一个人如果有容人之心,便会多想着他的好,而不聚焦他的坏,如此便能真心接纳他人,与人打成一片。但如果是一根筋思维,很容易死死地盯着他人的坏,而忽视了他人的好,最后与对方心生隔阂而无法融洽相处。

如果是一位领导,那就更应该有雅量。古人讲宰相肚里能撑船,如果没有吞吐天下、囊括乾坤的气魄,就会常常在小事上纠缠不放,锱铢必较而看不到整个大局。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用人用其长,好的领导知道把“对的人”放在对的位置,而不是硬要改变看起来“不对的人”,这样只会增加对方的怨气。也不是不可以改变,但改变绝对不是在指责和攻击当中完成的。

一个人的德行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很多时候可以用行动做表率去感化他人。行动是无言的,也没有针对性,但对方会看在眼里,久而久之,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以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鲍叔牙为例,管仲评价鲍叔牙的时候,曾经感慨万分地说:”当年我很贫穷的时候,曾经与鲍叔牙一起做生意,有了盈利分钱的时候,我常常多拿一些。然而鲍叔牙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因为他知道我很贫穷。“

”我也曾经帮他办事,无奈结果搞砸了,使得鲍叔牙损失很大,但鲍叔牙并不因此就看低我,他只是觉得我办事的时机对我不利。我多次做官被免职,鲍叔牙也没有看不起我,仍然觉得是天不助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孤芳自赏要不得!

“更要命的是,我作战时还好几次失败而逃跑,但鲍叔牙依然没觉得我胆小如鼠,而是理解我家里有老母亲在,不敢放手一搏;我追随公子纠,结果公子纠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但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能,反而大力推荐我,甚至情愿自己的职位在我之下。”

可见鲍叔牙这个人有容人的大量,处处看着别人的好,真心赞叹别人的好,而不是紧盯着对方的失败或者缺点,是一位有大格局、能够容人的真贤士。

如果自认为自己很聪明、看透了世道,就对他人随便讥讽,很容易招来祸患;如果自认为自己很能干,处处觉得别人做的不对或者无能,很容易招来各种违缘。虽然你可能真的很有才干,但无德就不能服众,没人会真心帮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