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繁而后简,才能出境界,否则便真的流入“简单”

《塔尔奎尼亚的小马》,我总觉得杜拉斯用简单的看上去毫无意义的语言表述了人类倦怠的普遍现状,所有的人都嚷着太热了,夏天最能让人觉得无力、无聊,不同于春天的恹恹醉态,冬天还有一些警醒和取暖的必要,而秋天,最舒适的季节,总该做点什么吧。这篇小说是夏天度假的一群人,让我想起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也是度假,也是“出轨”,《夜色温柔》太像一个故事,沉重的人生,语言繁丽,总是冒出那么一种想法直击人心,而《塔尔奎尼亚的小马》竟然让我产生了错觉,还以为在读海明威,完全是海明威式的语言,简单却又似乎充满暗示,直到“那个人”搂住萨拉便亲吻,才又回到杜拉斯的情境,只有杜拉斯这么直接,关于情绪的波动海明威一直是隐晦的,隐晦的让人难以察觉。他的人物是不知道想要什么,她的人物是什么也不想要,或者说什么也想要。


繁简——繁而后简,才能出境界,否则便真的流入“简单”


繁而后简,才能出境界,否则便真的流入“简单”。就像某些人写诗,理由是“诗容易写,不像小说,几行断句就可以了”,一个朋友说,这是对诗的误解,诗的构建绝不是这么简单的,短短几句也要想好多。这句话契合了里尔克对诗的理解:“一个人早年作的诗是这般缺乏意义,我们应该毕生期待和采集,如果可能,还要悠长的一生;然后,到晚年,或者可以写出十行好诗。因为诗并不象大家所想象,徒是情感(这是我们很早就有了的),而是经验。单要写一句诗,我们得要观察过许多城许多人许多物,得要认识走兽,得要感到鸟儿怎样飞翔和知道小花清晨舒展的姿势。得要能够回忆许多远路和僻境,意外的邂逅,眼光光望它接近的分离,神秘还未启明的童年,和容易生气的父母,当他给你一件礼物而你不明白的时候(因为那原是为别一人设的欢喜)和离奇变幻的小孩子的病,和在一间静穆而紧闭的房里度过的日子,海滨的清晨和海的自身,和那与星斗齐飞的高声呼号的夜间的旅行——而单是这些犹未足,还要享受过许多夜不同的狂欢,听过妇人产时的呻吟,和坠地便瞑目的婴儿轻微的哭声,还要曾经坐在临终人的床头和死者的身边,在那打开的、外边的声音一阵阵拥进来的房里。可是单有记忆犹未足,还要能够忘记它们,当它们太拥挤的时候,还要有很大的忍耐去期待它们回来。因为回忆本身还不是这个,必要等到它们变成我们的血液、眼色和姿势了,等到它们投有了名字而且不能别于我们自己了,那么,然后可以希望在极难得的顷刻,在它们当中伸出一句诗的头一个字来。”


繁简——繁而后简,才能出境界,否则便真的流入“简单”


正像一个朋友说的“类似于某种东西提纯,很难得,有的人一辈子都是混沌的,没有提纯的机会。”海明威和杜拉斯就是一种“过分”提纯,但也容易被人误解为或者最终沦为江郎才尽的稚拙重复。简单的形式背后再没有深刻的内容。“艺术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形象亦是。”

菲茨杰拉德的事无巨细让我钦佩,海明威的极简主义也让我喜欢。我可以轻松地模仿海明威,却不敢说有菲茨杰拉德的描述能力。

再回到杜拉斯,《塔尔奎尼亚的小马》里的人物不要爱情,却又蠢蠢欲动。萨拉的丈夫杰克说他再也受不了这种生活了,他要去塔尔奎尼亚,到那个时候,凝固胶着的状态应该会有所改变,然而萨拉却决定跟他一起去,她放弃了她的情人。萨拉对那个人说,“你可能一个情人也没有了”,她指的是如果他们做出决定后。没有人敢迈出这一步,与其说是倦怠,不如说是非爱。爱情在这里是不值什么的。


繁简——繁而后简,才能出境界,否则便真的流入“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