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容易被忽视的前足疼痛--跖骨头骨软骨病

青少年容易被忽视的前足疼痛--跖骨头骨软骨病

跖骨头骨软骨病,由Freiberg于1914年首次报道,所以也被称为:Freiberg病。

Freiberg病最常见于第2跖骨,第3跖骨发生率约占全部的四分之一,极少发生于第4跖骨头。常见于青少年,男女比例1:5。具体病因还不明确,但Freiberg提出一个病因假设:由于第2跖骨过长,导致长期超负荷引起的反复微小损伤所致的缺血性坏死是该病的原因。这一理论得到了许多研究的支持。

Freiberg病的临床表现可因不同的阶段而有所不同,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受累跖骨头处酸胀不适感,休息后能缓解,跖趾关节活动度不受影响。跖骨头或跖趾关节触痛可能是仅有的体征。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局限于病变跖趾关节处的疼痛,站立和行走时加重。第2跖趾关节由滑膜炎导致弥漫性增厚。局部皮温常有升高。关节由于疼痛导致活动受限(需要与痛风性关节炎鉴别)。在病程较长的患者中,还可出现锤状趾或叠趾畸形。跖趾关节的活动度下降,Lachman试验可呈阳性,说明存在跖趾关节半脱位。病变后期患趾疼痛将更加明显,部分患者甚至会在夜间痛醒。跖趾关节背侧可出现骨突,第二跖骨头下也可因过度角化而形成胼胝,关节活动度因周围软组织的挛缩而进一步下降,尤以背伸受限明显,被动活动时可闻及响声。晚期受累关节可出现僵直,影响步行和足部的其他活动。

诊断Freiberg病,尤其是病变早期,仅靠X线片可能难以诊断,常需借助CT、MRI或骨扫描来诊断。

青少年容易被忽视的前足疼痛--跖骨头骨软骨病

早期可以选择保守治疗,主要是保护患处以及减轻不适。在病变的早期如果无明显的跖骨头变形可以使用短腿托或术后专用固定鞋具来减少相关关节周围的压力,有可能恢复正常跖骨头形态。通过控制体重、改变运动方式来降低足部压力,减小受累跖骨的负重;可以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随着病情的进展或初诊时已经过了急性期,病情已进展至关节退行性改变,这时最好选择手术治疗。早期主要的手术方法包括关节腔清理和多余骨赘的切除。对于更重的病例,手术方法有多种多样。这些手术方法包括,骨软骨植骨术,骨软骨植骨术联合外固定减压术,中心减压术,关节镜下清理术,关节面清理术配合肌腱植入关节成形术和跖骨截骨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