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成名后,毕加索回忆说,小时候,妈妈对他说:“如果你当士兵,你会成为将军;如果你当修道士,你会成为教皇。”他接着说:“我本来想成为画家,然而却成为了毕加索。”这句话其实是在强调他天赋异禀,如他自己所说,自己12岁的时候,就像拉斐尔一样画画。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看不懂的毕加索

上世纪的中国曾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天,毕加索的居室被窃,歹徒们翻箱倒柜,把屋子弄得一团糟,甚至还在他的写字台上用枪打了个洞。回家后的毕加索见到此情此状后气急败坏,朋友问他:“强盗偷走什么贵重的东西了吗?”毕加索回答说只是拿了几件衬衣,朋友不解:“那么你为什么动气 呢?”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我气的是他们竟蠢得不拿我的画!”毕加索气得跳脚。这则在1946年《明朗周报》上刊登的名为《毕加索怨贼蠢》的故事,诙谐之余也表明了一个尴尬的事实:在1920到1940年代,虽然业内已经认同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但大众对他作品的了解程度却不高,还直呼“看不懂”:人们惊呼于他作品中那些扭曲、变形的人体,甚至是完全不像人体的存在,还有那些打破了纸上常规的空间表现的图形,让人雾里看花。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不过,即便作品被评价为“看不懂”,毕加索本人却不乐于看到自己被划分到抽象派、立体主义的分野中去。他喊:“我不懂什么是抽象派,什么是立体派,我只知道创造,创造,再创造!”对于毕加索来说,每一幅画都是装满自己血液的小瓶子,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1901年到1904年,毕加索经历了好友自杀去世、第一次画展失意等挫折,加上当时在巴黎谋生时经济拮据,种种现状使得他心理压抑,在画作中大面积地使用蓝色,故这一时期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在《自画像》中,他将背景涂抹成大面积的蓝色,衬得冷静的面容愈发沧桑。

天才画家是如何炼成的?

91岁时,毕加索创作了一幅名为《年轻的画家》的自画像。画中,他戴着一个大草帽,“感觉像是一个几岁的小孩”,富有童趣。这幅画与他在二十多岁时在“蓝色”时期创作的《自画像》相比截然不同,而这恰好证明了毕加索是一个“没有风格”的艺术家。从这些对比中,观众也可以更好地看懂毕加索及他一生的创作。

对于毕加索的抽象,很多中国画家不认为毕加索的作品真正抽离了现实,成为了真正的“抽象”。他们认为毕加索其实从来没有过真正的抽象化,他其实是认为他画得还是那回事、那个东西、那么一个人、一个实物,只不过他用他认为更真实的视觉语言再现。

而毕加索也对中国艺术十分喜欢。据介绍,上世纪五十年代,毕加索听说画家张大千来到巴黎,就特意带着自己临摹的齐白石画册前来拜访张大千。张大千用毛笔写下了毕加索的名字,向其展示中国绘画是如何运笔的。毕加索看了之后激动地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们这些中国人还要来巴黎学画,这个世界上就只有你们中国是最懂艺术的,然后就是非洲,像我们这些白种人真的不懂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